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亲之配的阿尔罕布拉宫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两天读到本刊一篇有关西班牙的文章,其中提到由于历史原因,西班牙继承了大量的阿拉伯文化,其中包括建筑技术。这让我想起位于西班牙南部的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一个欧洲大陆与阿拉伯建筑风格搭配共存的极好例子。
  阿尔罕布拉宫其实是一座宫殿园林群,修建在安达卢西亚地区格拉纳达(Granada)城边的小山上。这里一度是罗马帝国的边疆,曾矗立着一座罗马要塞。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被摩尔人(Moors)占据。摩尔人指中世纪时期生活在西地中海南北两岸的穆斯林,他们在罗马要塞遗址上,修建了意为“红色要塞”的摩尔风格皇宫。
  1492年,伊比利亚半岛上两个基督教王国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联手打败了摩尔王国,阿尔罕布拉宫成为战利品。后来,这里一度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与葡萄牙公主伊莎贝尔婚后蜜月的居所。
  说起皇宫,人们联想到的一般是恢宏庄严或金碧辉煌。阿尔罕布拉宫却迥然不同,其实是一系列相互连通、大大小小的庭院。庭院中央有水池和喷泉,四周则是由细细的石柱撑起的拱梁,饰以精细繁复的装饰图案和阿拉伯文字书法,以石膏雕刻(stucco)工艺制成,远远看去如同飘浮在空中的挂毯一般。外墙上开着许多窗户,周围的山景直入眼帘。
  这样的设计,完全是为了让居住者能够在西班牙南部炎热干燥的气候中,得到最大的享受。夜晚来临时,摩尔王朝的皇族会席地而坐,享受佳肴与美景,宜人的凉风从窗口吹入,烛光摇曳闪动,此时仰头便可欣赏穹顶上的精美装饰,或是诵读墙上雕刻的阿拉伯诗歌,不啻是人间仙境般的生活。
  然而,查理五世却是一个不解风情的北方人,出生在现属比利时的根特,完全不能领会摩尔皇宫的妙处,反而觉得不够气派,于是下令在摩尔皇宫的一侧修建一座新的皇宫。那就是后来被称为查理五世行宫的庞大建筑。这座行宫遵循当时流行的文艺复兴风格,用大石块砌成高高的封闭式外墙,建筑中央是一个巨大的圆形内院,给人以厚重阴冷的感觉,与摩尔皇宫的飘逸空灵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两座建筑看上去格格不入,但是爱丁堡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爱德华·霍利斯(Edward Hollis)却认为,它们其实属于“表亲之配”,因为两种风格都源自古希腊。文艺复兴固然是指“復兴”古希腊文化,可以说有直接的传承,那么摩尔风格也是源自古希腊吗?
  霍利斯在他的《建筑的前世今生》一书中指出,阿尔罕布拉宫的血统,可以回溯到君士坦丁堡的皇宫以及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别墅,再往上就是古希腊了。所以说,摩尔风格和文艺复兴风格看似大相径庭,其实是一对远方表亲,阴差阳错地在这里相遇。
  阿尔罕布拉宫曾一度遭到废弃,现已修复大半,游客众多,甚至需要提前订票才能保证进入。但如果你有时间,建议至少要在白天和晚上各去一次,因为只有在夜风中、灯光下,静静欣赏建筑与雕刻的精妙,才能真正体会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其他文献
岳麓山上有很多英雄冢,其中名气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人,当属黄兴与蔡锷。  黄兴与蔡锷,有许多相似之处。黄兴被称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蔡锷被称为中华民国的护国元勋。而此两人在殊途同归的选择里,多有交集;即便在有些观念与行动上会有分歧,但一方一旦选择,另一方必定肝胆相照、倾力相助。此两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一心为国、一心护国,分歧只在具体的途径与方向。  黄兴较蔡锷年长十余岁,但早年留学日本时有一段
