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建了电网调度的七项一体化管理體系,有效地提高了
调度专业管理水平,适应智能化调度管理的推广和发展。
关 键 词:电网调度、七项一体化
前言:随着电网的迅猛发展和“三集五大”改革的推进,电网调控系统各专业管理及技术要求显著提高,电网调度的七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调度专业管理水平,适应智能化调度管理的推广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级调度从“经验型”向“分析型”的转变,有效促进了调度核心业务提升,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电网调度七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背景
(一)智能电网发展需要新的调度管理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地调、监控、配调三方分散办公,在设备停送电和事故处理上需要相互电话汇报及下令处理,环节多、人员业务参差不齐势必造成了恢复送电慢的情况,事故处理和有序用电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随着电网发展速度加快,电网设备不断增多,对调度运行、监控、运行方式、继电保护整定、自动化等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电网设备检修和事故处理等环节,如何通过有效的调度管理来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成为电力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大运行”模式需要发展调度管理模式
自“大运行”模式实施以来,为提高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水平,建立了“调配控一体化”的调度运行管理模式理念,成立主网、监控和配网 “三位一体”的调控中心。如何满足“调配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各专业的集中管理,为“大运行”模式提供切实有力的技术支持,这就对调度各专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二、电网调度七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涵及做法
基于智能调度核心业务系统发展的需求,结合电网调度专业实际,建立了电网调度七项一体化,其内涵为以下七点:“调、配、控一体化”, 具有调度运行集中、调度管理专业、调度人员集约的特点;省地县OMS系统一体化,即专业管理统一平台;地县EMS系统一体化,即电网监控统一平台;省地县负荷预测系统一体化,即供电负荷短长期预测统一平台;地县AVC无功电压优化系统一体化,即供电电压调整统一平台;省地县继电保护定值管理一体化,即电网的安全防线定值管理统一平台;配网自动化系统抢检运一体化,即城区/农村配网线路运行检修检修统一平台。
(一)以值班长为核心的调、配、控一体化
“调、配、控一体化”体系即:主网调度、配网调度、电网监控一体化。本体系可以分解为“一个核心、两类业务、三个模块”:一个核心,即以调度长负责制为核心,整个电网的监控、调度、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均在以当值调度长为领导核心的调度值班员团队指挥下进行;两类业务,即对电网正常运行的掌控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通过模式改革,提高调度室对电网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发供电计划,以及电网全过程掌控能力,提高对异常天气、外力破坏、系统波动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三个模块,即“调、配、控”三个模块,通过模式调整有效加强“地调、配调、监控三个模块有机结合,紧密配合,保证调度监控运行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二)调度管理OMS系统一体化
OMS系统是调度机构管理大区主设备系统,是日常调度生产管理的数据支撑平台和业务支撑平台,是调度中心对外提供各类功能和数据服务的窗口。OMS系统在管理的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通过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设备、每一个节点的工作都加以控制,强化了电网调度业务中各岗位的协同工作能力,消除调度生产过程中的差错和违章,消除人为责任事故的根源,强化了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的专业指导和监督,实现电网运行风险的“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标。
(三)调度自动化系统地县一体化
调度自动化系统“地县一体化”模式是构建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运检站所属的厂站直接接入地调EMS的前置采集系统。通过系统延伸使地、县调系统成为一套调度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地、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各项功能和运行监控的基本功能,实现电网管辖区域内的 “地县监控一体化”运行要求。
(四)负荷预测一体化
通过建立地县一体化联合预测系统,不断优化数据库结构设计,并综合考虑各应用调度级别的特点,系统可同时满足地调、县调开展负荷预测的需要。该系统集数据接口、负荷分析、负荷预测、精度考核于一体,特别是负荷分析与负荷预测相结合,实现知识库在线更新,提供了关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完整解决方案。
(五)AVC一体化
