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道德素养和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取得工作、事业的成功。人的综合素质是需要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培养的,学校思政课正是担负这这样一个任务的。因此,思政课的教与学是不容忽视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思政课;素养;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新时期的需要,这就要求他们要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认识、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并具备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能力。目前,由于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别正在遂渐缩小。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为农村初中毕业生继续深造广开了门路,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为了使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尽快得到改变,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一指导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勇当排头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1.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是社会人才的后备力量,而农村学生在社会人才供应来源中又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不是缺少人,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才。社会需要人才,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农业现代化更需要人才。
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影响着每一个人,不断改变我们的传统观念,大家越来越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在就业和升学面前,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正是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端正和提高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科程的需求。同时,使学生确实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的学习清晰了他们原本模糊的认识。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且形象化的教学。例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多用中少用洋;多用今少用古;多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教学中理论联系社会、理论联系学生的实际是激发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例如,几年来,我都指导学生进行以“看看家乡的巨变”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要求他们抓住两个关键时期进行前后对比。通过社会调查和考察,搜集材料与写调查报告,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策,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 事理结合,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到实际的东西,学以致用,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费劲心机学了十几年,就是为了考试时能倒出来,过了关就完事了。老师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政教育。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讲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为学生的实际问题答疑解惑,循循善诱。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并能够指导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3. 抓差促优,比学赶帮,全面提高
思想政治课体现素质教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倘若从应试教育角度出发,那势必在日常教学中,重先进,冷后进,“优等生”更优,“学困生”更困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领导同志在论述素质教育的精神中指出: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也就是说要大面积提高,全面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除了前面讲的以外,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上要做到:面向大多数,照顾“学困生”,推动“优等生”。尤其“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成功。
总之,对待“后进生”要“爱”字当先,“帮”字入手,立足于“拉”。思想上要爱,学习上要帮。只有教师托给人世间是一颗赤诚的心,火热的心,才能融化人们受冷落而形成的冰冷的心田,使他们朝着四化需要的方向发展成长。如果给落后者以助力,鼓起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追上前面的人,那就会推动中间的大多数,促使领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创出新纪录。
初中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确实存在诸多困难。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欠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只要我们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精神,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认清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和必要性,认真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根据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是能够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
【关键词】思政课;素养;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新时期的需要,这就要求他们要善于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认识、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并具备解决问题及创新意识的能力。目前,由于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别正在遂渐缩小。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为农村初中毕业生继续深造广开了门路,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
为了使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尽快得到改变,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一指导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勇当排头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1.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
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是社会人才的后备力量,而农村学生在社会人才供应来源中又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不是缺少人,而是缺乏合格的人才。社会需要人才,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农业现代化更需要人才。
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影响着每一个人,不断改变我们的传统观念,大家越来越感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初中毕业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在就业和升学面前,他们感到无所适从。思想政治课教学正是从社会和个体的需要出发,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端正和提高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从社会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这门科程的需求。同时,使学生确实感到,通过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的学习清晰了他们原本模糊的认识。从而,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
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和学生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且形象化的教学。例如,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举例说明原理时,尽量做到:多用中少用洋;多用今少用古;多用正面少用反面的事例。这样可以克服农村学生因地域的差异、知识视野的狭窄而造成对原理、概念、观点的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上理论知识确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需要通过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强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教学中理论联系社会、理论联系学生的实际是激发和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例如,几年来,我都指导学生进行以“看看家乡的巨变”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要求他们抓住两个关键时期进行前后对比。通过社会调查和考察,搜集材料与写调查报告,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富民之策,奋发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 事理结合,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到实际的东西,学以致用,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费劲心机学了十几年,就是为了考试时能倒出来,过了关就完事了。老师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利用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科学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政教育。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实际,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际,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讲清教材的基本内容。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为学生的实际问题答疑解惑,循循善诱。使学生既能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又能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提高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并能够指导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3. 抓差促优,比学赶帮,全面提高
思想政治课体现素质教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倘若从应试教育角度出发,那势必在日常教学中,重先进,冷后进,“优等生”更优,“学困生”更困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领导同志在论述素质教育的精神中指出: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也就是说要大面积提高,全面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除了前面讲的以外,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上要做到:面向大多数,照顾“学困生”,推动“优等生”。尤其“学困生”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比不上“优秀生”,但却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正像高尔基所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位是做一个人。”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即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要相信“学困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倾向,只要老师方法对头,“学困生”就可以获得成功。
总之,对待“后进生”要“爱”字当先,“帮”字入手,立足于“拉”。思想上要爱,学习上要帮。只有教师托给人世间是一颗赤诚的心,火热的心,才能融化人们受冷落而形成的冰冷的心田,使他们朝着四化需要的方向发展成长。如果给落后者以助力,鼓起他们的勇气和信心追上前面的人,那就会推动中间的大多数,促使领先者以更快的速度创出新纪录。
初中思想政治课在教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确实存在诸多困难。有先天不足也有后天欠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只要我们深刻领会“十二五”规划精神,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认清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形势和必要性,认真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根据初中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是能够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