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纪录片新思路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end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时四个多月,跋涉数万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36集大型全媒体新闻纪实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围绕“中国骄傲”这一主题,以行走中国的形式,探访了230多项“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该系列节目于2014年9月28日在江苏卫视首播,以每天一集、每集25分钟的体量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一个“你所不知道的中国”。
  江苏广电总台台长卜宇表示,《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旨在通过脚踏实地的寻访、挖掘,全方位揭示举世闻名的“中国骄傲”背后那些不为人知或鲜为人知的“爱国人”“爱国事”。
  该节目希望透过新的视角寻找最具当地特色的故事和精神,在展现中国成就的基础上,激发观众对于祖国、家乡的热爱。
  作为大型全媒体新闻纪实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合策划、制作与播出。据介绍,其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省级卫视主要新闻类节目的前3名。新媒体方面则实现了台网零时差同步直播,吸引超过10万人同时在线收看,25分钟内流量即突破百万大关。截至2014年11月初节目收官时,江苏网络电视台该专题的总流量2663万,凤凰网专题的总流量4010万,专题视频播放量5000万,可谓新闻纪实节目网上收视的重大突破。
  作为新中国65华诞的献礼之作,从2014年6月底,江苏广电总台便开始精心策划《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并抽调了16个摄制组、约200余人的创作团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采访拍摄。四个多月的时间里,摄制组克服报道时间紧、区域跨度大等困难,走访了全国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4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市县,采访对象超过了800人,其中包括袁隆平、余光中、毕淑敏、麦家、蒋昌建、王伟忠、谭咏麟、李克勤等多位专家学者、明星嘉宾,挖掘出了众多鲜为人知的“中国之最”“世界之最”,采访范围遍布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民生、生态建设等领域。
  为保障节目的品质与传播深度,《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在选题策划、内容呈现、表现手法、传播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有效性。
  在内容创新上,节目力求做到历史纵深与现实方位、成就展示与精神内涵、个人梦想与家国情怀、知识介绍与趣味揭秘之间的深度结合,以更好地串联内容、排阵布局。
  在形式创新方面,《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定位于“小切口 、大格局”,以小人物、小故事为着眼点,紧扣“你所不知道”这一题眼,展示“中国骄傲”的大格局,从而将主流价值的宣传与时尚的表达方式更好地结合。主持人的话语方式也不再拘泥于纯粹的官方代言或者成就罗列,而是采取全媒体式的混合采编、融合报道,多平台、多终端的立体呈现,再加上航拍镜头等新技术、新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得节目内容深入浅出,张弛有度,激发观众爱国热情的同时,也在江苏卫视频道取得了不俗的收视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在制播形式上实现了全媒体多终端、多平台的同步融合。
  在播出之前,《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就已确定由江苏卫视、江苏网络电视台和凤凰视频进行“电视+互联网”零时差同步播出,并打通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以图文+视频+音频的形式对正片、花絮、衍生话题等内容进行聚合、立体式报道,实现了全媒体无缝覆盖,最终使节目获得了多维度、多形式的有效传播。
  对江苏广电总台而言,进入网络视频时代,纪录片的创作不再仅限于专业人士,更需要受众的参与。通过台网联动、全媒体平台搭建、受众互动,以及多渠道的内容传播,纪录片能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也证明,制播方面全平台、全过程的高度融合、电视+互联网的组合传播方式能够产生1+1>2的传播效果。
  现在看来,策划、制作、传播等环节的全方位创新是《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其也见证了媒介融合大趋势下,纪录片、电视剧等传统艺术形态在叙事方式、传播路径方面的积极探索。
  在国内收获了众多奖项好评后,《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还得到了众多海外媒体的盛赞。目前该节目正在台湾中天、澳门电视台、香港电讯盈科和江苏广电的合作频道,以及泰国东盟卫视、美国中文电视台、加拿大城市电视台、非洲四达时代数字电视网等热播。据《综艺报》了解,江苏广电总台目前正在积极谋划,计划在今年打造《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第二季。