三国演义之石油争霸  上映时间:2014年下半年  主角:美国、沙特、俄罗斯  配角:OPEC、欧洲、中国等  类型:商战/悬疑  国家/地区:未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话说今儿个油价多少钱了?我怎么听发改委说,成品油消费税又涨啦,怎么2014年两次涨消费税都在这几天呢(11月29日和12月12日)?别担心,消费税涨了,油价还掉呢。不过,这不感谢发改委,该感谢谁呢?  该感谢谁,我也不
这里是伦敦一个古老的剧院,褪色的玻璃、石刻的墙壁,一闪一闪的小彩灯,到处透露着古香古色的气息。演员们在剧院里排练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片段。他们的观众只有一个——艾曼达·林奇,从纽约长岛来伦敦度假的一个莎士比亚粉丝。艾曼达以为自己只是在这里消磨时间,稍后她要和一个朋友吃晚餐。但让她想不到的是,自己才是这个剧院里最耀眼的主角。  她的男朋友安德鲁·史密斯突然从旁边的一个房间里走了出来。弦乐四重
在江西的中西部一角,有一座極具魅力的高耸山峰—武功山。这座连绵不断的山峰,虽然在众多名山之中并不惹眼,也没有古代诗人为它起独特称号,但却具有别样的魅力。  武功山海拔1918.3米,被誉为江西境内第一峰,是江西人爬山的首选。旧时的武功山,是一座被世人所遗忘的、不起眼的山峰,随着旅游业者的悉心开发,它的名气日益响亮,散发着浓郁的宗教魅力。  在武功山脚下,你会看到几座大大小小的神庙。神庙前有一座祭天
小时候看母亲煮豆浆,锅边上最先出现了凝固现象。如果不断地煮下去,该能够获得一条新鲜的腐竹。  文化成熟时,也会有这种“豆浆”加“腐竹”的现象。比如一种文化向周边传播时,中心在不断变化,周边则不时地接受这种变化,将变化凝聚起来,后来发现周边的文化在某些地方更加浓厚,把原本文化中心该有,但已经逐渐消失的东西保留了下来。  比如,在唐朝使用最多的草垫加草席,在今天的日本依旧以“榻榻米”的形式保留着;唐以
医院太远到不了?那就让医院去找你。  2018年2月,印度政府抛出了“莫迪医改”,计划斥资7千亿美元,为5亿贫穷病人提供免费医保。在此之前,印度的“生命线特快”,正是为了填补医保的巨大缺口而诞生。  “生命线特快”又叫“吉芬瑞卡特快车”(Jeevan Rekha Express),是全世界第一班医院火车。由非营利组织“影响力印度基金会”向印度铁路公司提案,双方签订备忘录,由铁路公司提供列车、供给水
出现在大众社交媒体上的普京,被网友戏称为“政界段子手”“王者男人”“铁腕总统”“十项全能”……既有硬汉的强者气质,又时时流露出侠骨柔情。但是在公众场合之外的地方,总统普京又是怎样的一面?  2014年7月,《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布了一篇关于总统普京私人生活的花絮文章。作者本·朱达称文章内容源自他3年多在莫斯科的采访合集。  文章写道,普京起得很晚,因为他常常工作到深夜。他的一天从简单的早餐开始:奶
几年前,一个配色方案赢得了少数人的心:灰白色的文字,配上橙黄色、蓝色与深灰色杂糅的底色。借用科幻小说《神经浪游者》作者威廉·吉布森的话来说,这就是“调到失效频道时电视的颜色”。这些颜色是流行的Mac OS代码编辑器TextMate中,一个名为“深色曝光”主题里的一部分。  说实话,计算机刚开始流行的年代,没几个人关心配色的问题。但是人们很快发现,整天盯着屏幕会让你对字体和颜色特别关注。并非偶然  
为格鲁吉亚之行做准备的时候,斯瓦涅季(Svaneti)、乌树故里(Ushguli)这两个地名会经常出现。不同来源的信息碎片拼凑在一起,勾勒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特别是乌树故里,这个音译的中文名字不仅越来越耳熟,还能品出些悠远的意味。上斯瓦涅季,几多辗转  于格鲁吉亚人而言,乌树故里是“心中的日月”,没去过的会心心念念,去过的会念念不忘。从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库塔伊西(Kutaisi)出发的早上
《日本的“近代”是什么:问题史的考察》  [日]三谷太一郎 著  曹永洁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6月  在19世纪后半叶的幕末维新时期,当日本以建构国家为具体目标,以欧洲为最佳模板开始近代化进程时,欧洲则基于自身的历史经验,开始对“近代”进行理论性的省察。从“近代是什么”的问题意识中,已经可以看到“近代”概念的萌芽。  这里我想讨论其中的代表性事例,也就是活跃于19世纪后半叶的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