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视角下梭罗对儒家文本的接受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m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梭罗的部分作品呈现出了深受中国儒家思想文化影响的特征,影响实据和影响路径清晰明确。但基于“互文性”视角,从文本间性、主体间性和文化间性5个层面来研究梭罗对儒家文本的接受,我们能够探得他如何从儒家文本中析取所需,融于己作,建构新的文学文本。这种文学文本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是异质文化对话的重要渠道。把梭罗作为接受主体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我们探索异质文化沟通在文学交流过程中的多元模式和多种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的加的夫语法视角对汉语性质词组的句法功能进行了探讨,旨在对汉语性质词组在句法中所填充的功能成分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研究发现,汉语性质词
本文依据GB18173.1-2006《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一部分 片材》标准的要求,对三元乙丙防水卷材的拉伸性能进行试验,并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当k=2时,拉伸强度测量结果为:σ
在认知科学范式下,翻译能力研究关注译者在实施翻译行为时表现出的翻译认知能力。鉴于当前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并不充分,本文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论的自然主义”这一研究路径,对翻
几千年来,翻译研究的学者们对于“翻译”的定义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阐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文化的传承,更是译者根据目标语读者的背景、对译文的期
对汉语被动结构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焦点问题在于汉语“被”字结构中“被”字的句法属性以及汉语长/短被动结构的差异。针对这两大问题,文章在最简方案语段理论的基本精神下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