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播广泛,不同文化不同基础的人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要恰如其分。关键是要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外国孩子;学习国画;体验技巧;激发情趣
苏州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名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勾勒出了苏州独有的江南韵味。苏州文人辈出,灿若星河,尤其是书画人物格外耀眼,吴门画派成就了苏州在书画界的历史地位。我们的学校就坐落在这样的一座城市中。我校2005年建成,是一所以外语特色教学为主的公立外国语学校,与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等国的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加强国际教学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交流,各自把自己的精华介绍给对方,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为己任。学校在教师配备上吸收一些在书法国画方面有一技之长教师。在多年与国外学校交往过程中,学校依托地方特色和学校师资实际情况,推出了给外国孩子上国画课的项目,以此为介质推广宣传我中华传统文化。
下面就说说我给两拨外国孩子上国画课的经历。
第一拨孩子是在2017年的国庆前夕。国画课内容是写意梅花。这第一拨孩子也是我第一次给外国孩子上国画课,学校要求上课时间是四十分钟,内容自己定。当我接到这任务时,我嘴上是应承下来,但心里我是没底的,脑子里闪过很多问题,诸如课堂架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效果等等。后来再想想,其实这些东西对外国孩子来讲不重要,对我上课的人来讲也是不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按照我们中国教育教學模式来套我这个课。一节只有四十分钟的课,给一个十来岁的外国孩子人生的第一次中国画课能留下点什么是最重要的,或者说通过这短短的四十分钟,能不能给孩子激起点什么热情是重要的。抛开了模式,我就自由多了,但内容必须要确定下来,这样我好计划我的一堂课。中国画的内容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等等,都是我们国画表现的内容,但内容必须体现出我们的精神,我们所独有的气质,那什么内容最能契合我们的精神,体现我们的气质呢?“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它最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精神,最能体现我们昂扬斗志的气质。用我们的国粹体现我们的国魂,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就这样我确认给这十来个孩子上一堂梅花课。
这些外国孩子没有接触过东方文化,没有接触过中国画,中国画又是与西方绘画相对的一个画种,在表现技巧上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画注重韵味,意境;西方绘画注重写实,注重技巧。如何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能对中国画技巧有所体会,这是我所要到达的目的。
还有个关键问题是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面让这些孩子能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些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并蜻蜓点水式的体验到中国画的技巧及这些技巧所能呈现出来的效果。
基于上述考虑,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两大板块,第一块是欣赏,第二块是实际操作。
欣赏部分主要包括呈现历代名家所画梅花作品、香雪海梅花风景图片及中国画所用材料(文房四宝),另有咏梅诗词,以王冕的咏梅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和他自己所画的梅花作品为主线。这里主要欣赏各种样式的梅花作品,体现不同技法作品,介绍画梅花名家,诵读梅花诗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看到大自然中的欣欣向荣的梅花美景图,心情是愉悦的;看到名家梅花图,同样是激情澎湃的。当进入第二板块实际操作的时候,我用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方式,轻松随意挥洒笔墨,在不经意间完成一件作业。我采用点和线的表现技巧及利用扇形的样式进行绘画。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点和线都是相通的,关键问题是我们中国画用毛笔绘画,要反映出笔墨的干湿浓淡,所以我示范了握笔姿势后就开始进行调墨。这个过程主要解决中国画(书法)中的握笔姿势和我们下笔也是第一笔用墨的基调。接下来示范用笔随意勾勒线条,看似随意,实质还是有所安排,按照梅花树干的基本规律进行勾勒,一笔勾出树干树枝,从头至尾呈现出墨的干和湿的变化,线条粗细变化,也略有一些浓淡的变化(中锋和侧锋的变化也一同进行体味)。一笔完不成的孩子我让他们只调水不调墨后继续进行,这样墨的浓淡变化就明显了。梅花的枝干完成后就是点梅花,用曙红色调朱砂色点画梅花。色彩尽量调饱满,少一些水分。围绕枝干进行点,聚三簇五式的。整个过程游戏的方式,跟着示范一起完成一件作业,就这样一把有中国画韵味的扇子制作完成,既实用又有艺术风味。看着这些外国孩子画的画,线条粗粗细细的,长长短短的,干干湿湿的,墨色浓浓淡淡,色彩是艳而不俗,一个个孩子的作业是那样的浑然天成。整堂课时间很紧,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一点都不影响在艺术情感上的交流,孩子们很开心地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最后拿着自己做的扇子情不自禁得手舞足蹈起来,看到孩子们那样开心的情景,我也很激动,零基础的孩子,在西方文化浸润下长大的孩子,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居然可以这么顺畅,是我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整个过程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热情高涨状态之中。
