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不需要枪炮弹药来进行破坏或者带来和平,我们只需要团结起来,彼此相爱,将和平、喜悦和活力带回家。这样,我们就能战胜世界上现存的一切邪恶。
——题记
这是印度著名慈善家特蕾莎修女在诺贝尔颁奖会上讲过的一句话。她的语言平淡朴素,一直以来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但正是这种平常中蕴含的不同寻常的情感力量,足以使人震撼。
今天,翻开这一封面清新而又质朴的《慈善读本》,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一次次精心安排的活动扑面而来,从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善的非凡力量。
当我们哀叹脚下的运动鞋不是阿迪达斯、耐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一些人竟然没有脚?当我们感慨现在的教育制度过于迂腐时,知不知道地球上还有近1.26亿的同龄人没有上学的机会?当我们为了难吃的午餐而气急败坏时,有没有想到还有很多穷人天天盼望能饱餐一顿?的确,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遭受著困难和不幸,他们正需要帮助。可见,慈善,看似普通的两个字,却映射出多少人心冷暖,蕴藏着多少涕泪辛酸。
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帮助有困难的人呢?《慈善读本》中的一个小故事给予了我们答案:一位母亲的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六岁的女儿问:“这些衣服捐给谁?”母亲说:“捐给穷人。”“为什么?”“他们没有寒衣,过不了冬。”女儿点点头。一会儿,她拿来一件小棉袄、一条围巾、一顶帽子,说要捐出去。然后又一把拉下爸爸的帽子说:“爸爸,求您了,把这顶帽子也送给穷人吧!”
简短的小故事,既不会让读者泪流满面,也不会震撼心底,但它却告诉我们一个极为普通的道理:慈善,可以仅仅是一顶帽子。慈善不一定要财大气粗、雍容华贵,它的定义其实很微小,陪穷人聊聊天、拉拉家常,真诚地祝愿他们身体健康,这也是一种慈善。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把幸福给予受施的人,也同样将幸福给予施与的人。
19世纪,山东人武训,早年丧父,家境清贫。他以行乞奉养老母亲,被称为孝丐。母亲去世以后,又以行乞、绩麻和放高利贷为业,用积累的财产在堂邑柳林集兴办义学。后来又在馆陶、高唐、临清等地设立四所义学,并跪请教师“认真教育”,同时勉励学生刻苦攻读。他的举动得到山东巡抚张曜的奖励,清政府授以“义学正”名号,并赏他穿黄马褂。这里说的是一个穷人行善的历史。
老舍先生写的《正红旗下》里有个视金钱如草芥的定大爷,是以老舍先生的恩人“刘大爷”为原型的。他生长在大富之家,却笑傲金钱。他办贫儿学校,办粥厂,施舍粮米……一生千金散尽唯以助人为乐。后来他遁入空门成为宗月大师。这是一个富人行善的传奇。
可见善举是不分大小的,可能你捐出的只是一件旧的棉袄,但是对于得到棉袄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温暖的冬天;可能你能拿出的只是一台386的电脑,但是一个孩子从此就和科技结了缘;可能你只给一个不幸残疾的青年写一封慰问信,但是这个青年会感受到你给他的力量……不胜枚举。
现在的中国,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这里有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孔子讲仁,老子也说仁,我们是一个说了几千年仁义的民族。这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已”。
在《慈善读本》中我看到了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记住,我爱你》《感恩的心》等等。在《记住,我爱你》中,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活下去,宁愿自己被砸死。说起感恩,就会想起慈善,而随之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件件橙红色的志愿服,一个个贴有爱心卡的爱心箱,一双双扶着老人过马路的手,以及一个坐着轮椅的身影……
