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 议 法 治 与 德 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ctr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治在当今有着其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纯粹的法治是有缺陷的,也是空洞的,只有与德治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降低社会治理成本。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当今社会的最佳治理模式。
  关键词法治德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依法治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不可否认法治存在着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今有着其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纯粹的法治是有缺陷的,也是空洞的,只有与德治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一、 法治与德治的内涵
  
  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早在古希腊时期各城邦就实现了较为彻底的民主与“法治”,而古罗马更将这一民主与“法治”的思想发扬广大。德治更可以从古代中国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中找到其历史原形。同时由于中西方对人性善恶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对“法治”与“德治”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巨大反差。西方人性恶的思想促使人们优先选择通过法律而非内在的道德机制来调控人们的行为,而中国人性善的理论促使人们希望通过人类道德的自我调节来达到理想社会的实现。这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导致了近代中西方法律发展的巨大反差。近代西方由人性恶的认识出发,认为任何权力的本质也是邪恶的,因此任何权力都必须以有效的手段加以制约,而法律便是最佳之手段;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契约化,使得平等自由的理念深入人心,“分权制衡”以及“平等自由”的法律思想使得“法治”愈加完善。而近代中国由于儒家“为政以德”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德治”愈加根基深厚。
  但是从其本质上讲,无论是资本主义的“法治”或是旧中国的“德治”都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法治与德治。
  (一)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任何资产阶级的法律都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实现资本家利益最大化而制定的,也就是说这种法律是一种“恶法”而非“良法”。而法律的优良性是法治的必备要件之一。同时由于这种法律的压迫性使得这种法律并非在全社会范围内都能得到普遍遵守,因此这种法律本身也是缺乏普遍约束力的。
  (二)道德是指由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等观念,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保证实现的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也就是说道德并非一个人或一类人的善恶评价观念,而是全社会公认的价值取向。而旧中国的“德治”之“德”无非是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而提倡的君臣、父子尊卑有分之德,其虽于一定时间为特定社会群体所认可,但却并非为人类社会所公认的正义平等之观念。即使其中部分内容体现了正义平等,但其也是不完整的,也是狭隘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是指人们通过或主要通过法律对国家的治理而求理想社会的实现。并且必须具备法的优良性以及法的普遍性两个基本构成要件。而真正意义上的德治是指人们借助或主要借助道德的作用对社会进行调节和控制而求理想社会的实现。并且这种道德是为全社会所公认的正义平等之观念。
  
  二、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面对法治与德治的抉择,有人认为法律是万能的,只有在法律的完全掌控下,社会才会正常有序;又有人认为道德的作用是强大的,只有道德才能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中,才能治本,由此泛道德主义应运而生。但是现实告诉我们,纯粹的法治是不可行的,而纯粹的德治是不可靠的。
  (一)当今世界无论是纯粹的德治或是纯粹的法治都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就社会现实而言,不可能每个人都自觉的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事,不可能每个人都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宁愿放弃个人利益。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人们自然的认为他人都会依道德而行事,那么自己一个人的违反并不会造成全社会范围内的混乱,从而大部分人只期待他人依道德行事,而自己却违背道德的要求去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终使得少数遵循道德要求的人的行为也变的毫无意义。由此看来,在当今纯粹的德治是一种巨大的冒险,其结果只能是社会的极度混乱,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纯粹的法治必然要求有一种无时无处不在的监督工具,即采取“人盯人”的监督模式,那么任何人每天都处于一种监督他人与被他人监督的状态之中,这不仅造成社会生产的停滞,社会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讲也是与平等自由的法治思想向违背的。
  (二)任何法律从根本上讲都是一种道德。
  法治之法应该有而且必然有道德性。实际上法律都是人们对某种道德的确认,道德规范实际上构成了法律规范的源泉。人们将一种道德法律化,或是因为人们认为其极其重要,必须将其上升为法律以突显其重要性,或是因为这种道德自觉遵守的程度极其不理想,需要用国家的强制力加以规制。而且可以说任何一部良法都是一部人类道德的荟粹集。只有具有道德性的法律才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才不是一部缺德的法律,才不会背上恶法的骂名。
  同时人们也必须认识到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法律本身并非是一个完美无暇,毫无缺陷的。法律的滞后性是法律的致命弱点,任何法律都不可避免的将这一致命弱点展现于世人之前。相比较而言道德就更具有时代性,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应变,它能及时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加以调整,并且这种调整也为日后的立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由于法律只能对人们的外部行为加以调整,无法深入人们的内心世界;而道德作为一种内心确信能够弥补法律的这一不足,由人们的内心出发去规制人们的外部行为,从而使法律的调整更加高效。由此可见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法治离不开德治,缺少法治的德治是有缺陷的。
  (三)现实之中德治的威力虽然在局部范围是巨大的,但是其作用的范围也极具局限性。