2018年国庆过后,我们学校又迎来了一拨来自大洋彼岸的孩子。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我着重考虑教学内容,一不能重复第一次内容,二要继续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地方特色。苏州是个水墨的江南城市,是个让人喜欢在烟雨迷蒙之中去体悟的一个诗意的城市,也是一座有小桥流水垂柳组成的宛若衣袂飘飘的女子的秀美城市,所以我很
快就锁定了和孩子们一起画一张水墨烟云江南风情的水墨画。画中可以有小桥,可以有撑着纸伞的女子,可以有垂柳依依,可以有小船悠悠……
紧接着就是技法绘画,这一次在技法上我侧重在晕染,点和线只是简单的构建一些具象的物体,简单的小房子,简约的小桥,飘飘的风柳等,这些用线条来表现,直线,曲线,让这些会动的线条表现具体的物体,画面中间画一个江南民居,挨着房子勾勒一座小桥,屋前屋后勾勒一些线条,柔柔的柳枝。这过程中注意到墨色的变化,从浓到淡的变化,水分从干到湿的变化。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开始调笔的时候先把墨调得浓一些,然后把笔擦干一点。浓墨干笔先开始画房子,房子的线条以直为主,基本框架即可,然后画桥,此时假如笔干不易表现就笔尖调一点点水然后轻轻地揉一下,继续画桥,桥的线条要柔,要曲,最后画柳树枝干,这时候需要多调一点水,然后再把笔揉一下,使得笔尖水墨融合,画出来的枝干更加滋润些,也使得前后墨色变化明显,对比有度。等画基本干后,调色晕染。花青色加藤黄色,用量上先以花青色偏多,待后逐渐加藤黄色,使得颜色从深色逐渐到淡色渐变,让层次变化更加丰富。一幅江南春色图便跃然纸上。外国孩子因为第一次用宣纸画画,生宣水分不易控制,反而有些出奇的效果,晕染水渍的重叠使得画面更有意趣;也有的孩子调色不匀过厚重,像油画;也有的孩子整个绘画过程中对水分的把控失衡,搞得像个抽象画,朦胧得很。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这样在我和几个,十几个外国孩子之间交流着传播着。时间虽短,可以说是很短很短,但就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体会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对一个异域第一次接触的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那么地神奇,是那么诱人,是那么让他们陶醉。也让我体会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精粹是可以让我们自信的,值得我们努力发扬光大的。
艺术是相通的,激情是相融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关键词:外国孩子;学习国画;体验技巧;激发情趣
苏州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名城,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杨柳依依勾勒出了苏州独有的江南韵味。苏州文人辈出,灿若星河,尤其是书画人物格外耀眼,吴门画派成就了苏州在书画界的历史地位。我们的学校就坐落在这样的一座城市中。我校2005年建成,是一所以外语特色教学为主的公立外国语学校,与新加坡、澳大利亚、芬兰等国的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加强国际教学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交流,各自把自己的精华介绍给对方,以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为己任。学校在教师配备上吸收一些在书法国画方面有一技之长教师。在多年与国外学校交往过程中,学校依托地方特色和学校师资实际情况,推出了给外国孩子上国画课的项目,以此为介质推广宣传我中华传统文化。
下面就说说我给两拨外国孩子上国画课的经历。
第一拨孩子是在2017年的国庆前夕。国画课内容是写意梅花。这第一拨孩子也是我第一次给外国孩子上国画课,学校要求上课时间是四十分钟,内容自己定。当我接到这任务时,我嘴上是应承下来,但心里我是没底的,脑子里闪过很多问题,诸如课堂架构,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效果等等。后来再想想,其实这些东西对外国孩子来讲不重要,对我上课的人来讲也是不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按照我们中国教育教學模式来套我这个课。一节只有四十分钟的课,给一个十来岁的外国孩子人生的第一次中国画课能留下点什么是最重要的,或者说通过这短短的四十分钟,能不能给孩子激起点什么热情是重要的。抛开了模式,我就自由多了,但内容必须要确定下来,这样我好计划我的一堂课。中国画的内容很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等等,都是我们国画表现的内容,但内容必须体现出我们的精神,我们所独有的气质,那什么内容最能契合我们的精神,体现我们的气质呢?“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它最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的精神,最能体现我们昂扬斗志的气质。用我们的国粹体现我们的国魂,那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就这样我确认给这十来个孩子上一堂梅花课。
