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比较骨盆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PBMS-IMRT)和调强放疗(IMRT)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ⅡA~ⅣB期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MS-IMRT组和IMRT组,每组20例,对PBMS-IMRT组患者进行骨盆剂量限制,IMRT组不进行骨盆剂量限制,两组放疗后均进行同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骨盆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结果 PBMS-IMRT组患者计划肿瘤体积(PTV)靶区剂量中不均匀指数(HI)
【机 构】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疗中心,乌鲁木齐 83001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骨盆骨髓剂量限定调强放疗(PBMS-IMRT)和调强放疗(IMRT)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方法 将40例ⅡA~ⅣB期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初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BMS-IMRT组和IMRT组,每组20例,对PBMS-IMRT组患者进行骨盆剂量限制,IMRT组不进行骨盆剂量限制,两组放疗后均进行同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靶区剂量学参数、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骨盆剂量学参数及血液不良反应.结果 PBMS-IMRT组患者计划肿瘤体积(PTV)靶区剂量中不均匀指数(HI)与适形指数(CI)均高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膀胱平均剂量(Dmean)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骨盆最大剂量(Dmax)、Dmean、最小剂量(Dmin)及V5、V10、V20、V30、V40、V50均低于IM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S-IMRT组患者血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MS-IMRT同步化疗治疗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能有效提高靶区的适形度,且对其他危及器官的受量无明显影响,通过进行骨盆剂量限制,明显降低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8例TNBC患者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4级贫血、恶心、呕吐、白细胞异常、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外周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
目的 研究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ERT)治疗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疗效及对应激激素、甲状腺球蛋白(Tg)的影响.方法 将82例PT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1)与对照组(n=41),试验组行经胸-乳入路ERT,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7天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激素(T4)]、应激激素指标[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2(AT-Ⅱ)、超氧化物歧化酶(
目的 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瘢痕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1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环乳晕切口组(n=51)和放射状切口组(n=50),对照组采用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瘢痕愈合情况、复发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环乳晕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但其瘢痕长度明显小于放射状切口组(P﹤0.01)、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放射状
目的 不同剂量氨甲蝶呤联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醋酸泼尼松(VDP)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对患者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ALL患者,均予以VDP治疗,依据氨甲蝶呤使用剂量分为大剂量组(n=48)和小剂量组(n=50),大剂量组患者给予5.0 g/m2氨甲蝶呤,小剂量组患者给予3.0 g/m2氨甲蝶呤.比例两组患者的造血功能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免疫功能指标(CD4+、CD8+,计数CD4+/CD8+)、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洛铂腹腔灌注化疗治疗ⅢC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洛铂腹腔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4(HE4)]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1~3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43%,高于对照组的55.88%(P﹤0.05).治
目的 分析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身麻醉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8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A(n=56)、B组(n=42),A组应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PCIA自控镇痛,B组采用TPVB复合全身麻醉联合PCIA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化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法(VAS)评分的变
目的 探究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TNBC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联合组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和卡培他滨,对照组口服卡培他滨,观察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完全缓解(CR),联合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53.85%(28/52)、疾病控制率(DCR)为84.62%(44/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00%(13
目的 探讨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鞘内注射与硬膜外注射吗啡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4例重度癌性疼痛患者根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硬膜外组和鞘内组各42例,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注射吗啡镇痛治疗,鞘内注射组采用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治疗.统计两组患者镇痛前、镇痛后各时间段(1周、2周、1个月)单日吗啡用量,观察镇痛前、镇痛后(1周)运动和静息状态下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SF-MPQ)评分,记录镇痛前、镇痛后(1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普适性量表(FACT-G)评分,对比镇痛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镇痛后1周、2周、1
目的 研究病友互助模式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不良情绪、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的肝癌介入手术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的肝癌介入手术患者(104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术后化疗方案一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病友互助模式干预,持续干预2个月.观察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情绪、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
目的 寻找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的91例血液透析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15个指标中提取了11个互不相关的公因子,这11个公因子代表原始指标的90.32% 的信息.通过旋转后,可反映血液透析肺动脉并高压患者的年龄、性别、贫血状态、蛋白质代谢、类脂代谢、肾功能、炎症及纤溶状态、营养状态、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等.然后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其结果分为4类,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