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女生是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很困惑和吃力。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高一女生学习数学吃力的原因,针对问题探讨改变女生害怕数学学习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一女生 学习数学 困惑 解决对策
在担任高一的数学教学工作,所带的班级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女生比男生感到数学学习吃力。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她们越学越困惑,对数学产生畏惧,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不是因为男生更聪明、更灵活?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男女智力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平衡的。”作为一个女数学老师,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工作,就这一现象作一分析,并谈谈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高一女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惑和吃力的原因
(一)没有认识初、高中数学的区别
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强的学科。首先从内容上,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语言更加抽象。高一数学一下子就涉及抽象的集合符号、函数语言等。对于学生来说思维梯度太大,以至对这些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其次,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很多数学问题可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女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再有,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量大得多,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女生感到很吃力。
(二)高一女生数学学习心理特征
(1)兴趣意识不强。男生表现出对问题探求与学习策略充满好奇心,而女生则把升学需要放在第一位,显得比男生实际,且女生的兴趣往往依赖着对数学教师的喜欢及认可;(2)消极暗示,信心不足。很多世俗观念认为,女孩子擅文不擅理,数理化是男孩的天下。很多女生进入高中之前就对数学产生畏惧感,进入高中以后若又正巧碰上不及格现象就很容易盲目给自己下结论:我最怕数学,数学最难了。
(三)高一女生数学学习习惯特征
(1)思维定势,效率低。 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重视基础,上课记笔记,但是听课效率不高。复习时喜欢看笔记和错题集,形成了比较程序化、规律化的思维方式。(2)学习上不独立。碰到问题不主动思考,不能坚持独立思考,急于向老师同学求救。(3)急躁心理,不踏实。在平时的学习中,急功近利,对很多概念或定理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记结论。所以经常会出现“都会做,都做错”的现象。
二、高一女生学好数学的几点对策
提高数学成绩是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针对女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心理调整、加强学法指导、转变教法的对策。
(一)调整心态,培养兴趣
提高女生数学成绩的前提是帮助她们克服心理弱点,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正确对待成绩的升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落后不是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同时,结合往届女生成材实例,帮助她们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应该带着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长处,这样可以燃起他们不断前进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1)关注初中教材,作好衔接。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函数、数列等知识对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所以教师要了解初中内容,做好恰当的衔接,保证大部分女生不要掉队。
(2)课堂进度恰当,讲练结合。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一数学内容较多,因此课堂容量较大,课堂上练习相对初中明显减少,所以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反应,做到讲练结合。
(3)循序渐进,举一反三。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女生共同的“心声”。她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
(三)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1)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运算不正确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模糊,公式、法则遗忘、性质混淆或生搬死套,不注意适用条件。因此,学生只有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理、法则和公式等数学基础知识,才能为提高运算能力打好基础。
(2)强化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运算速度。
数学运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它的形成过程是将对数和式子进行处理的一连串外部操作方式及内部心智活动方式。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形成解题的技巧和技能,才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达到迅速运算的目的,而且能避免繁琐的计算,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
(3)练习要有梯度,不要一步就想到位。
中学生掌握技能要经历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因此,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提高女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自信心。同时,我们还要兼顾普通女生数学学习的学法指导,重点是引导她们消除数学学习的困惑,为女生的数学学习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一数学教学才能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关键词】高一女生 学习数学 困惑 解决对策
在担任高一的数学教学工作,所带的班级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女生比男生感到数学学习吃力。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化,她们越学越困惑,对数学产生畏惧,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不是因为男生更聪明、更灵活?根据国内外心理学家、教育家的研究:“男女智力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平衡的。”作为一个女数学老师,常常问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为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工作,就这一现象作一分析,并谈谈一些解决的对策。
一、高一女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惑和吃力的原因
(一)没有认识初、高中数学的区别
高中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强的学科。首先从内容上,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语言更加抽象。高一数学一下子就涉及抽象的集合符号、函数语言等。对于学生来说思维梯度太大,以至对这些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其次,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很多数学问题可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女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再有,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量大得多,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女生感到很吃力。
(二)高一女生数学学习心理特征
(1)兴趣意识不强。男生表现出对问题探求与学习策略充满好奇心,而女生则把升学需要放在第一位,显得比男生实际,且女生的兴趣往往依赖着对数学教师的喜欢及认可;(2)消极暗示,信心不足。很多世俗观念认为,女孩子擅文不擅理,数理化是男孩的天下。很多女生进入高中之前就对数学产生畏惧感,进入高中以后若又正巧碰上不及格现象就很容易盲目给自己下结论:我最怕数学,数学最难了。
(三)高一女生数学学习习惯特征
(1)思维定势,效率低。 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重视基础,上课记笔记,但是听课效率不高。复习时喜欢看笔记和错题集,形成了比较程序化、规律化的思维方式。(2)学习上不独立。碰到问题不主动思考,不能坚持独立思考,急于向老师同学求救。(3)急躁心理,不踏实。在平时的学习中,急功近利,对很多概念或定理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记结论。所以经常会出现“都会做,都做错”的现象。
二、高一女生学好数学的几点对策
提高数学成绩是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针对女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我采取了心理调整、加强学法指导、转变教法的对策。
(一)调整心态,培养兴趣
提高女生数学成绩的前提是帮助她们克服心理弱点,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正确对待成绩的升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习落后不是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同时,结合往届女生成材实例,帮助她们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们应该带着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用积极向上的语言来肯定学生的长处,这样可以燃起他们不断前进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1)关注初中教材,作好衔接。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函数、数列等知识对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所以教师要了解初中内容,做好恰当的衔接,保证大部分女生不要掉队。
(2)课堂进度恰当,讲练结合。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一数学内容较多,因此课堂容量较大,课堂上练习相对初中明显减少,所以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的反应,做到讲练结合。
(3)循序渐进,举一反三。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上课能听懂,作业能完成,就是成绩提不高”,这是高中阶段女生共同的“心声”。她们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因此,教学中要编制“套题”(知识性,技能性)、“类题”(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有利于提高女生的数学能力。
(三)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1)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学习。
在数学学习中,运算不正确的原因常常是概念模糊,公式、法则遗忘、性质混淆或生搬死套,不注意适用条件。因此,学生只有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运算所需要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理、法则和公式等数学基础知识,才能为提高运算能力打好基础。
(2)强化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运算速度。
数学运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它的形成过程是将对数和式子进行处理的一连串外部操作方式及内部心智活动方式。只有经过反复的训练,形成解题的技巧和技能,才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达到迅速运算的目的,而且能避免繁琐的计算,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
(3)练习要有梯度,不要一步就想到位。
中学生掌握技能要经历从不会到会,再到熟练。因此,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总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立足课本,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提高女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自信心。同时,我们还要兼顾普通女生数学学习的学法指导,重点是引导她们消除数学学习的困惑,为女生的数学学习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一数学教学才能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卢家楣. 情感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