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他就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一个人民的教师,缺乏独创能力,缺乏新颖的教学之道,也就难于培养出能够创造民族灵魂的人。教育的创新是以弘扬创新精神,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是指依据研究对象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使人们打破认识常规,寻找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开放式思维。如何才能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创新用作诱导学生兴趣,诱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信能力的钥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课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首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尝试:以写作促课文学习,向课文要写作素材。我努力的克服照本宣科的“本本主义”教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教育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创造动机。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进”是语文教学的突出难题,长期以来,很多学校课程表上都明确分出语文课、作文课,这种安排自有其道理,但却也使一些教师将讲解文章与写作分成不相干的两部分;使很多学生出现怕作文的心理。针对这种不良现象,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找到了一种较好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源于一次复习提问。记得有一次在提问某课的三个词语解释(闪闪发光、波光粼粼、灯光辉煌)时,发现竟有近半数的同学不能进行准确的解释。怎样才能帮他们理解呢?能否用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呢?这时我突然有了个想法,便让学生们用这三个词语,写一段6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没想到一石能起千层浪,学生竟兴致勃勃,看注释、前后桌讨论、很快就写了出来。
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你看,用彩灯组成的“西柏坡公园”五个大字,闪闪发光,它的光芒反照在波光粼粼的治河上,把河水也映得有了光彩。公司内灯火辉煌,成了彩灯的海洋。
这篇短文,用词自然贴切;当我再问这位同学三个词的解释时,他回答的既流利又准确,真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发现,使我将写作与课文讲解联系起来,一石两鸟,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起到了提高作文的目的。
于是我趁热打铁铁,说:“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经过加工,可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请同学翻开课本,昨天我们讲的《雨中登泰山》中,有这样几句话: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请大家把这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转换为我们自己的语言。”
第二天上课,学生们便拿自己的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每个人,都应该有奋斗进取精神,奋斗如登山,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既有流汗、流泪、流血的痛苦,也有成功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此段议论,虽略牵强,但仍不失为观点鲜明之佳作。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但这例子被我们的中学生学了两年、三年之后,仍不能写出语句流畅,立意新颖的作文就难免落入纸上谈兵的俗套。因此,教学中我们老师就应该改变不敢把课文当例子,只会做课文的奴隶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多进行词汇的运用练習,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向古典诗词要作文,中国是诗词之国,名篇佳作可为取之不尽,我们为何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文章呢?二、向语言故事要作文,我国古语言文字简练,情节生动,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将其引入作文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叙事能力,又可提高学生扩写能力,对寓题也有帮助,还有向古文、向科普文……
学生尝到作文的甜头,写作热情高涨,且对每篇课文词、句、段和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于是,我便顺水推舟,制订了“天天语文课,堂堂作文课”计划,原则“小作文,短篇幅,向课文要作文”要尽量做到,打消学生畏惧心理,揭示作文“难”语文学习“无兴趣”的面纱,营造愉快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去理解文章,主动去积累写作素材。
二个月后,学生用了两本作文薄,写了四十多篇小短文,且语文学习大有长进。