这些外国孩子没有接触过东方文化,没有接触过中国画,中国画又是与西方绘画相对的一个画种,在表现技巧上不同于西方绘画。中国画注重韵味,意境;西方绘画注重写实,注重技巧。如何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能对中国画技巧有所体会,这是我所要到达的目的。
还有个关键问题是考虑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面让这些孩子能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些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并蜻蜓点水式的体验到中国画的技巧及这些技巧所能呈现出来的效果。
基于上述考虑,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两大板块,第一块是欣赏,第二块是实际操作。
欣赏部分主要包括呈现历代名家所画梅花作品、香雪海梅花风景图片及中国画所用材料(文房四宝),另有咏梅诗词,以王冕的咏梅诗(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和他自己所画的梅花作品为主线。这里主要欣赏各种样式的梅花作品,体现不同技法作品,介绍画梅花名家,诵读梅花诗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看到大自然中的欣欣向荣的梅花美景图,心情是愉悦的;看到名家梅花图,同样是激情澎湃的。当进入第二板块实际操作的时候,我用无意插柳柳成荫的方式,轻松随意挥洒笔墨,在不经意间完成一件作业。我采用点和线的表现技巧及利用扇形的样式进行绘画。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点和线都是相通的,关键问题是我们中国画用毛笔绘画,要反映出笔墨的干湿浓淡,所以我示范了握笔姿势后就开始进行调墨。这个过程主要解决中国画(书法)中的握笔姿势和我们下笔也是第一笔用墨的基调。接下来示范用笔随意勾勒线条,看似随意,实质还是有所安排,按照梅花树干的基本规律进行勾勒,一笔勾出树干树枝,从头至尾呈现出墨的干和湿的变化,线条粗细变化,也略有一些浓淡的变化(中锋和侧锋的变化也一同进行体味)。一笔完不成的孩子我让他们只调水不调墨后继续进行,这样墨的浓淡变化就明显了。梅花的枝干完成后就是点梅花,用曙红色调朱砂色点画梅花。色彩尽量调饱满,少一些水分。围绕枝干进行点,聚三簇五式的。整个过程游戏的方式,跟着示范一起完成一件作业,就这样一把有中国画韵味的扇子制作完成,既实用又有艺术风味。看着这些外国孩子画的画,线条粗粗细细的,长长短短的,干干湿湿的,墨色浓浓淡淡,色彩是艳而不俗,一个个孩子的作业是那样的浑然天成。整堂课时间很紧,语言交流上的障碍一点都不影响在艺术情感上的交流,孩子们很开心地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最后拿着自己做的扇子情不自禁得手舞足蹈起来,看到孩子们那样开心的情景,我也很激动,零基础的孩子,在西方文化浸润下长大的孩子,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居然可以这么顺畅,是我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整个过程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热情高涨状态之中。
2018年国庆过后,我们学校又迎来了一拨来自大洋彼岸的孩子。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我着重考虑教学内容,一不能重复第一次内容,二要继续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体现地方特色。苏州是个水墨的江南城市,是个让人喜欢在烟雨迷蒙之中去体悟的一个诗意的城市,也是一座有小桥流水垂柳组成的宛若衣袂飘飘的女子的秀美城市,所以我很
快就锁定了和孩子们一起画一张水墨烟云江南风情的水墨画。画中可以有小桥,可以有撑着纸伞的女子,可以有垂柳依依,可以有小船悠悠……
紧接着就是技法绘画,这一次在技法上我侧重在晕染,点和线只是简单的构建一些具象的物体,简单的小房子,简约的小桥,飘飘的风柳等,这些用线条来表现,直线,曲线,让这些会动的线条表现具体的物体,画面中间画一个江南民居,挨着房子勾勒一座小桥,屋前屋后勾勒一些线条,柔柔的柳枝。这过程中注意到墨色的变化,从浓到淡的变化,水分从干到湿的变化。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开始调笔的时候先把墨调得浓一些,然后把笔擦干一点。浓墨干笔先开始画房子,房子的线条以直为主,基本框架即可,然后画桥,此时假如笔干不易表现就笔尖调一点点水然后轻轻地揉一下,继续画桥,桥的线条要柔,要曲,最后画柳树枝干,这时候需要多调一点水,然后再把笔揉一下,使得笔尖水墨融合,画出来的枝干更加滋润些,也使得前后墨色变化明显,对比有度。等画基本干后,调色晕染。花青色加藤黄色,用量上先以花青色偏多,待后逐渐加藤黄色,使得颜色从深色逐渐到淡色渐变,让层次变化更加丰富。一幅江南春色图便跃然纸上。外国孩子因为第一次用宣纸画画,生宣水分不易控制,反而有些出奇的效果,晕染水渍的重叠使得画面更有意趣;也有的孩子调色不匀过厚重,像油画;也有的孩子整个绘画过程中对水分的把控失衡,搞得像个抽象画,朦胧得很。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这样在我和几个,十几个外国孩子之间交流着传播着。时间虽短,可以说是很短很短,但就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体会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对一个异域第一次接触的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那么地神奇,是那么诱人,是那么让他们陶醉。也让我体会到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文化精粹是可以让我们自信的,值得我们努力发扬光大的。
艺术是相通的,激情是相融的。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