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青少年学生网民已经接近6000万,学生在网民中占36.7%,每周平均上网时长为11.6小时,其中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6.6%,超过40小时的占5.9%。这表明,互联网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需要我们正确面对。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娱乐等等,可以说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足不出户就能走遍世界的机会,人们在尽享互联网带来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中小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他们处于学习阶段,每天接触的内容只有学习,所以当互联网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新奇、有趣、刺激的网络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同时由于自制力差和对枯燥的现实生活的反抗,很多中小学生痴迷于网络不能自拔。长时间上网浪费金钱、耗费体力、影响视力,最重要的是,它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玩网络游戏,血腥的游戏场面让学生有了暴力的想法;完美的游戏程序让学生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闭心理。
中小学生的心理尚处于成长时期,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加之学校、家庭对其成长关心不够,使得很多学生从网络之中找满足,受网络影响之深,实在需要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二、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有人说它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引导得好,是青少年与他人沟通的良好途径,可以帮助青少年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成为便捷的学习手段。但是,如果不加引导,或者引导得不好,网络就成为青少年的一个新的伤害源。
研究表明,互联网对中小学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降低青少年的社会能力,使学生喜欢独处,产生敏感、多疑、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现象,特别是网络过度使用造成和网络相关的心理障碍。研究显示,网络依赖行为和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而与性别和种族关系不大。中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各种判断能力还很差,所以在各种人群中最容易受到网络的侵害。在中小学学生中,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十分时髦和普遍,这也加重了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过度使用。许多心理疾病伴随而来,自闭就是其中一种,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不理家人和社会,最终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2005年11月22日,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持的国内第一个《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在京发布。这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另有约13%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并且,青少年成瘾的人数大约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足见问题之严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
1.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面对来自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对中小学生上网应该适当的鼓励,而不应该是完全禁止。如何恰当的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的学习生活与网络这一强大的工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教师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指导者和健康心理行为的导向者,应该充分认识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所以,每个教师都应重视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心理健康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从网络中收获知识,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对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父母是其最好的老师,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就是因为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关心。因此,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在他遇到烦恼和困惑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在电脑上学编程、学打字,而不是一味地打游戏。在玩电脑的同时,家长还可给孩子定时间、计划。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友环境,避免孩子产生孤独感。电脑以外的生活丰富起来,学生就不会一味的沉湎于此而不思蜀了。
徐老师是某校高一的班主任,班级中有好多学生喜欢上网甚至过度上网。针对这种情况,徐老师没有一味的制止,而是与他们“一起玩”,并请了一位网络高手制作了一款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来作为通关的条件,而这些问题就是平时学校学习的知识,所以为了通关,学生就会认真地听讲,努力地学习,一时间,班级学习风气高涨,学生成绩提高得也很快,将知识融入游戏,在学与乐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不能不说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2.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缩短上网时间,一个是将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学生愿意上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为了排解学习压力而选择上网玩游戏。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缩短上网时间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努力,双方要及时联系,多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上网时间,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集体活动,客观上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合理引导青少年学生网民更多关注互联网的其他功能,特别是对学习的辅助功能。如,哈尔滨某高中毕业班的教师集体建立一个学习群,学生有任何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群随时随地发问,并且在这个群中并不仅仅限于学习,老师们还经常地将一些高考特殊时期的变化发到上面,也会发一些笑话、小游戏之类的帖子让学生休闲娱乐。这种方式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3.多参加集体活动。中小学生对很多事情的认知都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因此很容易将网上那些想象中的东西当成是现实,并且寄以厚望。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一旦真相显露,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因此,要引导他们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知识面。不要只局限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之间,而是放眼于整个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从网络回到现实有个艰难的过程,学校和家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不能以粗暴的手段强行矫正,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平和的方式,如可以将网络中的人物形象搬到现实的文体活动中,让曾经有过网瘾后来回归的人现身说法,从不同方面感动学生,相信这条路虽然漫长但终究可行。
