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是典型的情感教学课堂,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使学生在创造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达到疏导情感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情感疏导;教育理念;心理健康
美国当代情感教学理论创始人罗杰斯认为:“情感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而美术课堂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典型课堂,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使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达到情感疏导的目的。小学生的情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快乐、成功、喜悦等各种积极的情感;二是灰心与失望等各种消极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身心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当他们面对自身的挫折与失败时如何进行情感疏导,对小学生健康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从以下两方面说明。
一、美术语言对情感的疏导
美术语言是非语言的艺术形式,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美术语言要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观,和正确表达情绪的能力。这样学生才可以把情感和情绪表现在绘画中。
色彩最能影响人们的情感。当色彩符合自身生理或心理需要时,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如愉快、兴奋等。相反,当色彩与自身生理或心理需求不相一致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如悲伤、郁闷等。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色彩不只是调色盘里的颜料,或是商店里的花布,而是人的视觉系统对投射在物体上的光的感受,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视觉现象。在人的视野中,鲜明的色彩,便会把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马克思曾说:“色彩感觉是美感的普遍形式。”蓝色是欢快活跃的,而绿色则充满了生机。
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在绘画中最富有表现力,并带有很强的情感倾向。所以美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美术作业上用线条和色彩释放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把学生个性情绪的表达与学习兴趣建立联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美术活动对情感的疏导
美术活动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加强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因此在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要确定美术活动计划;其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活动,如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参观展览、美术竞赛活动等;最后要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审美能力。积极促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利用美术活动进行自我情感疏导。
笔者认为美术活动之所以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情感疏导,主要是因为:第一,坚持美术这项艺术活动可使人身心得到愉悦、精力充沛,树立勇敢坚强的个性品质,克服懒惰散漫、胆怯懦弱等消极的行为。第二,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得以宣泄,教师积极地评价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的价值,保持良好的意识和心态。第三,美术活动不必过多借助语言交流,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第四、美术活动可以把积攒在心中的各种消极情绪转化消除,尤其在心有郁结时通过美术活动纾解在内心的不快,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去室外写生,更能让学生融入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放松心情。
教育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情感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可能时常会遇到一些情绪失落、压抑愤懑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释放自己的情感。努力使学生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中体验快乐、释放情感,让艺术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长江.美育概论[M].北京:中國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情感疏导;教育理念;心理健康
美国当代情感教学理论创始人罗杰斯认为:“情感教学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培养出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而美术课堂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典型课堂,通过美术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使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达到情感疏导的目的。小学生的情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快乐、成功、喜悦等各种积极的情感;二是灰心与失望等各种消极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身心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当他们面对自身的挫折与失败时如何进行情感疏导,对小学生健康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从以下两方面说明。
一、美术语言对情感的疏导
美术语言是非语言的艺术形式,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美术语言要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审美观,和正确表达情绪的能力。这样学生才可以把情感和情绪表现在绘画中。
色彩最能影响人们的情感。当色彩符合自身生理或心理需要时,人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如愉快、兴奋等。相反,当色彩与自身生理或心理需求不相一致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感,如悲伤、郁闷等。教师要使学生明白色彩不只是调色盘里的颜料,或是商店里的花布,而是人的视觉系统对投射在物体上的光的感受,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视觉现象。在人的视野中,鲜明的色彩,便会把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马克思曾说:“色彩感觉是美感的普遍形式。”蓝色是欢快活跃的,而绿色则充满了生机。
美术语言中的线条在绘画中最富有表现力,并带有很强的情感倾向。所以美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美术作业上用线条和色彩释放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把学生个性情绪的表达与学习兴趣建立联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美术活动对情感的疏导
美术活动可以影响学生的情感。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加强对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因此在学校的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要确定美术活动计划;其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活动,如兴趣小组、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参观展览、美术竞赛活动等;最后要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审美能力。积极促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利用美术活动进行自我情感疏导。
笔者认为美术活动之所以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情感疏导,主要是因为:第一,坚持美术这项艺术活动可使人身心得到愉悦、精力充沛,树立勇敢坚强的个性品质,克服懒惰散漫、胆怯懦弱等消极的行为。第二,在美术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得以宣泄,教师积极地评价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可以正确地认识自我的价值,保持良好的意识和心态。第三,美术活动不必过多借助语言交流,就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第四、美术活动可以把积攒在心中的各种消极情绪转化消除,尤其在心有郁结时通过美术活动纾解在内心的不快,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特别是去室外写生,更能让学生融入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放松心情。
教育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情感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可能时常会遇到一些情绪失落、压抑愤懑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释放自己的情感。努力使学生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中体验快乐、释放情感,让艺术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长江.美育概论[M].北京:中國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