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曾有条老街,私搭乱建严重,一下雨就积水,当地居民称之为“稀烂街”,但今天有了新的称谓,即“幸福西南街”。
老街地处成都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南街社区。9月27日,《民生周刊》记者走进西南街,街道整洁,绿植环绕,烟火味十足,仿佛一幅“有历史内涵、有商业氛围、有生活气息、有文化故事”的生活画卷。
当天,一场棋王争霸赛正在进行之中,居民踊跃参与,其乐融融。
曾经的“稀烂街”是如何实现蜕变的?抚琴街道办事处主任袁勇告诉记者,在具体操作层面,坚持“文态、形态、业态”一体策划,“院落、空间、场景”一体实施和“小区、街区、片区”一体治理。
改造过程中,通过“漫步可达”推进路网改造、“功能复合”营造舒朗空间、“百业百态”。尤其注重重塑“市井西南、烟火抚琴”生活场景,让市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文态、形态、业态”一体策划
抚琴街道西南街社区,位于成都老西门,面积0.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万余人,多个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房屋和道路等配套设施逐步老化,社区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日益增多,一度被嘲讽为“稀烂街”。
2018年,金牛区在该片区集成实施更新改造,考虑到西南街片区地处一环区域,实施“少拆多改”的更新路径是最优选择。
在此基础上对该片区居住人口构成、群体内在需求进行精准研判,对在地文化、既有禀赋进行深入挖掘、传承,以街道党工委力量统筹辖区资源,策划最契合区域特质和未来发展的整体改造方案。
“一是挖掘市井烟火文态特色,二是延续川西民居形态风格,三是构建便民利民业态体系。”袁勇表示,西南街片区居住人群以60后、90后两代人为主,多为当年府南河拆迁安置和一环路内单位职工宿舍外迁的居民,他们是老成都记忆的携带者和老成都生活的传承者。
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金牛区相关部门及抚琴街道决定以“市井西南,烟火抚琴”为主题,对片区进行通盘考虑、整体提升,在有机更新中保留老成都的城市记忆。
据介绍,抚琴西南街片区紧邻一环路,随着地铁5号线建成通车和一环路沿街立面整治完成,周边交通便捷、外部环境日渐优化,片区内30余个老旧院落相对集中,具有整体连片改造的内外条件。抚琴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统揽、统领、统筹”作用,整合区域内涉及综治、更新、住建等部门,结合一环路整治工程、金牛大道提升工程、社区微更新等项目共149个,在总体考量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保留上世纪90年代初的建筑风格,以木、石灰、青砖、青瓦为主进行提升,建筑立面、院落色彩与城市主色调交相辉映,与一环路、地铁5号线抚琴站风格相得益彰。
此外,西南街片区内集中了“西南第一烤”“袁老四牛杂串串”“资格羊肉串”等多家经营了20年以上的餐饮老店,是市内有名的“鬼饮食”和苍蝇馆子汇聚地,夜间经济繁荣。街边理发店、修鞋店、早餐店、菜铺分布均匀,具有漫步可达、全龄友好的先天优势,因此决定以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为导向,以满足日常生活配套、基础文化休闲、生活社会交往为目标,构建服务辖区居民的属地型社区商业体系。
“院落、空间、场景”一体实施
考虑到西南街片区内主要有老旧小区(院落)、公共空间、沿街店铺三类空间载体,在深入分析不同群体核心诉求后,秉持“杜绝一刀切,体现多元化”原则,拟定了分类指导、分步实施计划,最终推动多方合力实现未来共商、价值共赢。
具体实施过程中,抚琴街道动员居民推进老旧院落改造,运用美学提升公共空间气质,提升商业营造社区消费场景。
以“自治比整治重要、功能比景观重要”为理念,依托二级党支部和院落党小组,在每个涉改院落成立院落自治小组,制定“一院一策”改造方案,由自治小组带领居民讨论、修改并最终确定方案。
其中,抚琴街南二巷6号、8号院自治小组以代收取每户每平方米5元维修资金为契机,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以定期沙龙聚会为形式,针对院落痛点引导居民参与院落改造方案设计、施工、管理,改造过程中下大力气进行地面铺设、增设邻里角、管线序化等“看得见”的功能改造,下深功夫实施修复管网、疏通管道、雨污分流等隐蔽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后,党员代表、自治小组、居民和志愿者们一起用银杏贴纸、蝴蝶墙贴进行美化,并将6号、8号院改名为“银杏大院”,院落改造切合居民实际需求,得到了群众的全力支持和高度认可。
针对片区公建配套不足、内部道路狭窄、活动空间破败等问题,对社区服务阵地、游园、街区等进行系统提升和美学营造,由金牛区属国有公司作为实施主体,链接“岚庭装饰”“华凌摄影”等高水平设计团队,建设了“西南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幸福生活馆”“邻里会客厅”“杏园”“乒乓球园”等18个公共空间,并对沿街绿化、城市家具、微景观等进行优化更新,街区老成都记忆墙在紫藤花的掩映下意趣横生,“幸福生活馆”屋顶花园居民三五成群谈天说地,“杏园”绿荫中竹椅上老伙伴们喝茶逗鸟,“乒乓球园”中健身爱好者大展身手,休闲城市之美,幸福生活之美随处可感。
同时,围绕市井生活主题对片区特色商业进行梳理,引导抚琴街南一巷、南二巷早餐铺、鲜花店、咖啡吧、老茶馆、理发店、老火锅、杂货铺等60余家人气店铺投入470余万元,提升改造店面形象、升级服务设施;协调地铁出口邻近小区开放围墙、拆除违建,释放约1200m2空间,重新规划40余间住宅底商,扩大社区商业体量;依托区域化党建制度,动员绵阳九院等单位将闲置物业资产进行自主提升改造为“拾光”民宿,形成了吃、住、游全链条消费场景,实现了社区商业品质提升、活力迸发。
“小区、街区、片区”一体治理
受访专家表示,可持续性是片区一体化改造最重要的环节,需要理顺各类主体的职责关系,搭建协商议事的平台和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只有后期的良性互动才能激发区域各类主体的内在活力,紧密形成社区共同体,促进区域永续发展。
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小区、街区、片区”一体治理。依托居民巩固小区自治成果,建立商家联盟开展街区管理,引入专业机构实现片区运维。坚持推行“政府主导、居民自治、社会参与、物业管理”的四方联动社区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引导院落自治小组完善院落公约、院落议事规则等,持续开展院落自治;引入金港物业探索片区信托制物业管理,为居民提供高品质服务;引导乒乓球爱好者、遛鸟达人、象棋高手等组建各种队伍,参与公共空间的使用、管理和认领维护,形成了生动有序的社区生活氛围。
袁勇表示,区域内的热门商家既是引流吸粉的最强引擎,也是破坏环境秩序的始作俑者,因此,借改造之机成立商居联盟,引导商家进行行业自律,共同拟订街区商业公约规范经营行为,合理设置外摆点位和时间段,在保持商业活力的同时有效维护片区秩序。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改造过程中,把激活片区内生动力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以载体换服务、“公益+市场”模式,引入成都文旅集团、四川岚庭集团等市场力量,对新增商业载体和社区服务空间进行统一运营管理,收益部分反哺社区用以平衡社区公益开支,实现了片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