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审计与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ue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有资产定义
  
  对于国有资产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国有资产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法》中所定义的国有资产,即“本法所称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以及其收益、拨款、接受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具体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及其收益等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国家依法拥有的各种资源性资产,接受馈赠、无主财产等依法认定形成的财产,国家向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形成的非经营性资产。狭义的国有资产就是经营性资产,是指国家作为投资者在企业依法拥有的资本及其权益,经营性资产包括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资源中投入生产过程的资产及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非经营性资产,通过各种形式而转作经营的资产。本文所指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更偏重于固定资产。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资产管理缺少行政监督。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从领导到普通公务人员都缺少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其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和私有资产相比较,国有资产有被过度使用和浪费的倾向,并且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无偿取得的,以至于没有人意识到要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反出现了大量重复购置、管理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等政府机构的国有资产管理缺少外部监督,由于各种政治因素的掺杂,国有资产的管理被有意忽视;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少监督,相关部门职责划分不够规范,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甚至部分国有资产被转入到经营活动中,如上级拨款被领导用于股票或者实物投资等,失利后导致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缺少规划。
  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少长期规划,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使得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缺乏效率,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同时也不能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不能从长期进行固定资产配置、更新和处置的规划,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片面追求高功能,数量有时过剩并缩短使用年限,甚至部分领导在固定资产配置时从中渔利,这也是政府固定资产配置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很多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被低价处理,甚至部分资产没有经过资产报废环节直接从账面消失,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成为国有资产保值的瓶颈,主要体现在:资产财务管理和实物管理没有有机结合,对于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核对,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权责不明白,导致固定资产的盘点不及时;固定资产出售、报废、管理不够规范,没有相应制度规定或者不按已有的规章办理。会计监督缺失,账目混乱,许多资产实际存在,账上却未登记,如单位购置的汽车、电脑等资产交给个人使用,直到报废都没有办理资产转移手续,甚至有的落入私人的口袋;有些资产有账无物,有的资产早已报废或者毁损,而在账目上却未做核销,这些都导致了资产的实际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符。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只记账不对账、长期不盘存核对、对预算外资金购买以及捐赠的资产不登记入账等,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行政开支不断增加、地方性政府的债务负担也逐渐加大,如何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开支,进而减少行政成本也成为建设节约型政府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并使国有资产可以有效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施加外部监督压力,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与国有资产的管理挂钩,即使占到较小比例,也能起到很大的杠杆作用。单位的领导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相应就会要求并约束下级公务人员提高意识,同时会区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应职责,并按照权责发生关系进行相应的追究。观念的改变是第一位的,也是好的管理制度实施的前提,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有时不是资产管理制度的缺失,而是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差,要想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必须转变国有资产的管理观念。
  (二)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和招标制度。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开支过大的情况,应建立和完善采购预算制度,对于资产购置,如需增加,应先从单位内部进行供给调剂,若没有闲置,再具体确定购买的数量、需要的功能及价格等。在采购之前应做好市场调查,了解要采购产品的相关信息,如品牌、规格、型号、质量、价格、货源及供应商的情况等。对于一次购进物资数额较大或者项目工程建设等则必须公开投标,从招标到定标的负责队伍应由几个部门的人员共同组队,如领导层、资产管理部门人员、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等,避免部分人员违规操作而导致采购价格过高,最后定标时可以就上述需要了解的产品信息做出详细对比,保证采购的产品物美价廉。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做好采购预算也不单单就某一次采购做好预算,而应从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做出长期规划,并结合相应实际情况做出局部调整。
  (三)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时,可以引进流程和作业理念,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流程,行政事业单位如同企业组织一样,其资产管理也是由诸多流程组成,流程由作业组成,作业又可分解为任务和步骤,完善每个作业链的工作,最终能从整体上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健全资产管理体系主要从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各个重点环节建设和监督。首先应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从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应责任心强、善于管理、思想进步,检查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职责是否明确;其次,建立资产实物定点、定期管理制度,对于已经采购的固定资产设立档案库,根据清查所耗费的时间、财力和清查结果合理确定定期清查的频率,采取定点清查的政策,监督对于已经采购的各项资产是否能够按照采购意图进行使用,报修、报废申报是否合理、及时;其次,要建立和健全资产处置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处置时,应按照法定程序事先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然后可以根据资产的现存价值和需求由财政部门内部调剂或公开拍卖。对于单位需报废的资产,应严格按资产报废程序处理,不得不进行报废或随意估价处置报废;最后,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动态的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动态地反映资产的使用和增减变动情况,同时便于同级财政及上级部门掌握信息,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走向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
  (作者单位:会昌县审计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穿线结扎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松开结扎线造成再灌注。45只SD大鼠随
为推动内审工作转型,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从2010年起,在全辖组织开展了“学准则,找差距,促转型”活动。我作为~名基层行的内审干部,自然也积极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时隔近两年,通过学习国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存在的问题1.公允价值运用范围偏大给上市公司留下了盈余操纵的空间。现行企业准则规定:同一企业只能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
(一)我国公路建设投资历史回顾与改革进程,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以政府直接干预、决定一切、操纵全过程为特征的投资体制。传统的公路建设投资体制归纳起来有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体对细菌芽孢的灭活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进行处理,设定3个放电电极间距和7个处理时间,
目的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RHF)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RHF并ESS的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常规抗
一、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 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远程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网上实时处理成为可能。因此,要保证企业
近年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加大对资源环保领域的审计力度和幅度,各地不断通过“人、法、技”建设为资源环保领域的审计提供各项保障,也积累了一些审计实务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如《水环境审计指南》等规范性的操作审计办法,对资源环保审计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借鉴这一做法,研究形成矿产资源领域的审计操作办法,必将极大地提高矿产资源审计的规范化。笔者结合矿产资源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