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安德鲁:倾诉文化的建筑诗人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保罗·安德鲁看来,每幢建筑都是一颗饱含诗人灵魂的种子,等待落在不同的国土上,进行着文化的滋养,每一次的开花和结果都是一次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国度,他用自己的建筑语言与不同的文明进行对话。他认为,艺术家的职责不是建筑自己心中的庙宇,而是为人类建造精神的圣殿。他还兼具不同的身份,除了建筑师,他也是作家、画家,希望过上鱼一样的生活。让我们在他的建筑语境里,一同感受其中的无限创意与浪漫诗意。
  主持人:您好,保罗·安德鲁先生,自从您的国家大剧院立在北京长安街之后,中国人对您的印象非常深刻,而且您也是机场建设专家,听说现在您要做类似的文化大楼。
  安德鲁:确实,我的建筑生涯是从很多机场开始的,建设机场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项目,而且它很好地代表了现代性。到现在为止,建设机场只不过七八十年的历史,机场的建筑在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到了现在,机场的建筑已经有一些既有的模式供大家参考,创造性相对较少,所以建造机场的趣味性也相应降低了。相反,文化大楼却在不断变化,所以我更加喜欢这种文化性质的大楼。
  主持人:您二十八岁就建造了戴高乐机场,现在在中国长安街上,又放下了一个精美无比的“巨蛋”,就是国家大剧院。备受争议,但是又让人们很喜欢。想请您讲讲整个的设计过程。
  安德鲁:大剧院确实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我们要直面这样的质疑。一方面,我们要听取他们的说法,但又不能完全妥协,所以要么接受他们的说法,要么就不接受,坚决不能搞一个“大杂烩”。另一方面,文化性质的大楼往往会引起争议,大家都希望围绕文化性质的大楼进行表达,为什么?因为文化性质的大楼与公众的生活更加密切,是他们能够了解的一个公共场所,而我们也需要他们的表达。
  主持人:那么在设计文化大楼时,除了考量它的实用、美观,更多想法可能源自您设计的一种圆形结构。
  安德鲁:我的设计作品中,确实圆形经常会出现。可能我本身对这种运动非常敏感,我在设计楼宇的时候,并不是把它想象成一个封闭的地方,我经常会在脑海中想起,建筑里的人群的流动,包括运动、停止、再次出发,所以我围绕着公众的流动来设计我的作品,我认为作品要去承担起人们在其中的运动轨迹。
  主持人:中国的哲学讲天圆地方,整个长安街,包括大会堂的很多建筑是长方形的。圆和线条结合时产生一些碰撞,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宽容度的一种新的考量标准。
  安德鲁:确实,这是很现代的建筑,我想要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大剧院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关系,让它们之间能够更好地展开对话。另外,我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国家大剧院必须比人民大会堂更低一些。我要处理好建筑与天的关系,我要让它非常谦卑地承受蓝天。中国的艺术美感对此并不陌生,就像传统建筑的屋顶与上天的接触是一种非常柔和的关系,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设计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当我在北京的白塔去眺望大剧院的时候,我觉得国家大剧院没有破坏天际线,我非常尊重我们头上的这一片蓝天,也非常爱惜原有的这种景色。
  主持人:我们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拼命追求房子的高度,而忽略它和大地、蓝天的呼应,而您考虑到这种美学,不管在中国还是法国,我觉得都是可以接受的。
  安德鲁:并不是说不能设计高楼大厦,而是不能把它放到国家大剧院这样的建筑中。在这个项目当中,我想达到的效果就是一种柔和感。再次回到它和人民大会堂的关系上,实际上,他像年纪不同、外观不同的两个人,但它们能够彬彬有礼地对话,它们代表两个不同的时期、经历、能力和生活方式。故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与国家大剧院实际代表三个不同时期的中国,一个是悠久历史的古代的中国,一个是政治上不断变化的近代的中国,一个是现在的兼容并蓄的中国,四座建筑都非常重要。但是,虽然三者重要性不一致,但它们之间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它们彼此认同,然后展开对话。
  主持人:当年,贝聿铭先生在罗浮宫前做了一个埃及金字塔;许多年之后,您在长安街设计了一个金蛋形的国家大剧院。我觉得这是中法人民互相交换的一份建筑的礼物、一种文化的传递。
  安德鲁:确实是这样。我觉得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尊重,我在生命中尊重很多东西,即使我不了解的文化,也要非常尊敬它们,城市生活就是文化的一块基石,我们要尊重父母,尊重先祖,像中国的先民经过长期的历史,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品留给后世的子孙,这就是文化。虽然我讲法语,您用中文在回应,但是我们之间可以进行很好地交流,建筑设计也是这样的,我是法国人,但是我为中国设计作品,这个建筑是中国的,是属于中国人民,这就是它的重要性所在。