建立地县一体化AVC系统,在上下两级电网分别安装有AVC系统后,有必要考虑两级AVC系统的联合优化控制。通过建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的地、县网AVC系统联合控制的分层协调控制方案和AVC系统优化模型,并提出了联合协调控制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案,分别从功率因数调节和电压分层调压两个方面阐述了控制流程和控制策略,进一步优化了无功潮流,减少了由于各自独立运行时调压引起的设备调节振荡,缓解了地区电网功率因数调节的压力起到了较好的节能降损的作用。
(六)继电保护定值管理一体化
通过建立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一体化系统,实现了从参数管理、故障计算、保护装置整定计算到定值通知单生成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和管理全过程的自动化,并提供了丰富的人工干预手段,满足了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一体化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模块—保护装置整定计算模块,该模块构建了原理级、装置级整定分离的结构模式,采用了定义统一接口函数和动态链接插件的方法实现了保护装置的插件式升级,实现整定计算用数据的分布维护、集中共享,减小参数数据交换工作量,方便进行保护之间的配合校核。
(七)配网自动化抢检运一体化
为真正实现从传统调度到智能调度的转变,通过建成投运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实现了抢检运一体化管理,将母线运行信息、线损、电压合格率等信息实时交互,实现主网、配网、营销三网信息的有效融合,达到了配网智能监视预警、配网故障自愈控制的功能、形成了配网故障指挥、故障抢修、设备运维协同工作机制,提升了配网管理水平。
三、效果分析
通过七项一体化建设,整合了电网调度专业岗位,组成了一个能够掌控整个地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心,具有高度集中的电网调度处理功能;该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调度专业管理水平,适应智能化调度管理的推广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级调度从“经验型”向“分析型”的转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调度运行的减员增效,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调度工作效率,理顺工作流程,运行设备统计分析,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及人员集约化水平,促进了调度核心业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伟.浅析电网调度管理一体化[J].云南电力技术.2012年第3期80-81页共2页
2、秦晓艳.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践分析[J].广东科技.2013年第12期51-52页共2页
3、骆国铭.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2年第12期12-13页共2页
调度专业管理水平,适应智能化调度管理的推广和发展。
关 键 词:电网调度、七项一体化
前言:随着电网的迅猛发展和“三集五大”改革的推进,电网调控系统各专业管理及技术要求显著提高,电网调度的七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调度专业管理水平,适应智能化调度管理的推广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级调度从“经验型”向“分析型”的转变,有效促进了调度核心业务提升,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一、电网调度七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背景
(一)智能电网发展需要新的调度管理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地调、监控、配调三方分散办公,在设备停送电和事故处理上需要相互电话汇报及下令处理,环节多、人员业务参差不齐势必造成了恢复送电慢的情况,事故处理和有序用电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随着电网发展速度加快,电网设备不断增多,对调度运行、监控、运行方式、继电保护整定、自动化等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表现在电网设备检修和事故处理等环节,如何通过有效的调度管理来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成为电力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大运行”模式需要发展调度管理模式
自“大运行”模式实施以来,为提高电网调度运行控制水平,建立了“调配控一体化”的调度运行管理模式理念,成立主网、监控和配网 “三位一体”的调控中心。如何满足“调配控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各专业的集中管理,为“大运行”模式提供切实有力的技术支持,这就对调度各专业核心业务系统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二、电网调度七项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内涵及做法
基于智能调度核心业务系统发展的需求,结合电网调度专业实际,建立了电网调度七项一体化,其内涵为以下七点:“调、配、控一体化”, 具有调度运行集中、调度管理专业、调度人员集约的特点;省地县OMS系统一体化,即专业管理统一平台;地县EMS系统一体化,即电网监控统一平台;省地县负荷预测系统一体化,即供电负荷短长期预测统一平台;地县AVC无功电压优化系统一体化,即供电电压调整统一平台;省地县继电保护定值管理一体化,即电网的安全防线定值管理统一平台;配网自动化系统抢检运一体化,即城区/农村配网线路运行检修检修统一平台。
(一)以值班长为核心的调、配、控一体化
