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沃克小说《紫颜色》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项目成果(编号:2016lslktziwx-14)。
  摘 要:《紫颜色》是爱丽丝·沃克的代表作,通过对女性意象和男性暴力的描写来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遭受到的伤害,从而表达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主要对小说《紫颜色》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小说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爱丽丝·沃克;紫颜色;女性主义;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姜欣(1972-),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爱丽丝·沃克的《紫颜色》主要是通过描绘当时生活底层黑人妇女的生活状况来表达妇女在生活、政治上的平等,追求妇女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解放,也就是作者自己所坚持的妇女主义,这种思想在爱丽丝·沃克的很多作品中都得到了相应体现,《紫颜色》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女性主义观文本
  从文本上来分析,小说《紫颜色》中女性主义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一是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上,《紫颜色》中运用的是美国黑人常用的方言土语,与一般小说中的标准英语语言不同,由于《紫颜色》中主人公是一名黑人女性,因而在选择语言时作者也特意选择方言土语来作为主要的文本语言,一方面是能够通过黑人方言来表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运用方言来表现小说内容和内部故事架构也能够推翻以白人文化为中心的一种文化现状,而这一点对于女性主义的表现也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在文本结构选择上,小说《紫颜色》采用书信体结构方式来表现小说内容,这种书信体能够将小说要表达的女性声音直接表现出来,并且利用女性之间对于书信的好感来增强女性之间的联系纽带。而且《紫颜色》在书信体上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女主角不是与周围人或是小说中其他角色进行通信,而是用黑人土话来向上帝写信,将自己的困惑、愤怒等向上帝情书,而后在主角的女性主义观萌芽之后,她的写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从上帝变成给普通人写信,从给男人写信变成给女人写信,从给白人写信变成给黑人写信,而最终的写信对象就是黑人妇女,其实就是主角自己,充分表现了女性主义观。
  二、生态女性主义观
  (一)、女性和自然一样都是男权等级社会的受害者
  这一观点在当时妇女运动中表现的比较明显,生态女性主义观认为女性只有通过将生态运动和妇女运动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够树立起正确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上获得一定地位,获得女性权利,将女性和生态自然放在相等的位置上。在小说《紫颜色》中这一点也得到了体现。女主角西丽从麻木到后期觉醒独立经历了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当时那个社会黑人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最为低下的,受到诸多压迫,女主角西丽就是这样一位黑人妇女,从小就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继父的性压迫和侵犯,这种经历使得西丽变得沉默寡言,而在之后继父更是将她嫁给了一个老男人,而结婚之后的西丽生活并没有发生好转,西丽在遭受虐待和侮辱时,往往要求自己和树木一样不说话、不反抗,和树木一样沉默遭受着来自外界的压迫,西丽和树一样都是当时那个社会的受害者,这一点在西丽的信中也可以看出。此外,在西丽妹妹奈蒂的叙述中,树木也是大自然遭受人类工业文明伤害的主要象征。男权主导下人西方文明唯利是图,这种高速的发展往往是以破坏大自然和人类原始、质朴的生存方式为代价的。在奥林卡村树木遭到大面积的砍伐,这种经历与主角受到压迫的经历非常相似,因而从这里可以看出爱丽丝·沃克有意将女主角和自然生态直接联系起来,让其拥有相似的经历,从而表达自然生态和女性一样都是受害者,人类对自然的压迫也是现实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表现。
  (二)、女性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和谐关系
  生态女性主义观认为女性和自然生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来表达现实中女性所受到的压迫和不公。在小说中,西丽在一开始受到欺凌时常常自我安慰自己是一棵树,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而当西丽女性主义思想觉醒之后,她决定摆脱当前的这种生活状况,离开黑人丈夫,这时她在信中高喊着“我坚信我就在这里”这句话是西丽对于自己存在的肯定,也表明西丽的内心在发生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于自然界的鼓励。西丽在自然界中发现了自然生态的美好,认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是存在美好的,自己要努力发现周围的美,并勇敢地认清现实争取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因而西丽在内心思想上也与之前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表现在外部上则是不再一味自我安慰,而是通过改变衣着和穿戴来改变自己,这也表明西丽对于生活还保留着激情和热爱,而这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都是自然给予的,由此可以看出,小说中西丽与自然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甚至是西丽生活的支柱。而在小说其他方面的描写上也表现了这种女性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像是西丽信中提到的奥林卡村妇女,她们居住的地方、耕种的田地都是来自于大自然,这都显示了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小说《紫颜色》的最后西丽认清了男性对女性压迫、剥削的实质和基督教的麻痹性,不再逆来顺受,而是做起了自己生活的主人。奈蒂和其他传教士也回到美国,不再试着以基督教改造信仰大自然的非洲文明,这充分表明了爱丽丝·沃克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将精神和命运与大自然相联系是爱丽丝·沃克女性主义的主要精髓所在,而小说《紫颜色》则将其充分表达了出来。
  参考文献:
  [1]雷唯蔚.浅析书信体小说《紫色》的双重性叙事艺术[J].艺术科技,2015(04).
  [2]强萍.爱丽丝·沃克小说《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J].芒种(下半月),2015(06).
其他文献
摘 要: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博尔赫斯以简洁、明快、独具一格的叙述风格著称。在其作品中,叙述分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文通过列举这类作品,对博尔赫斯小说中的叙述分层及其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博尔赫斯;小说;叙述分层  作者简介:韩璐(1992-),女,汉族,四川仁寿人,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
目的:测定由多种中药制成的药酒喷剂-皮乐仕牌皮肤抗菌喷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及其乙醇含量,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观察该制剂对新西兰兔和豚鼠的毒性反应,从而评价其安全性。研究
摘 要: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的影响不只体现在社会学领域,更在文学创作中得到呼应。而在门罗的众多写作主题中,女性形象、女性命运始终是对其研究中难以绕过的主题。将二者相互对照来比较分析,将小说创作放之于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内进行考察,为解读门罗小说提供了新鲜角度。  关键词:妇女解放运动;门罗;女性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
摘 要:成长小说是德国文学的重要传统,《铁皮鼓》作为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最负盛名的作品可视作对其的戏拟、反讽与有力反拨。本文将在反成长小说的视野下对《铁皮鼓》进行解读。  关键词:《铁皮鼓》;成长小说;反成长;人物谱系  作者简介:王颖茹,汉族,1991年1月出生,江苏徐州人,南京师范大学2013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美籍华裔作家的成名作《喜福会》由麻将聚会开始,四个女人轮流做东,聚会,讲述着各自的故事。作品中的美食,挑动着我们的味蕾,独特的中国饮食文化吸引西方读者。食物串起一个个故事,联系着母女情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融合了东方和西方。  关键词:喜福会;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  一、麻将会里的中国美食 
摘 要:细细品读《十日谈》,就仿佛在欣赏一幅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散发着浓郁市民生活气息。这部作品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其素材不仅仅来源于意大利的城镇社会,连中世纪的传说乃至东方文学中的某些故事都成为薄伽丘编织故事的素材凭据,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行各业人士,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搬演了一幕幕或喜或悲、妙趣横生的话剧。《十日谈》中十分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