接着,我又推出了一课一鉴赏的教学思路,每讲一个新单元之前,我总让学生先写一篇简短的鉴赏,并专门拿出一些时间,让同学们在班内读,待班上的同学都读完后,再进行评比,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进行表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这样做,立竿见影。首先,他调动了每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奋发进取。这对每位同学即是动力也是压力。平时拔尖的高材生,时常感到有新手的挑战,要想不断创新,异峰突起,就必须不断充电以便写出新佳作。平时写作差的同学,在某些方面肯定会有自己独特之见,他们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会不畏高手,努力奋进。这即有助于百花齐放,更能培养新秀,使尖尖小荷早露。其次,这种方法让每位同学对新单元都有一个初步认识,再结合其它同学的认识使他们的认识更全面,使每个单元的学习更容易。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就要首先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创新使我的语文教学有了活水、活力、活气、活效,我愿将我的教学所得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互勉互学,共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雨露润桃李,桃李满天下”的明天。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首先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尝试:以写作促课文学习,向课文要写作素材。我努力的克服照本宣科的“本本主义”教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教育和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创造动机。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难进”是语文教学的突出难题,长期以来,很多学校课程表上都明确分出语文课、作文课,这种安排自有其道理,但却也使一些教师将讲解文章与写作分成不相干的两部分;使很多学生出现怕作文的心理。针对这种不良现象,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找到了一种较好的语文学习方法。
这种方法源于一次复习提问。记得有一次在提问某课的三个词语解释(闪闪发光、波光粼粼、灯光辉煌)时,发现竟有近半数的同学不能进行准确的解释。怎样才能帮他们理解呢?能否用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呢?这时我突然有了个想法,便让学生们用这三个词语,写一段6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没想到一石能起千层浪,学生竟兴致勃勃,看注释、前后桌讨论、很快就写了出来。
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你看,用彩灯组成的“西柏坡公园”五个大字,闪闪发光,它的光芒反照在波光粼粼的治河上,把河水也映得有了光彩。公司内灯火辉煌,成了彩灯的海洋。
这篇短文,用词自然贴切;当我再问这位同学三个词的解释时,他回答的既流利又准确,真没想到这个偶然的发现,使我将写作与课文讲解联系起来,一石两鸟,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又起到了提高作文的目的。
于是我趁热打铁铁,说:“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经过加工,可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请同学翻开课本,昨天我们讲的《雨中登泰山》中,有这样几句话: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请大家把这几句富有哲理的句子,转换为我们自己的语言。”
第二天上课,学生们便拿自己的作文。其中一位同学这样写道:“每个人,都应该有奋斗进取精神,奋斗如登山,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既有流汗、流泪、流血的痛苦,也有成功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此段议论,虽略牵强,但仍不失为观点鲜明之佳作。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但这例子被我们的中学生学了两年、三年之后,仍不能写出语句流畅,立意新颖的作文就难免落入纸上谈兵的俗套。因此,教学中我们老师就应该改变不敢把课文当例子,只会做课文的奴隶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多进行词汇的运用练習,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以求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向古典诗词要作文,中国是诗词之国,名篇佳作可为取之不尽,我们为何不能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文章呢?二、向语言故事要作文,我国古语言文字简练,情节生动,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将其引入作文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叙事能力,又可提高学生扩写能力,对寓题也有帮助,还有向古文、向科普文……
学生尝到作文的甜头,写作热情高涨,且对每篇课文词、句、段和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于是,我便顺水推舟,制订了“天天语文课,堂堂作文课”计划,原则“小作文,短篇幅,向课文要作文”要尽量做到,打消学生畏惧心理,揭示作文“难”语文学习“无兴趣”的面纱,营造愉快学习气氛,让学生主动去理解文章,主动去积累写作素材。
二个月后,学生用了两本作文薄,写了四十多篇小短文,且语文学习大有长进。
接着,我又推出了一课一鉴赏的教学思路,每讲一个新单元之前,我总让学生先写一篇简短的鉴赏,并专门拿出一些时间,让同学们在班内读,待班上的同学都读完后,再进行评比,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进行表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这样做,立竿见影。首先,他调动了每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奋发进取。这对每位同学即是动力也是压力。平时拔尖的高材生,时常感到有新手的挑战,要想不断创新,异峰突起,就必须不断充电以便写出新佳作。平时写作差的同学,在某些方面肯定会有自己独特之见,他们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会不畏高手,努力奋进。这即有助于百花齐放,更能培养新秀,使尖尖小荷早露。其次,这种方法让每位同学对新单元都有一个初步认识,再结合其它同学的认识使他们的认识更全面,使每个单元的学习更容易。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就要首先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创新使我的语文教学有了活水、活力、活气、活效,我愿将我的教学所得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互勉互学,共创“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雨露润桃李,桃李满天下”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