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体育进行深化改革,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要求,学校体育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构建了新的课程基本理念,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当前,教育正在进行新的体质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是改革的实施者、参与者,更应走出课改的前例,真正把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在新的课标改革下,体育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观念,积极地、主动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课标精神落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打铁必须自身硬”,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课标学习和研究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来保证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课标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进行课化改革,确定学校体育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构建了新的课程基本理念,树立全全新健康教育观,形成了技能、认识、情感、行为学习领域并行推进的教学格局;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等诸多学科领域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只有正确理解课标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才能有意义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1)制订教育教学计划。按照学校制订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订相应的体育工作计划,全面掌握教材整体结构贯彻课标的内容。
(2)上好“健康第一”的理论知识课。体育与健康理论就是要多讲些既符合理论知识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为本,体育与健康是由体育和卫生健康知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三个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真正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健康成长。
(3)选择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教学都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评判,过多追求比赛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身体整体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而新课标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内容,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球类为主,田径进行长跑和快速跑的学习,这项运动内容变化不大,学生跑的素质方面难度有所降低,但学生比较容易达到目标,整体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在球类教学中,以基本技术动作和教学比赛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体育课常采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这一结构模式,它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于呆板,从形式上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1)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是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在上跳绳课时,让学生分组教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编各种跳绳技巧。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哪组的花样多,再集中让学生展示各种跳绳动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教师总结,组成全班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动后同学们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能更快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2)自主锻炼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新课标对体育教师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怎样通过体育教学,使同学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就养成的。经过体育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个人喜爱的锻炼方法,可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
(瓦房店市第十七中学)
当前,教育正在进行新的体质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是改革的实施者、参与者,更应走出课改的前例,真正把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因此,在新的课标改革下,体育教师首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观念,积极地、主动地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课标精神落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去。“打铁必须自身硬”,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转变观念,积极投入到课标学习和研究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来保证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养成,课标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进行课化改革,确定学校体育要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构建了新的课程基本理念,树立全全新健康教育观,形成了技能、认识、情感、行为学习领域并行推进的教学格局;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等诸多学科领域有关知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只有正确理解课标的性质和基本理念,才能有意义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1)制订教育教学计划。按照学校制订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订相应的体育工作计划,全面掌握教材整体结构贯彻课标的内容。
(2)上好“健康第一”的理论知识课。体育与健康理论就是要多讲些既符合理论知识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以人为本,体育与健康是由体育和卫生健康知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三个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真正关注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健康成长。
(3)选择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教学都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评判,过多追求比赛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身体整体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而新课标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内容,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球类为主,田径进行长跑和快速跑的学习,这项运动内容变化不大,学生跑的素质方面难度有所降低,但学生比较容易达到目标,整体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在球类教学中,以基本技术动作和教学比赛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受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体育课常采用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础部分、结束部分这一结构模式,它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于呆板,从形式上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新课标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其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1)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自身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是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如在上跳绳课时,让学生分组教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编各种跳绳技巧。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哪组的花样多,再集中让学生展示各种跳绳动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最后教师总结,组成全班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动后同学们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能更快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2)自主锻炼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新课标对体育教师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怎样通过体育教学,使同学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就养成的。经过体育教师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根据不同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个人喜爱的锻炼方法,可养成终生锻炼的良好习惯。
(瓦房店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