  并非任何人、任何行为都受其规制,或者说即使受其规制,这种规制也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的,任何一丝不良动机都可使其功亏一篑。过分依赖法治不仅将损害法治,而且最终将损害德治本身。假若每一个人都具有圣徒一样的心灵与道德品质,政府也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法律更无存在的必要。正是由于人们道德水准的巨大差异才必然要求运用法律规制少数不道德的人,强制其履行其应尽的义务,以维护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更重要的是,德治的实现最终还是要依靠法治。任何道德规范受侵犯时,光有社会舆论的谴责是不够的,只有对那些违反者施以必要的惩戒,才能有效维护这些道德规范的不可侵犯性。但并不是说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必须受到惩戒,只有违反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规范的行为才会受到制裁。由此可见于当今德治离不开法治,离开法治的德治是虚幻无力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历史条件下,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完美结合才是当今社会的最佳治理模式。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教育改革的原则,高校教师应着眼于教学方法的新探索。文章从素质教育思想的角度出发,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探讨高校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并对教师自身角色进行重新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英语课堂 自主性学习 教师角色 新定位    一、引言    据记载,最早提出素质教育思想的是孔子,坚持“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当今的教育家赋予了素质教育现代的内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
期刊
摘 要课堂与教育关系十分密切,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步运行。农村课堂教学质量既是关乎农村学校存亡的大事,又与农村教师成长的神圣殿堂。以课堂为平台,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师生共同获得成长。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专业成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在接受《中国教育》记者采访时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世界性潮流”,“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的保证”。他说,“教师
期刊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已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广泛地进行着,并得到了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支持。体育界许多人士对体育教学模式、内容等领域的研究如火如荼,同时出现了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创意体育等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模式,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教学教学要求    随着新课程标准理念进一步的推广,许多体育教师开始感到困惑,对自己是否已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体育教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在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教学不仅仅教给学生绘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还应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寓创新能力的培养”呢?这是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合作式教学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重视数学结论的教学,而忽视数学结果获得的思维过程,这样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机械模仿和记忆的思维定势中。那么如何才能解放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过程创新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即掌握知识,而且还要让
期刊
摘 要:地球环境恶化的加剧,使得一场以新型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大变革正在全球兴起。而风力发电不仅可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减少污染,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土地免受过度开发的灾难。因此,我国大力发展风电,使之成为电力工业的一个主力军,不仅是能源开发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风力发电绿色能源环保教育    从17世纪中叶,美国人富兰克林在实验室发现并证实电的存在,至今250多年来,电,已
期刊
摘 要从培养技工学生素质技能要求出发,结合当前电力拖动控制技术发展特点,分析了一般机电类《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材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技能的思路与具体实践措施。   关键词问题素质教学自主创新意识可编程控制器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材版本较多,主要教学内容体系基本相同,由低压电器、电动机控制基本环节、典型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等部分组成。该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了
期刊
摘 要程式是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这一文化传统高度成熟的重要标志。它既是具体到细小的手法和表现的问题,又关系到绘画审美中意识形态的大问题。对于程式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一个程式法则,运用起来会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中西绘画对程式存在的依赖关系,使之西方绘画是色彩的艺术,中国绘画则是形的艺术。  关键词程式符号程式法则    一、程式概念    “程式”问题是美术活动中的基
期刊
摘 要 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如何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音乐教学兴趣 审美力    构建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诠释。使教师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索在化学在职高中面临的形势,正确的引导学生化学知识,并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关键字现代教学技术中学化学教学化学课程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