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的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非线性思维表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繁杂的历史知识,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形成一张网络,进而帮助学生理清脉络,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最终获得正确的历史认识。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教学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人去到了一百年后,发现世界大有不同,很多事情已经被机器化所取代,他无事可做,但是当他去到学校他发现教室、教材等都还是以前的模样,然后他当了一个教师”这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当每一种新技术或新理念被研究出来后,教育领域对其的反应却总是缓缓落后于其他领域,是时候改变了。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工具。它能够模拟大脑的思考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外化人的认知结构,也被称为“脑图”或“也智图”它的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非线性思维表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繁杂的历史知识,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形成一张网络,进而帮助学生理清脉络,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最终获得正确的历史认识。总的说起来,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降低教师的焦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也许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教师先要学会学习,再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告别“一板一眼”的板书,丰富的图案与色彩,让知识从未如此性感;从小学到初中,各科的板书模式不出其二,学生只能一味的抄录,思考的欲望在一个个板书中消磨殆尽;在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后,教师会更加注重中心关键词及各分支之间的逻辑关系、轻重关系、包含关系、层次关系等等。同时能一下子联想到历史事件前后的因果联系及事件的最终发展,丰富的图案与色彩,让知识从未如此性感。
第三,教师教学不在寂寞,有学生参与,课堂缤纷多彩。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教室,同时学校教室也是学生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场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为自己每天无悔的付出而感动,但是也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的整体提升而苦恼。思维导图让教师教学不在寂寞,有学生参与,课堂缤纷多彩。
第四,让学生实现更长久的记忆。我们一般把人类记忆分为3种类型:感觉记忆、工作記忆和长时记忆。“忆”其实分为“再认”和“回想”,后者更为困难,因为它需要“提取线索”。而思维导图正是通过促进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建立起信息提取更为丰富的通道,在增加理解的同时促进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第五,改变传统线性笔记的弊端。线性笔记有4大不足:一是埋没关键词,二是不易记忆,三是浪费时间,四是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语言和文字其实都是线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们都成为了人类思考的桎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思考的进行,在信息过载时让人脑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需要借助非线性思考工具放飞思考。
第六,学生思“絮”飞扬,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低下,而这也正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历史事件的扩展与深入情况并不明显,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大的锻炼;但是使用思维导图后,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联想和想象,例如什么导致了这个事件的发生,如果没有这个原因,还可能有哪些原因造成这个结果,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灵活,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使学生“会学”,同时带动学生“爱学”和“乐学”的积极心态,最终使学生获得好成绩。
综上所述,建立清晰明了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是教育所刻不容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思维导图让教育哟了新的方向,新的天地。思维导图把左脑的逻辑、语言、文字、数字与右脑的图象、色彩、空间、想象等各种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被动接受的枯燥的信息摇身一变成为吸引的思维图像。思维导图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同时,思维导图制作非常简单,可以手工制作,也可以用软件来制作,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课堂教学等各个领域。初中历史以时间、事件为主要线索,以编年体通史为编排特色,十分适合思维导图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4-7.
[2]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0-11.
作者简介
朱斐然(1991.02—),女,汉族,贵州,二级教师,研究生,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教学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有人去到了一百年后,发现世界大有不同,很多事情已经被机器化所取代,他无事可做,但是当他去到学校他发现教室、教材等都还是以前的模样,然后他当了一个教师”这其中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当每一种新技术或新理念被研究出来后,教育领域对其的反应却总是缓缓落后于其他领域,是时候改变了。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东尼·博赞发明的,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工具。它能够模拟大脑的思考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外化人的认知结构,也被称为“脑图”或“也智图”它的应运而生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非线性思维表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记住繁杂的历史知识,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形成一张网络,进而帮助学生理清脉络,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深入理解历史事件,最终获得正确的历史认识。总的说起来,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降低教师的焦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也许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教师先要学会学习,再利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告别“一板一眼”的板书,丰富的图案与色彩,让知识从未如此性感;从小学到初中,各科的板书模式不出其二,学生只能一味的抄录,思考的欲望在一个个板书中消磨殆尽;在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后,教师会更加注重中心关键词及各分支之间的逻辑关系、轻重关系、包含关系、层次关系等等。同时能一下子联想到历史事件前后的因果联系及事件的最终发展,丰富的图案与色彩,让知识从未如此性感。
第三,教师教学不在寂寞,有学生参与,课堂缤纷多彩。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教室,同时学校教室也是学生创新与发展的主要场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为自己每天无悔的付出而感动,但是也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的整体提升而苦恼。思维导图让教师教学不在寂寞,有学生参与,课堂缤纷多彩。
第四,让学生实现更长久的记忆。我们一般把人类记忆分为3种类型:感觉记忆、工作記忆和长时记忆。“忆”其实分为“再认”和“回想”,后者更为困难,因为它需要“提取线索”。而思维导图正是通过促进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建立起信息提取更为丰富的通道,在增加理解的同时促进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第五,改变传统线性笔记的弊端。线性笔记有4大不足:一是埋没关键词,二是不易记忆,三是浪费时间,四是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语言和文字其实都是线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它们都成为了人类思考的桎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思考的进行,在信息过载时让人脑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需要借助非线性思考工具放飞思考。
第六,学生思“絮”飞扬,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低下,而这也正是学生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历史事件的扩展与深入情况并不明显,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大的锻炼;但是使用思维导图后,更加注重对历史事件发生的联想和想象,例如什么导致了这个事件的发生,如果没有这个原因,还可能有哪些原因造成这个结果,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灵活,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使学生“会学”,同时带动学生“爱学”和“乐学”的积极心态,最终使学生获得好成绩。
综上所述,建立清晰明了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是教育所刻不容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思维导图让教育哟了新的方向,新的天地。思维导图把左脑的逻辑、语言、文字、数字与右脑的图象、色彩、空间、想象等各种因素巧妙地结合起来,被动接受的枯燥的信息摇身一变成为吸引的思维图像。思维导图不仅能够锻炼思维能力,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和创造力,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同时,思维导图制作非常简单,可以手工制作,也可以用软件来制作,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课堂教学等各个领域。初中历史以时间、事件为主要线索,以编年体通史为编排特色,十分适合思维导图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英]托尼·巴赞,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4-7.
[2]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0-11.
作者简介
朱斐然(1991.02—),女,汉族,贵州,二级教师,研究生,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