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作文教学正式开始的学段,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教还是学,在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转折,具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们前面经过一二年级两个学年的口语训练,能够简单地写话,他们的智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就是说他们不仅具备了初步习作的语言基础,还具备了初步观察事物、想象事物的能力。例如,给他们同样一幅简单的图,一二年级的学生只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图上的意思,而三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可以在正确、完整表述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从而把图意叙述得更为具体、更为生动。当然,他们想象的深度与叙述的准确性又远不及其他高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阶段,既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说话与写话训练,又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他们发生从想说、会说到想写、会写的“质”的转变。
一、通过日常生活发现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作文这个“陌生”的“客人”产生好感与兴趣,才能把他们自己心中“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这些“陌生的客人”,从此,他们才会变成“无话不谈”的良朋挚友。这样也能够解决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写作、害怕写作与写作时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特别对三年级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这个兴趣更需要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小心呵护。
1.“说”身边熟悉的事情,是学生“会”写的前提。“会写”是建立在“会说”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学生连口头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都不具备,那如何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习作?为此,要在学生“写”之前对他们做专门的“说”的训练,只有学生说得“滔滔不绝”,在写的时候才能“妙笔生花、行云流水”。而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就成了他们“想说”和“会说”的前提。例如:在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不仅可以让他们津津乐道,更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他们“会”写的前提。
2.“写”身边熟悉的素材,是学生“乐”写的关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身边各种各样的带有插图的儿童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就可以此入手,让他们随意地写这些故事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完后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评价。当然,老师更要给他们创建展示“习作”的平台,如“把我的习作读出来”活动。再进一步选择一些典型性的习作举办班级作文展览。另外,利用学生每天必看的“动画片”,在看完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从而培养他们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是作文生动的重点。“观察”是把作文写具体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手段,也是想象作文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作文不仅仅有简单的枝干,还有鲜嫩的绿叶。例如:在指导《我的老师》这一习作的时候,在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老师的外貌形象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平时面部表情或衣着的变化来想象老师的心理活动。
还应该注意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作为作文的初学者,在教学中我们只是要培养他们简单地“察”和简单地“想”的意识,并在习作中能够初步体现出来就行了,而不应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察”后的“想”这对于他们只是一种思想的渗透,而不必在观察细节后精确地阐述。
二、通过课文教学促进习作练笔
教科书上的课文,都是名家的名篇,是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典范之作。例如《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西湖》《拉萨的天空》《小露珠》等等,这些纪实、想象与优美的课文是初学作文者的“范文”。所以,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依托课本当中这些典型的“范文”,让他们在学习这些“范文”的同时去熟读、去精选、去感受、去模仿。
1.仿写课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的作文教学除了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还要从“范文”中“仿”出写作的形式、结构与基本技巧,课本中优秀的“范文”,就是学生仿写的最佳素材。例如:教学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后,学生仿写的“让我们荡起秋千”“让我们踏上火车”……在写出学生自己心里话的基础上,更是有了现代诗歌的“形式”与“韵味”。
2.续写课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好多在最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续写课文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完《哪吒闹海》一文后,老师说:“东海龙王父子被制服了,但是几十年后龙王的孙子——这个“官三代”又开始欺压当地的渔民了,哪吒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想一想、写一写。”这时的学生都觉得有很多话要写,课文中经典的词句与精彩的打斗场面都会出现在他们续写的“文章”中,而学生平时在其他动画片当中看到的或由此想到的种种“精彩镜头”同时也会为他们的文章增添更多鲜活的画面。
3.改写课文。改写课文就是把适合表演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剧本,在改写课文过程中,通过学生简单的“剧本创作”,培养了学生处理文字与写作的能力。如苏教版第五册的《小露珠》《小稻秧脱险记》等这些童话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作了改写,并初步形成了适合排练的剧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更是一种全新的练笔与写作的模式。
4.写读书笔记。课文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课本中的课文大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对这些课文教学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交流学习心得或写读后感都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例如:读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等诸多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在“读后的写”中得到新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通过批改点评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不叫“作文”,因为学生们写得缺乏逻辑,语病也很多。所以老师在批改与点评时不能把这些“刚刚发芽的种子一棒子打死”。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所以,我认为对于刚学写作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作文的批改与点评首先应该去寻找并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充分肯定与鼓励,其次才是适当地修改习作中的语病和错字等,让学生对作文充满自信。
