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人物评述教学是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对高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人物评述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的学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层次、技能层次和史识与运用层次。
“记忆、理解、运用”是学习能力的三阶梯,历史人物评述教学需要在这三个阶段中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第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相关的基本知识,如生平、生活环境、主要经历、思想、活动等,它是深入学习历史人物的基石。通过基本事迹和主要活动,重现出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为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准确剖析或者客观评价作铺垫。这是个走近历史人物的过程,简称“走近篇”。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确定评述人物进行搜集、甄别和筛选资料,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特别是有条件的同学通过实地考察、实地采访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对搜集和选用的资料要注明出处,并加以甄别,去伪证存真。然后对同类、同时期或同地域的历史人物进行归纳识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二阶段:在对历史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和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讨论和交流。认识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进而深刻且全面地认识他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及其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此为“探究篇”。
这一阶段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对比分析,求同求异,合作交流,共享共赢。重视生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第三阶段:帮助学生应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阶段、看主流,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们用心从他们跌宕的人生和非凡的成就中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光芒,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健全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评述-感悟篇”。
要完成以上三个篇章,教师和学生必须经过搜集和查阅资料、反复研究、深入讨论,从获取知识到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最终升华固化为学习者自身积极的人生态度。
笔者在组织历史人物评述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同伴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及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其基本要义是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整个小组的表现和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活动。它强调的是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交流合作、协调尊重,主张“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个体竞争转化为团体竞争。“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又有利于促进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理论的精髓正好与之相符,特别是在历史人物评述中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人物评述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笔者在高中开展历史人物评述教学的探索是在2013年年初。当时,根据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需要,我在高一年级开设了“历史人物荟萃”选修课程。本课程根据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探索性,突显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和育人功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过程一般以六周为一个周期,每周一节课。前两周,由教师作示范和指导,介绍课程的要求、评述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合作小组自主完成整个探究学习过程。后四周由各组进行展示和评价。
以“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之父——詹天佑”的评述为例。
首先,合作学习小组自选题后从收集、查阅、筛选资料开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笔者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特别是实地考察、实地采访等方式。詹天佑的出生地和故居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笔者所在学校正好位于荔湾区,距离詹先生故居不远,因此,学生们到故居实地参观,从珍贵遗物以及故居的建筑风貌本身,得到了大量实物和感知的第一手资料,而走近我们的历史人物詹天佑先生。
其次,结合所有资料进一步分析、研习和讨论,从詹天佑的生平事迹中进一步了解当时列强欺凌、内政不修的时代背景,发掘在此历史条件下京张铁路诞生的不易及其深远意义,和他创立中华工程师学会,致力于发展“工学”、培养工程人才以使国家富强的爱国情操。
第三,在完成对詹天佑先生的探究性学习后,学习小组的成员通过PPT宣讲形式和同学们分享了学习成果,最终大家从詹天佑“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的一生写照深切感悟到他本人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敢于斗争、勇于为国争光的毅力,以及独辟蹊径培育人才、赤诚爱国鞠躬尽瘁的精神,进一步体会到身为现代中华学子的时代使命感。
各组的展示时间为6-8分钟。展示的过程中,每组选派一位同学主讲,组员可以补充。每组选派一人组成评委团,对各组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评价表从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内容丰富、史论结合;排版合理、制作精美;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等四方面进行赋分,占总评价的60%。设专职计时员和计分员,当场打分。要求各组同学尊重发言或表演的同学,把重要的信息和问题记录下来。展示后有简短的互动环节,一方面是由展示组就评述的内容以抢答形式向“听众”提问,另一方面是“听众”的质疑和展示组的现场答辩。