  主持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法国,您可能面对的问题,不光是文化的差异,包括各地建筑审美的标准的不同,但共同的一点就是各个国家的建筑都希望您既尊重“古”,又重视“新”。
  安德鲁:确实,这也是我的灵感的源泉。艺术家有时候不要过分保护自己,要接受、认同可能会受伤的现状,因为受伤的时候可以更好地理解别的东西,这也让我们可以走得更远。所以艺术家必须具有勇气,实际上我们只是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当然,我们在服务的过程中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幸福感,同时必须保持谦卑的心态,我设计的东西不是我个人的圣殿,它是人民的、是大家的。
  主持人:我看过您写的小说《国家大剧院》,还有《记忆的群岛》,能看出您很温馨也很脆弱的人性面,我想或许这才是您建筑设计的真正的灵感源泉。
  安德鲁:关于写作,我们要描写自己内心的一面,讲述自己切实的感受。我在六十岁之后才开始写作,因为以前还没有达到简洁地讲述自己的情感世界的能力。在我看来,建筑和文学,它们是分开的,但又是平衡的。我的主要工作是建筑,没有太多时间写作,同时我希望兼具不同的身份,有多面性,我现在也开始画画,随着自己年龄的老去,我希望过上像鱼的生活,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状。
  主持人:您非常关注的一点是建筑的安全问题,是在考虑安全问题基础上再考虑美学意义吗?有没有考虑到一种建筑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关系?
  安德鲁:安全是第一要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谁都不能放任它自由。当然一方面,我们还是要设计大胆的楼房,但是这种大胆,是在设计师的心目当中,在抱负里,在对美的期望当中,我们从来不会去设计那种危险的、伤人性命的楼房。
  我们现在谈节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我设计戴高乐机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节能方面确实已经考虑了很多,但是在设计工作当中,必须要考虑到能源的价格。对建筑界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使用新能源等节能方式也承担起衡量建筑作品的质量的一次标准,这可以促进建筑学不断更新。
  主持人:您觉得法国文化的哪些部分滋养了您的成就,又有哪些中国的文化元素丰富了您的创作灵感?能否谈谈这些文化中的元素带给您的碰撞和火花。
  安德鲁:生活在法国文化氛围当中,我就像鱼在水中一样,很难说文化中有什么元素对我影响更大。但非要回答的话,我觉得建筑的灵感可能源自于法语的精确性,尤其是时态、遣词造句的精准性。说到中国文化,同样也很难回答。我希望中国文化“入侵”我,而不是我去学习或是吸收中国文化,我希望中国文化慢慢地进入到我的精神世界。这些元素就像中国文化、中国人、中国的语言一样,在不经意间进入我的世界。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民间相传,世上有一种葛仙米,为神仙之食,史籍屡有记载。清代野史笔谊《岭南杂记》记道:“韶州(今广东韶关一带)仁化县丹霞山产仙米,遍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绿,煮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大抵南
期刊
任何企业都会面临淡旺两季,对待淡季,家家都有一套应对方法.有的将淡季当作是养精蓄锐、重新战斗的机会有的则将淡季比作洪水猛兽,战战兢兢.其实,淡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淡
期刊
期刊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是一个企业,不用制度进行管理绝对不行.管理制度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学校、制度执行的是否到位,这些问题对维护学校管理的正常秩序非常重要.本文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2006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的一组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数据之所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是因为它折射出中国社会经济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引人注目的成绩,
美容行业缺人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中国美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如何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实现行业整体综合素质提升,任重道远。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学校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