记得那是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与朋友外出购物,路过一个公园门口的时候,见到一个约莫九岁女孩身着橙红色志愿服,坐着轮椅拿着爱心箱朝我们的方向过来。她一开始对我们甜甜一笑,先指了一下身上的志愿标志,再指一下爱心箱,然后用手一直比划。正当我迷茫之时,朋友轻声对我低语:“她除了不能走路,似乎也不会说话,这是手语。”我恍然大悟。“她说他们在做慈善,希望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心。”朋友又说。于是,我们也对她笑笑,伸手就放了50元下去。朋友问那女孩,这钱是往哪捐的?那女孩拿出纸和笔,写了一行歪斜的字:这是捐往孤儿院的弟弟妹妹们的。“就你一个人吗?”我很好奇。她摇了摇头又在纸上写道:“还有我的同学们。”随后还向我们做了个爱心的手势,朝我挥手再见。阳光照在她坐着轮椅离去的身上,爱心徽章在胸前闪烁。猛然地,我仿佛看到了天使般的光辉。我很感动。
以往总以为慈善离我们遥不可及,毕竟我们不是慈善家,偶尔也只是在学校捐款,但是如今我才明白,慈善奉献的不是钱,是心。为别人捐献出一分钱一角钱的普通人和捐赠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值得尊敬,因为,在慈善的天平上,他们是等重的。只要我们对他人心怀善意,在别人需要时哪怕只能给予微不足道的帮助,我们也一样在做慈善。慈善,就在我们身边。
当财富在人间的土地生根发芽供一些人享乐的时候,那是会令人厌恶唾弃的,但当它找对了自身的位置,长成了慈善的大树,荫庇烈日下的行人,那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春日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之力,飘向田间的各个角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发芽,然后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我是坚信的,那一颗颗善良感恩的心,也会像这种朴素的种子,借助这一股东风,让最真最美的花,开遍这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心若在,梦就在。流年如逝水,不老的,便是这人间的温暖与感恩,让我们播洒一缕阳光,照亮一片明净的心灵!这不正如《慈善读本》里证严法师说的“时时好心,就时时好日”吗?真正的快乐就是你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用这颗爱心去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本文作者系福州市罗源实验小学教师)
——题记
这是印度著名慈善家特蕾莎修女在诺贝尔颁奖会上讲过的一句话。她的语言平淡朴素,一直以来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但正是这种平常中蕴含的不同寻常的情感力量,足以使人震撼。
今天,翻开这一封面清新而又质朴的《慈善读本》,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一次次精心安排的活动扑面而来,从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善的非凡力量。
当我们哀叹脚下的运动鞋不是阿迪达斯、耐克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身边的一些人竟然没有脚?当我们感慨现在的教育制度过于迂腐时,知不知道地球上还有近1.26亿的同龄人没有上学的机会?当我们为了难吃的午餐而气急败坏时,有没有想到还有很多穷人天天盼望能饱餐一顿?的确,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人遭受著困难和不幸,他们正需要帮助。可见,慈善,看似普通的两个字,却映射出多少人心冷暖,蕴藏着多少涕泪辛酸。
可是我们应该如何帮助有困难的人呢?《慈善读本》中的一个小故事给予了我们答案:一位母亲的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六岁的女儿问:“这些衣服捐给谁?”母亲说:“捐给穷人。”“为什么?”“他们没有寒衣,过不了冬。”女儿点点头。一会儿,她拿来一件小棉袄、一条围巾、一顶帽子,说要捐出去。然后又一把拉下爸爸的帽子说:“爸爸,求您了,把这顶帽子也送给穷人吧!”