课程周期内,各组制作《人物春秋》历史电脑小报,包括前言(选题的理由、目的、意义等)、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结语(感悟、心得、体会等),占总评价的20%。同时提交资料汇编,包括《历史名人荟萃合作学习记录表》、参考文献、资料目录)总结反思和学习体会等等过程性资料,占总评价的20%。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高中历史人物评述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学生的学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层次、技能层次和史识与运用层次。
“记忆、理解、运用”是学习能力的三阶梯,历史人物评述教学需要在这三个阶段中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
第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相关的基本知识,如生平、生活环境、主要经历、思想、活动等,它是深入学习历史人物的基石。通过基本事迹和主要活动,重现出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为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准确剖析或者客观评价作铺垫。这是个走近历史人物的过程,简称“走近篇”。
这一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确定评述人物进行搜集、甄别和筛选资料,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特别是有条件的同学通过实地考察、实地采访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对搜集和选用的资料要注明出处,并加以甄别,去伪证存真。然后对同类、同时期或同地域的历史人物进行归纳识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提出自己的问题。
第二阶段:在对历史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和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倡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共同讨论和交流。认识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进而深刻且全面地认识他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及其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此为“探究篇”。
这一阶段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对比分析,求同求异,合作交流,共享共赢。重视生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第三阶段:帮助学生应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分阶段、看主流,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们用心从他们跌宕的人生和非凡的成就中感受历史人物的精神光芒,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健全人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成“评述-感悟篇”。
要完成以上三个篇章,教师和学生必须经过搜集和查阅资料、反复研究、深入讨论,从获取知识到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最终升华固化为学习者自身积极的人生态度。
笔者在组织历史人物评述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同伴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及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其基本要义是学生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整个小组的表现和成绩作为评价依据的教学活动。它强调的是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交流合作、协调尊重,主张“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把个体竞争转化为团体竞争。“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同时又有利于促进良好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合作学习理论的精髓正好与之相符,特别是在历史人物评述中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历史人物评述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笔者在高中开展历史人物评述教学的探索是在2013年年初。当时,根据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需要,我在高一年级开设了“历史人物荟萃”选修课程。本课程根据学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探索性,突显了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和育人功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过程一般以六周为一个周期,每周一节课。前两周,由教师作示范和指导,介绍课程的要求、评述历史人物的原则、方法,合作小组自主完成整个探究学习过程。后四周由各组进行展示和评价。
以“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之父——詹天佑”的评述为例。
首先,合作学习小组自选题后从收集、查阅、筛选资料开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笔者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特别是实地考察、实地采访等方式。詹天佑的出生地和故居纪念馆位于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笔者所在学校正好位于荔湾区,距离詹先生故居不远,因此,学生们到故居实地参观,从珍贵遗物以及故居的建筑风貌本身,得到了大量实物和感知的第一手资料,而走近我们的历史人物詹天佑先生。
其次,结合所有资料进一步分析、研习和讨论,从詹天佑的生平事迹中进一步了解当时列强欺凌、内政不修的时代背景,发掘在此历史条件下京张铁路诞生的不易及其深远意义,和他创立中华工程师学会,致力于发展“工学”、培养工程人才以使国家富强的爱国情操。
第三,在完成对詹天佑先生的探究性学习后,学习小组的成员通过PPT宣讲形式和同学们分享了学习成果,最终大家从詹天佑“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的一生写照深切感悟到他本人面对困难和压力的敢于斗争、勇于为国争光的毅力,以及独辟蹊径培育人才、赤诚爱国鞠躬尽瘁的精神,进一步体会到身为现代中华学子的时代使命感。
各组的展示时间为6-8分钟。展示的过程中,每组选派一位同学主讲,组员可以补充。每组选派一人组成评委团,对各组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评价表从主题鲜明、观点明确;内容丰富、史论结合;排版合理、制作精美;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等四方面进行赋分,占总评价的60%。设专职计时员和计分员,当场打分。要求各组同学尊重发言或表演的同学,把重要的信息和问题记录下来。展示后有简短的互动环节,一方面是由展示组就评述的内容以抢答形式向“听众”提问,另一方面是“听众”的质疑和展示组的现场答辩。
课程周期内,各组制作《人物春秋》历史电脑小报,包括前言(选题的理由、目的、意义等)、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结语(感悟、心得、体会等),占总评价的20%。同时提交资料汇编,包括《历史名人荟萃合作学习记录表》、参考文献、资料目录)总结反思和学习体会等等过程性资料,占总评价的20%。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