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学校仍沿用普通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在传统应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长此以往,造成教师职业倦怠,没有工作激情,学生厌学,流失严重。为此,学校要探索“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教学模式,破解技能人才培养的难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创新;就业率
中职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要建设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所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中职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毕业学生可以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面对原有的不完善、不健全的教学,我们要大胆地进行实践和尝试,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使中职教学达到一定的创新。
一、中职教学现状和弊端
招生难度增大,生源质量下降,普高在发展,国家在不断扩招高校生,所以人们都希望上普高,进大学。我校自2002年以来,招生数每年呈下降趋势,基于这种情况,各地领导采取了多种措施,力挽下滑局面。如,许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将招生政策放宽。即使这样,各地中职招生工作仍不理想。
我国以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还是普教模式,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许多职业学校是直接由基础比较薄弱的普通高中转变而来的。这种模式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学观念落后,专业设置过窄,文化基础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课程模式的单调,极不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及技术发展脱节,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服务学生的第一次就业,使学生缺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二、中职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突破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加强互动、互相交流与合作,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圆满地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在中职教育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则要运用外在各种学习条件与自身不断努力,大力培养自身独立创业、勇于创新、相互协作的良好精神,为今后可以在各个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绩、实现个人价值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任课教师要狠下工夫研究教育教学,依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各个专业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都开展因材施教活动,提高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2.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即是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一些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与手段来开展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计算机与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工具,把需要向学生传授的各种知识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点。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突破教材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把平时积累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新技术与新成果及时补充到各个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而提高专业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灵活掌握多媒体技术,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动画、文字、图表与影像,向学生充分展示专业知识的形成过程及阐释重点与难点,让专业课堂教学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自学式教学
自学式教学即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教学体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观察、阅读、质疑、讨论与交流;运用反复实践与不断总结与反思的方式,提高自身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声誉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普高是人们选择中职教育的最主要原因。这给社会造成的认识就是,读中职的人是一批在竞争中落败的学生。对于看重“面子”的国人来说,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读中职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在他们的心里,仍然希望中职能够起到部分“普高”教育的结果。有关部门发起的“2009中国技能人才职业声誉调查”结果显示,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高达67.7%的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
为此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声誉。要建立有效运行高质量的就业保障机制,如企业在人才筛选中要坚持“证书过关”制度,保证中职毕业生优先就业,建立规范的工资支付制度等,切实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四、对中职生高就业率的思考
就业是我们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我们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开展的,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课程中重点知识点的设置以及德育教育都与学生最后的就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职学校的高就业率固然有它的成因,但在它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许多中职学校盲目追求就业率,并对此进行大肆宣传,而忽视了学校的自身建设,忽略了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培养的学生能力不强,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用人市场,很多学生干不了多长时间就纷纷退出,究其原因主要有:
1.年龄结构偏小
据调查统计,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基本上年龄结构在19周岁左右,由于年龄偏小,再加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业习惯,在单位基本上是不会受重用的。
2.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从调查看,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拿的是中专文凭,但由于其本身学习的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进校后对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学习的认识程度又不同,造成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到了企业基本上从事的是体力劳动。繁重的体力活动,枯燥的生活制度,也使一部分学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很快又重谋其他职业。
3.技能问题
据调查统计,学生的技能水平掌握得参差不齐。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部分学生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也是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
五、小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职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教学计划中增设就业常识课,加强就业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教学创新;就业率
中职教育是近年来国家重要建设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第一线所需要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中职学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毕业学生可以适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面对原有的不完善、不健全的教学,我们要大胆地进行实践和尝试,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使中职教学达到一定的创新。
一、中职教学现状和弊端
招生难度增大,生源质量下降,普高在发展,国家在不断扩招高校生,所以人们都希望上普高,进大学。我校自2002年以来,招生数每年呈下降趋势,基于这种情况,各地领导采取了多种措施,力挽下滑局面。如,许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将招生政策放宽。即使这样,各地中职招生工作仍不理想。
我国以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还是普教模式,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等方面仍然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许多职业学校是直接由基础比较薄弱的普通高中转变而来的。这种模式以学科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学观念落后,专业设置过窄,文化基础教育薄弱,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课程模式的单调,极不适应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多样化要求,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与经济及技术发展脱节,课程在相当程度上还是终结性的,服务学生的第一次就业,使学生缺乏发展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二、中职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突破传统的中职教学模式,以任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加强互动、互相交流与合作,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圆满地实现教与学的目标。在中职教育各个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则要运用外在各种学习条件与自身不断努力,大力培养自身独立创业、勇于创新、相互协作的良好精神,为今后可以在各个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绩、实现个人价值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任课教师要狠下工夫研究教育教学,依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各个专业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都开展因材施教活动,提高专业课堂教学效率。
2.开放式教学
开放式教学即是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一些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与手段来开展课程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教师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计算机与投影仪等辅助教学工具,把需要向学生传授的各种知识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呈现出来,让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点。任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突破教材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把平时积累的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新技术与新成果及时补充到各个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而提高专业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灵活掌握多媒体技术,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动画、文字、图表与影像,向学生充分展示专业知识的形成过程及阐释重点与难点,让专业课堂教学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自学式教学
自学式教学即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体验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教学体系。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学会观察、阅读、质疑、讨论与交流;运用反复实践与不断总结与反思的方式,提高自身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声誉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上中职学校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普高是人们选择中职教育的最主要原因。这给社会造成的认识就是,读中职的人是一批在竞争中落败的学生。对于看重“面子”的国人来说,读普高、上重点、考名校,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读中职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在他们的心里,仍然希望中职能够起到部分“普高”教育的结果。有关部门发起的“2009中国技能人才职业声誉调查”结果显示,有52.7%的人认为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高达67.7%的人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技校学习。
为此要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声誉。要建立有效运行高质量的就业保障机制,如企业在人才筛选中要坚持“证书过关”制度,保证中职毕业生优先就业,建立规范的工资支付制度等,切实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四、对中职生高就业率的思考
就业是我们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我们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开展的,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课程中重点知识点的设置以及德育教育都与学生最后的就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中职学校的高就业率固然有它的成因,但在它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许多中职学校盲目追求就业率,并对此进行大肆宣传,而忽视了学校的自身建设,忽略了对学生心理上的疏导,培养的学生能力不强,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用人市场,很多学生干不了多长时间就纷纷退出,究其原因主要有:
1.年龄结构偏小
据调查统计,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基本上年龄结构在19周岁左右,由于年龄偏小,再加上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业习惯,在单位基本上是不会受重用的。
2.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从调查看,职业中学的学生虽然拿的是中专文凭,但由于其本身学习的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进校后对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学习的认识程度又不同,造成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到了企业基本上从事的是体力劳动。繁重的体力活动,枯燥的生活制度,也使一部分学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很快又重谋其他职业。
3.技能问题
据调查统计,学生的技能水平掌握得参差不齐。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部分学生技能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也是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一。
五、小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职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在实施教学计划中增设就业常识课,加强就业教育,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