“调、配、控一体化”体系即:主网调度、配网调度、电网监控一体化。本体系可以分解为“一个核心、两类业务、三个模块”:一个核心,即以调度长负责制为核心,整个电网的监控、调度、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均在以当值调度长为领导核心的调度值班员团队指挥下进行;两类业务,即对电网正常运行的掌控和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通过模式改革,提高调度室对电网运行方式、设备运行状态、发供电计划,以及电网全过程掌控能力,提高对异常天气、外力破坏、系统波动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三个模块,即“调、配、控”三个模块,通过模式调整有效加强“地调、配调、监控三个模块有机结合,紧密配合,保证调度监控运行的标准化、专业化管理。
(二)调度管理OMS系统一体化
OMS系统是调度机构管理大区主设备系统,是日常调度生产管理的数据支撑平台和业务支撑平台,是调度中心对外提供各类功能和数据服务的窗口。OMS系统在管理的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专业化、数据化、表单化、信息化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通过对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设备、每一个节点的工作都加以控制,强化了电网调度业务中各岗位的协同工作能力,消除调度生产过程中的差错和违章,消除人为责任事故的根源,强化了上级调度对下级调度的专业指导和监督,实现电网运行风险的“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标。
(三)调度自动化系统地县一体化
调度自动化系统“地县一体化”模式是构建大运行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将运检站所属的厂站直接接入地调EMS的前置采集系统。通过系统延伸使地、县调系统成为一套调度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地、县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各项功能和运行监控的基本功能,实现电网管辖区域内的 “地县监控一体化”运行要求。
(四)负荷预测一体化
通过建立地县一体化联合预测系统,不断优化数据库结构设计,并综合考虑各应用调度级别的特点,系统可同时满足地调、县调开展负荷预测的需要。该系统集数据接口、负荷分析、负荷预测、精度考核于一体,特别是负荷分析与负荷预测相结合,实现知识库在线更新,提供了关于短期负荷预测的完整解决方案。
(五)AVC一体化
建立地县一体化AVC系统,在上下两级电网分别安装有AVC系统后,有必要考虑两级AVC系统的联合优化控制。通过建立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模式的地、县网AVC系统联合控制的分层协调控制方案和AVC系统优化模型,并提出了联合协调控制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案,分别从功率因数调节和电压分层调压两个方面阐述了控制流程和控制策略,进一步优化了无功潮流,减少了由于各自独立运行时调压引起的设备调节振荡,缓解了地区电网功率因数调节的压力起到了较好的节能降损的作用。
(六)继电保护定值管理一体化
通过建立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一体化系统,实现了从参数管理、故障计算、保护装置整定计算到定值通知单生成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和管理全过程的自动化,并提供了丰富的人工干预手段,满足了通用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一体化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模块—保护装置整定计算模块,该模块构建了原理级、装置级整定分离的结构模式,采用了定义统一接口函数和动态链接插件的方法实现了保护装置的插件式升级,实现整定计算用数据的分布维护、集中共享,减小参数数据交换工作量,方便进行保护之间的配合校核。
(七)配网自动化抢检运一体化
为真正实现从传统调度到智能调度的转变,通过建成投运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网抢修指挥平台,实现了抢检运一体化管理,将母线运行信息、线损、电压合格率等信息实时交互,实现主网、配网、营销三网信息的有效融合,达到了配网智能监视预警、配网故障自愈控制的功能、形成了配网故障指挥、故障抢修、设备运维协同工作机制,提升了配网管理水平。
三、效果分析
通过七项一体化建设,整合了电网调度专业岗位,组成了一个能够掌控整个地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心,具有高度集中的电网调度处理功能;该体系有效地提高了调度专业管理水平,适应智能化调度管理的推广和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级调度从“经验型”向“分析型”的转变;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调度运行的减员增效,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提高调度工作效率,理顺工作流程,运行设备统计分析,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及人员集约化水平,促进了调度核心业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伟.浅析电网调度管理一体化[J].云南电力技术.2012年第3期80-81页共2页
2、秦晓艳.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践分析[J].广东科技.2013年第12期51-52页共2页
3、骆国铭.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2年第12期12-13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