其他文献
食物诱人、主厨诱人、嘉宾诱人、风景也诱人的真人秀《十二道锋味》自2014年7月12日在浙江卫视开播以来,便以黑马姿态斩获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十二集节目的CSM50城平均收视率1.18%,网络播放量突破8亿次,节目版权卖到香港、澳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微博总阅读数7.9亿,总讨论量89.1万,并引发了“会做饭的男人最帅”话题的大讨论。  《十二道锋味》
期刊
《综艺》:你认为做节目最重要的是什么?更倾向于研发制作哪类节目?  关正文:做节目最重要的是内容价值,节目内容能否同时实现推进当代社会进步和满足观众利益至关重要。此外,节目还应可持续产生价值,这就要求制作团队拥有持续创新的能力。  对于节目类型不会过多设定,传统文化节目会一直坚持做下去,只要节目跟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利益相关,并同时与观众个人利益相关,我们就会不断尝试。  《综艺》:请总结下《中国
期刊
长久以来,健康养生节目受栏目类型所限,受众市场容量较小,在卫视晚间节目中只能处于边缘地带。而北京卫视却将《我是大医生》这档知识类健康节目做出了晚间“大节目”的模样,收视率不断提高。根据CSM34城数据,进入2015年以来,《我是大医生》平均收视率0.6%,收视份额1.73%,微信公众号粉丝10万并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在同类型节目的竞争中稳居榜首。更难能可贵的是,较之传统健康节目,《我是大医生》树立了
期刊
爱奇艺首席内容官。 1994年入学北京电影学院。1998年进入湖南电视台,主持谈话节目《有话好说》。2001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挑战主持人》《文化访谈录》等节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2009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并表演相声《五官新说》。2011年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总导演之一,兼任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导演,同年任职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助理。2012年主持河南卫视《知根
期刊
《综艺》:《奇葩说》如何由简单的创意演变为完整的节目?  马东:最初是在与高晓松的一次闲谈中偶得灵感,他首先提出的,“我们这些爱说话的人‘打’起来应该挺好看的”。当时,高晓松的脑子里想象的是一个辩论过程的精彩——用强大的知识碾压对手带来快感;但我思考更多的则是怎样将辩论这种形式呈现为一个节目。之后,牟頔加入了爱奇艺,我便将这个项目交给了她的团队。  在牟頔团队不断的反馈中,我发现最后呈现出来的《奇
期刊
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后进入上海电视台工作。2011年进入灿星制作,现任灿星总裁。在上海电视台曾参与制作《流金岁月》,并于2002年推出选秀节目《东方新人》。之后相继担任2007年《加油!好男儿》第二季总导演、2010-2013年《中国达人秀》一至四季总导演、2012-2014年《中国好声音》一至三季总导演,2014-2015年《中国好歌曲》第一、二季监制,2014-2015年《出彩中国人》第一、
期刊
周冬梅的从业生涯经历了多次“跨界”。  1986年刚毕业时,她被分到浙江电视台新闻部,当时是浙江电视台唯一的女记者,工作第二年就与人合作获得了当时中国电视新闻的最高奖。1995年, “浙江卫视周末版”效仿央视《东方时空》,采用制片人负责制。周冬梅当时就是浙江卫视周末版的创始人之一,担任新闻版块的制片人,创办了《观点》《背景》《每周关注》等一系列有着全国影响力的新闻调查类深度报道,当时她麾下的一位记
期刊
《综艺》:为什么会想到做《最强大脑》这样的科学类节目,最初的想法来自哪里?  王刚:中国人对科学和天才是有强烈好奇心的。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让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或者是邻居家的哪个孩子学习比较好了,就会说“你看人家的学习!”我想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这说明我们对科学天才有着很强的崇拜。  想做一档《非诚勿扰》之外的节目,是因为最初哥哥的一句话触动了我。他也是做电视的,做《最强大脑
期刊
羊年春节还没过完,农历初十那天,恰逢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以下简称《舌尖》)总导演陈晓卿的老领导过生日,两人相逢不免感慨良多。2002年,陈晓卿正是向这位老领导第一次报了他渴望做的纪录片选题:《味道中国》,希望通过中国美食,关注中国人生活、社会的变迁。这一酝酿便是十几年,最终酿出了《舌尖》系列这坛“好酒”。  一部纪录片,愣是做成了可以与综艺节目相媲美的“产品”,无论是社会关注度、收视率、商业
期刊
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林荫小路间流淌着无尽的岁月时光,名人故居里蕴含着无数的历史风云,五大道在天津可谓无人不知。然而,很少有人敢说自己真正了解五大道,了解这里住过的人、发生过的事,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哪怕是在此生活了30年的纪录片导演祖光,“虽有30年五大道的生活印记,但我并非真正懂得它。真正读懂它,读懂我生活了60年的这座城市,还是这部历时3年的《五大道》的创作历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