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复苏,“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已经日益突出。本文从人才市场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这一相悖问题的成因;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从理论角度为解决这一现象提出方案,加速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用工荒 就业难 人才市场 人力资源配置
近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可是与之针锋相对的情况却是:市场供过于求、岗位不足的现象在2010年仍在不断延续。这种情形在节后火爆异常的各大人才市场可见一斑。为何处于供求双方的“用工荒”与“就业难”竟然成为了两条平行线,他们难道就没有交点?或者说怎样才能产生交点呢?本文试从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作用的角度来找出他们的交点,从而为当前我们国家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严峻问题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人才供给结构不对称是平行线的主要成因,简而言之:就业并不缺少人,缺的是合适的人。1999年起,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现在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就业难”的生力军就产生于此。出现用工紧缺的主要是中低端的职位,比如生产线的普通工人、技工,以及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也就是说,产业工人,所谓的蓝领,是比较紧缺的。以广州为例,广州劳动力需求占了全市总需求一半,物流、餐饮、旅游业的人手不足问题也很严重。初步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欠缺15万民工,若加上早前东莞20万及深圳约80万的民工缺口统计,节后珠三角的劳动力需求缺口过百万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否认,观点上的滞后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当我们还在把大学生称为“天之骄子”的同时,实际情况却是: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1999年全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每年录取人数由60万增加到了600多万,近10年来全国增加了4000万大学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正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能说综合素质比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高一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能比别人更强些,并不代表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劳动技能以及动手能力上就一定比别人强。结构调整的不均衡,观念上的停止不前共同把原本应该此消彼长的就业天枰来了个两头压低。
就业乃民生大计,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此次保障就业行动中负有很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创新能力,在助力企业应对难关,促进就业增长与人才有序流动的同时来为“用工荒”与“就业难”寻找一个交点。
1、 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是目前人才市场的主要人才交流手段,也是我们日常解决人才资源供需问题的有效方式。据各大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位统计,各地大型招聘会所提供的职位数在金融危机过后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意向达成情况不佳。究其原因,各单位所需人才的层次结构差别大、专业技术要求不同导致求职人员的无所适从。各单位的要求就像一个个瓶颈,大量的人才流动却无法涌入,流失现象严重。从服务抓起,把现场招聘会与网络招聘会实行按所需层次分类,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失为一项调节的手段。例如一些人才市场举办的“计算机应用人员”专场招聘会,既可以明确的展示用工岗位需求又可以在专业技术范围内吸引来不同等级的人才。网上招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企业分门别类,例如分为“工程机械类、行业服务类、经济投资类等等”。这样用人单位就像齿轮一样,把用工需求分开层次,与人员情况按照需求和实际情况咬合,在为企业解决用工不足的同时,积极帮助广大高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群众就业。更科学性的就业服务有助于稳定大学生就业形势,理顺就业心态,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效率,避免“海投”简历的盲目性,对求职者和企业都是资源的浪费。
2、 随着经济转暖,技工荒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不断凸显,国内就业市场当前不仅经历着失业的考验,其内部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政府和企业完善培训的阶梯,人才升级是解决就业的基础性手段,实现就业升级,主要的纽带就是在于发挥人才市场的社会培训作用。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什么是企业合适的人,怎样成为企业合适的人”就是人力资源配置中培训升级的重要所在了。人才市场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展择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充分利用信息和政府导向的优势,开展切合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实际的各类培训,将培训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开发高级培训项目上,注重人才培训的理论性、实用性、针对性、指导性,以人才培训带动人才流动,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3、 作为政府人才机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政策导向来开拓就业服务。用社会公共服务解决企业及个人的后顾之忧,在人事公共服务方面做文章,打造一个更合理更和谐的人力资源配置环境。例如:2009年12月8日央视报道了长沙市的创业新政,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扶持、户口保障三大措施,以及人才引进和保障计划。这一波以人事人才服务部门牵头的举措迎来了一波创业高峰,从而带动大量就业岗位出现和人才的纷至沓来。民营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理应得到更好的政策扶持和更专业的人才服务,这对就业大局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人才市场的位置来说,无论是顺应保障就业平稳发展的大势还是开拓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如果说,以上的是人才市场基础配置作用的发挥,那么就业引导与就业服务就是调节举措的一针兴奋剂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高端服务更有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实现长远就业。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必然导致岗位萎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以战略合作伙伴姿态始终与企业共同发展,帮助企业科学规划组织结构,规划人员和岗位部署。
如何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涉及国家产业结构、经济模式、教育体制、人才流动等各个方面的大命题。本文笔者仅从人才市场人力资源配置作用的方面做了个简析,希望为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作出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欢欢] "就业难"与"用工荒"成因浅析 法制与社会 2009.14
