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 郭辉

来源 :鸭绿江·华夏诗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79085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辉,湖南益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级作家。有诗歌作品散見于《诗刊》《星星》《人民文学》《十月》《北京文学》《鸭绿江》《作品》等刊物。在《十月》《人民文学》《湖南文学》《芙蓉》《莽原》等刊物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著有诗集《美人窝风情》《永远的乡土》《错过一生的好时光》《九味泥土》等。曾获加拿大第三届国际大雅风文学奖诗歌奖,闻一多诗歌奖提名奖、《海外文摘》双年度文学奖。现居湖南益阳与加拿大多伦多两地。
其他文献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从2021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暨“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了解到,该大型城市诗歌活动于4月30日在东莞市寮步镇佛灵湖森林公园隆重启幕。这是继2019年中国(东莞)森林诗歌节在东莞寮步镇成功举行之后,又一次全国性的诗歌盛会。  据介绍,诗歌节共设有主会场诗歌主题版块、旅游版块和林业、生态环境系统主题版块和各镇街分会场主题版块四大版块的内容,其中主会场诗
期刊
深夜的街道,掉在地上的落叶,没有人的公文包,蜷縮在疫情检测点的大黄狗……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事物,经由诗人的手机拍摄和诠释,这种比文字的象征、隐喻、夸张更加具有穿透力、震撼力的手机摄影,直抵心灵。  4月15日,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蒋雪峰名字命名的《“峰”眼》手机摄影作品展,在四川江油大剧院举行。这是江油市举行的首个手机摄影展。  蒋雪峰曾获四川文学奖、磨铁中国十佳诗人奖等诗歌奖项,先后
期刊
一件小事  这篇,也借鲁迅先生的旧题一用,以求能够从日常的点滴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某日,电话铃响,是长春《作家》杂志的肖大风君打来的。三句寒暄后,他说,人已由山海关外入京,意在获得日下名人文章,为刊物求锦上添花之美。京城深如海,无力遍访,故找我代办。事情不复杂,让我向张中行先生约稿,计两项,一是文章,二是照片。文章不怕多,可以按月连载。照片最好有数张,可以印在封二。若此,捧读《作家》的人,就不
期刊
时间如白驹过隙,屈指一算,大半个人生过去了。这些年来,历经了世事的纷纷攘攘,可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有個地方在温暖着我,使我疲惫的身心得以舒缓。  这个地方叫小寨,一个离我一千多公里外的胶东半岛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子。  跟它结缘,完全是因为我的妻子。年轻时候的我,绝对想不到,会娶一个山东姑娘为妻。那时候的交通没现在发达,我和妻也算是隔着洋,跨着海呢。可命运偏就把我们神奇般地维系在了一起,也就是
期刊
一道湾就是一道风景,一道湾润泽一片土地!  湖南省浏阳市的浏阳河,全长234.8公里,在瀏阳境内178公里,因传唱天下的《浏阳河》而闻名世界,这条世界名河,风光秀美,独具魅力。  人间四月芳菲尽,围山杜鹃始盛开。每一年,浏阳大围山上1400米连绵高山上,数万亩野生杜鹃肆意盛开。
期刊
《星星》詩刊,快来订阅吧!
期刊
“一把鐮刀的传说,镰刀的锋芒穿透所有的铁,它的最前方,是一把斧头,斧头是方向的指南。如磐的夜它们在梦中拥抱了,斧头与镰刀的交叉,合成一个图腾……”在著名演员饶立群激越的朗诵声中,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中诗会日前拉开序幕。  此次系列云中诗会,由中国萧军研究会、人人文学虹韵艺术团联合主办,这是“百年征路、百年辉煌”5场活动中的其中1场。  据悉,峭岩长诗《七月!七月!》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
期刊
近日,首届“华夏诗歌奖”评选活动在深圳启动。  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诗选刊》主编刘向东、《中国诗歌》执行主编谢克强等领导和专家共20多人出席启动仪式。  活动由凤凰卫视王牌栏目“凤凰大视野”“筑梦天下”创始人和制作人,著名主持人、策划人、总导演、制片人龚漪主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继承、发展和繁荣华夏民族诗歌文化,进一步激发中国当代诗人的创作热情
期刊
路灯与树  一棵树  站在两盏路灯中间  左边的树叶被左边的灯照亮  右边的树叶被右边的灯照亮  还有许多叶子  藏在路灯与路灯之间的黑里  两盏路灯的距离  等于寂寥的长度  一张蛛网挂在树上  网住忽明忽暗的落叶  和来来往往的脚步  却漏掉了寂寥的灯光  趴在叶子里的昆虫不动声色  看着一束光  绕过树的阴影  伸出手来  轻轻试探另一束光的虚实  趁著夜黑风高  一只飞蛾  又一只飞蛾  
期刊
秋风起处,凉气袭人。早起漫步园庭,习习风来,猛然想起杜甫怀李白句:“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但是,袭来忆念中的旧雨,却不能回应我心中的眷念。“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他们的“鸿雁”永远不会再来了,而人世的“江湖秋水”,也再不会侵扰他们了。只是活着的人,在怀念他们,心中寂寂。  曹植的佳构《箜篌引》,在篇末,感叹生年不满百,而忧惧死亡的迫近,所谓“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但结尾又云“先民谁不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