四、小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我们不能像鲧治水,一味去“堵”,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正确引导才是正确的办法。不断提高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才是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健全心智的根本所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工作、娱乐等等,可以说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足不出户就能走遍世界的机会,人们在尽享互联网带来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中小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他们处于学习阶段,每天接触的内容只有学习,所以当互联网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新奇、有趣、刺激的网络世界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同时由于自制力差和对枯燥的现实生活的反抗,很多中小学生痴迷于网络不能自拔。长时间上网浪费金钱、耗费体力、影响视力,最重要的是,它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多数学生上网是为了玩网络游戏,血腥的游戏场面让学生有了暴力的想法;完美的游戏程序让学生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自闭心理。
中小学生的心理尚处于成长时期,他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分辨善恶是非,加之学校、家庭对其成长关心不够,使得很多学生从网络之中找满足,受网络影响之深,实在需要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
二、互联网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有人说它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引导得好,是青少年与他人沟通的良好途径,可以帮助青少年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成为便捷的学习手段。但是,如果不加引导,或者引导得不好,网络就成为青少年的一个新的伤害源。
研究表明,互联网对中小学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和生活上。如造成学习成绩下降,降低青少年的社会能力,使学生喜欢独处,产生敏感、多疑、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睡眠和饮食不规律等不良现象,特别是网络过度使用造成和网络相关的心理障碍。研究显示,网络依赖行为和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而与性别和种族关系不大。中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各种判断能力还很差,所以在各种人群中最容易受到网络的侵害。在中小学学生中,网络交友和网络游戏十分时髦和普遍,这也加重了对网络的依赖性和过度使用。许多心理疾病伴随而来,自闭就是其中一种,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不理家人和社会,最终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2005年11月22日,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持的国内第一个《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在京发布。这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另有约13%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并且,青少年成瘾的人数大约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足见问题之严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
1.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面对来自网络时代的挑战,我们对中小学生上网应该适当的鼓励,而不应该是完全禁止。如何恰当的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的学习生活与网络这一强大的工具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教师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指导者和健康心理行为的导向者,应该充分认识在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学生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形成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计划,研究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所以,每个教师都应重视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并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心理健康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从网络中收获知识,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对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父母是其最好的老师,很多沉迷于网络的学生就是因为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关心。因此,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在他遇到烦恼和困惑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在电脑上学编程、学打字,而不是一味地打游戏。在玩电脑的同时,家长还可给孩子定时间、计划。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友环境,避免孩子产生孤独感。电脑以外的生活丰富起来,学生就不会一味的沉湎于此而不思蜀了。
徐老师是某校高一的班主任,班级中有好多学生喜欢上网甚至过度上网。针对这种情况,徐老师没有一味的制止,而是与他们“一起玩”,并请了一位网络高手制作了一款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学生回答问题来作为通关的条件,而这些问题就是平时学校学习的知识,所以为了通关,学生就会认真地听讲,努力地学习,一时间,班级学习风气高涨,学生成绩提高得也很快,将知识融入游戏,在学与乐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不能不说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2.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缩短上网时间,一个是将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学生愿意上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为了排解学习压力而选择上网玩游戏。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吸引学生的关注,缩短上网时间需要学校和家庭双方共同努力,双方要及时联系,多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减少上网时间,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加集体活动,客观上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合理引导青少年学生网民更多关注互联网的其他功能,特别是对学习的辅助功能。如,哈尔滨某高中毕业班的教师集体建立一个学习群,学生有任何不明白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群随时随地发问,并且在这个群中并不仅仅限于学习,老师们还经常地将一些高考特殊时期的变化发到上面,也会发一些笑话、小游戏之类的帖子让学生休闲娱乐。这种方式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3.多参加集体活动。中小学生对很多事情的认知都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因此很容易将网上那些想象中的东西当成是现实,并且寄以厚望。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一旦真相显露,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因此,要引导他们多交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知识面。不要只局限在学校——家庭这两点一线之间,而是放眼于整个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从网络回到现实有个艰难的过程,学校和家庭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不能以粗暴的手段强行矫正,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平和的方式,如可以将网络中的人物形象搬到现实的文体活动中,让曾经有过网瘾后来回归的人现身说法,从不同方面感动学生,相信这条路虽然漫长但终究可行。
四、小结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日渐成为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内容。对于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我们不能像鲧治水,一味去“堵”,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正确引导才是正确的办法。不断提高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这才是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健全心智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