(司利亚,沭阳县广州路实验小学,223600)
责任编辑:赵赟
一、通过日常生活发现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对作文这个“陌生”的“客人”产生好感与兴趣,才能把他们自己心中“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这些“陌生的客人”,从此,他们才会变成“无话不谈”的良朋挚友。这样也能够解决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写作、害怕写作与写作时无话可写的尴尬局面。特别对三年级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这个兴趣更需要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小心呵护。
1.“说”身边熟悉的事情,是学生“会”写的前提。“会写”是建立在“会说”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学生连口头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都不具备,那如何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习作?为此,要在学生“写”之前对他们做专门的“说”的训练,只有学生说得“滔滔不绝”,在写的时候才能“妙笔生花、行云流水”。而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就成了他们“想说”和“会说”的前提。例如:在上学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些学生身边熟悉的小事,不仅可以让他们津津乐道,更培养了他们口头表达的能力。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他们“会”写的前提。
2.“写”身边熟悉的素材,是学生“乐”写的关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身边各种各样的带有插图的儿童书籍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就可以此入手,让他们随意地写这些故事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完后让他们互相交流,相互评价。当然,老师更要给他们创建展示“习作”的平台,如“把我的习作读出来”活动。再进一步选择一些典型性的习作举办班级作文展览。另外,利用学生每天必看的“动画片”,在看完后要求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从而培养他们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是作文生动的重点。“观察”是把作文写具体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手段,也是想象作文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当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作文不仅仅有简单的枝干,还有鲜嫩的绿叶。例如:在指导《我的老师》这一习作的时候,在学生准确地描述出老师的外貌形象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平时面部表情或衣着的变化来想象老师的心理活动。
还应该注意的是,三年级的学生作为作文的初学者,在教学中我们只是要培养他们简单地“察”和简单地“想”的意识,并在习作中能够初步体现出来就行了,而不应对他们有过高的要求。“察”后的“想”这对于他们只是一种思想的渗透,而不必在观察细节后精确地阐述。
二、通过课文教学促进习作练笔
教科书上的课文,都是名家的名篇,是适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典范之作。例如《做一片美丽的叶子》《西湖》《拉萨的天空》《小露珠》等等,这些纪实、想象与优美的课文是初学作文者的“范文”。所以,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可以依托课本当中这些典型的“范文”,让他们在学习这些“范文”的同时去熟读、去精选、去感受、去模仿。
1.仿写课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从儿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最初的知识,模仿就是学习。”小学的作文教学除了不拘形式地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还要从“范文”中“仿”出写作的形式、结构与基本技巧,课本中优秀的“范文”,就是学生仿写的最佳素材。例如:教学完《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后,学生仿写的“让我们荡起秋千”“让我们踏上火车”……在写出学生自己心里话的基础上,更是有了现代诗歌的“形式”与“韵味”。
2.续写课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好多在最后都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续写课文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并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完《哪吒闹海》一文后,老师说:“东海龙王父子被制服了,但是几十年后龙王的孙子——这个“官三代”又开始欺压当地的渔民了,哪吒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想一想、写一写。”这时的学生都觉得有很多话要写,课文中经典的词句与精彩的打斗场面都会出现在他们续写的“文章”中,而学生平时在其他动画片当中看到的或由此想到的种种“精彩镜头”同时也会为他们的文章增添更多鲜活的画面。
3.改写课文。改写课文就是把适合表演的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剧本,在改写课文过程中,通过学生简单的“剧本创作”,培养了学生处理文字与写作的能力。如苏教版第五册的《小露珠》《小稻秧脱险记》等这些童话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作了改写,并初步形成了适合排练的剧本。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更是一种全新的练笔与写作的模式。
4.写读书笔记。课文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课本中的课文大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对这些课文教学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交流学习心得或写读后感都是一种不错的形式。例如:读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你有什么感想,《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等诸多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在“读后的写”中得到新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通过批改点评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不叫“作文”,因为学生们写得缺乏逻辑,语病也很多。所以老师在批改与点评时不能把这些“刚刚发芽的种子一棒子打死”。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所以,我认为对于刚学写作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作文的批改与点评首先应该去寻找并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充分肯定与鼓励,其次才是适当地修改习作中的语病和错字等,让学生对作文充满自信。
(司利亚,沭阳县广州路实验小学,223600)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