简短的小故事,既不会让读者泪流满面,也不会震撼心底,但它却告诉我们一个极为普通的道理:慈善,可以仅仅是一顶帽子。慈善不一定要财大气粗、雍容华贵,它的定义其实很微小,陪穷人聊聊天、拉拉家常,真诚地祝愿他们身体健康,这也是一种慈善。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把幸福给予受施的人,也同样将幸福给予施与的人。
19世纪,山东人武训,早年丧父,家境清贫。他以行乞奉养老母亲,被称为孝丐。母亲去世以后,又以行乞、绩麻和放高利贷为业,用积累的财产在堂邑柳林集兴办义学。后来又在馆陶、高唐、临清等地设立四所义学,并跪请教师“认真教育”,同时勉励学生刻苦攻读。他的举动得到山东巡抚张曜的奖励,清政府授以“义学正”名号,并赏他穿黄马褂。这里说的是一个穷人行善的历史。
老舍先生写的《正红旗下》里有个视金钱如草芥的定大爷,是以老舍先生的恩人“刘大爷”为原型的。他生长在大富之家,却笑傲金钱。他办贫儿学校,办粥厂,施舍粮米……一生千金散尽唯以助人为乐。后来他遁入空门成为宗月大师。这是一个富人行善的传奇。
可见善举是不分大小的,可能你捐出的只是一件旧的棉袄,但是对于得到棉袄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温暖的冬天;可能你能拿出的只是一台386的电脑,但是一个孩子从此就和科技结了缘;可能你只给一个不幸残疾的青年写一封慰问信,但是这个青年会感受到你给他的力量……不胜枚举。
现在的中国,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这里有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孔子讲仁,老子也说仁,我们是一个说了几千年仁义的民族。这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已”。
在《慈善读本》中我看到了很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记住,我爱你》《感恩的心》等等。在《记住,我爱你》中,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活下去,宁愿自己被砸死。说起感恩,就会想起慈善,而随之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件件橙红色的志愿服,一个个贴有爱心卡的爱心箱,一双双扶着老人过马路的手,以及一个坐着轮椅的身影……
记得那是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与朋友外出购物,路过一个公园门口的时候,见到一个约莫九岁女孩身着橙红色志愿服,坐着轮椅拿着爱心箱朝我们的方向过来。她一开始对我们甜甜一笑,先指了一下身上的志愿标志,再指一下爱心箱,然后用手一直比划。正当我迷茫之时,朋友轻声对我低语:“她除了不能走路,似乎也不会说话,这是手语。”我恍然大悟。“她说他们在做慈善,希望我们能够献出一份爱心。”朋友又说。于是,我们也对她笑笑,伸手就放了50元下去。朋友问那女孩,这钱是往哪捐的?那女孩拿出纸和笔,写了一行歪斜的字:这是捐往孤儿院的弟弟妹妹们的。“就你一个人吗?”我很好奇。她摇了摇头又在纸上写道:“还有我的同学们。”随后还向我们做了个爱心的手势,朝我挥手再见。阳光照在她坐着轮椅离去的身上,爱心徽章在胸前闪烁。猛然地,我仿佛看到了天使般的光辉。我很感动。
以往总以为慈善离我们遥不可及,毕竟我们不是慈善家,偶尔也只是在学校捐款,但是如今我才明白,慈善奉献的不是钱,是心。为别人捐献出一分钱一角钱的普通人和捐赠成千上万的人一样值得尊敬,因为,在慈善的天平上,他们是等重的。只要我们对他人心怀善意,在别人需要时哪怕只能给予微不足道的帮助,我们也一样在做慈善。慈善,就在我们身边。
当财富在人间的土地生根发芽供一些人享乐的时候,那是会令人厌恶唾弃的,但当它找对了自身的位置,长成了慈善的大树,荫庇烈日下的行人,那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春日的天空下,蒲公英的种子,借着微风之力,飘向田间的各个角落,落地就生根,生根就发芽,然后开出一片灿烂金黄的花。我是坚信的,那一颗颗善良感恩的心,也会像这种朴素的种子,借助这一股东风,让最真最美的花,开遍这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心若在,梦就在。流年如逝水,不老的,便是这人间的温暖与感恩,让我们播洒一缕阳光,照亮一片明净的心灵!这不正如《慈善读本》里证严法师说的“时时好心,就时时好日”吗?真正的快乐就是你有一颗晶莹剔透的心,用这颗爱心去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本文作者系福州市罗源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