[2]洪艳] 我国“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并存的原因探究 知识经济 200910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2月24日发布
[关键词]用工荒 就业难 人才市场 人力资源配置
近段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已处于停工状态。可是与之针锋相对的情况却是:市场供过于求、岗位不足的现象在2010年仍在不断延续。这种情形在节后火爆异常的各大人才市场可见一斑。为何处于供求双方的“用工荒”与“就业难”竟然成为了两条平行线,他们难道就没有交点?或者说怎样才能产生交点呢?本文试从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作用的角度来找出他们的交点,从而为当前我们国家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严峻问题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人才供给结构不对称是平行线的主要成因,简而言之:就业并不缺少人,缺的是合适的人。1999年起,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现在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就业难”的生力军就产生于此。出现用工紧缺的主要是中低端的职位,比如生产线的普通工人、技工,以及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也就是说,产业工人,所谓的蓝领,是比较紧缺的。以广州为例,广州劳动力需求占了全市总需求一半,物流、餐饮、旅游业的人手不足问题也很严重。初步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欠缺15万民工,若加上早前东莞20万及深圳约80万的民工缺口统计,节后珠三角的劳动力需求缺口过百万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否认,观点上的滞后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当我们还在把大学生称为“天之骄子”的同时,实际情况却是: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1999年全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每年录取人数由60万增加到了600多万,近10年来全国增加了4000万大学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正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能说综合素质比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高一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能比别人更强些,并不代表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在劳动技能以及动手能力上就一定比别人强。结构调整的不均衡,观念上的停止不前共同把原本应该此消彼长的就业天枰来了个两头压低。
就业乃民生大计,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此次保障就业行动中负有很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创新能力,在助力企业应对难关,促进就业增长与人才有序流动的同时来为“用工荒”与“就业难”寻找一个交点。
1、 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是目前人才市场的主要人才交流手段,也是我们日常解决人才资源供需问题的有效方式。据各大人力资源市场的职位统计,各地大型招聘会所提供的职位数在金融危机过后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意向达成情况不佳。究其原因,各单位所需人才的层次结构差别大、专业技术要求不同导致求职人员的无所适从。各单位的要求就像一个个瓶颈,大量的人才流动却无法涌入,流失现象严重。从服务抓起,把现场招聘会与网络招聘会实行按所需层次分类,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失为一项调节的手段。例如一些人才市场举办的“计算机应用人员”专场招聘会,既可以明确的展示用工岗位需求又可以在专业技术范围内吸引来不同等级的人才。网上招聘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把企业分门别类,例如分为“工程机械类、行业服务类、经济投资类等等”。这样用人单位就像齿轮一样,把用工需求分开层次,与人员情况按照需求和实际情况咬合,在为企业解决用工不足的同时,积极帮助广大高校、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就业困难群众就业。更科学性的就业服务有助于稳定大学生就业形势,理顺就业心态,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效率,避免“海投”简历的盲目性,对求职者和企业都是资源的浪费。
2、 随着经济转暖,技工荒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从珠三角到长三角不断凸显,国内就业市场当前不仅经历着失业的考验,其内部结构性失衡问题也愈发显现出来。政府和企业完善培训的阶梯,人才升级是解决就业的基础性手段,实现就业升级,主要的纽带就是在于发挥人才市场的社会培训作用。200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什么是企业合适的人,怎样成为企业合适的人”就是人力资源配置中培训升级的重要所在了。人才市场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开展择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充分利用信息和政府导向的优势,开展切合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实际的各类培训,将培训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开发高级培训项目上,注重人才培训的理论性、实用性、针对性、指导性,以人才培训带动人才流动,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3、 作为政府人才机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政策导向来开拓就业服务。用社会公共服务解决企业及个人的后顾之忧,在人事公共服务方面做文章,打造一个更合理更和谐的人力资源配置环境。例如:2009年12月8日央视报道了长沙市的创业新政,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扶持、户口保障三大措施,以及人才引进和保障计划。这一波以人事人才服务部门牵头的举措迎来了一波创业高峰,从而带动大量就业岗位出现和人才的纷至沓来。民营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理应得到更好的政策扶持和更专业的人才服务,这对就业大局的稳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人才市场的位置来说,无论是顺应保障就业平稳发展的大势还是开拓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如果说,以上的是人才市场基础配置作用的发挥,那么就业引导与就业服务就是调节举措的一针兴奋剂了: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高端服务更有助于企业的稳健发展,实现长远就业。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必然导致岗位萎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以战略合作伙伴姿态始终与企业共同发展,帮助企业科学规划组织结构,规划人员和岗位部署。
如何有效化解“就业难”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涉及国家产业结构、经济模式、教育体制、人才流动等各个方面的大命题。本文笔者仅从人才市场人力资源配置作用的方面做了个简析,希望为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作出一点理论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欢欢] "就业难"与"用工荒"成因浅析 法制与社会 2009.14
[2]洪艳] 我国“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并存的原因探究 知识经济 200910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部分城市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2009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结果 2月24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