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同学在初中阶段物理成绩很优秀,进入高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物理难学而望而生畏,进而对物理这门学科丧失信心,导致物理成绩大幅度下降,许多同学叹息道:“物理难学,真是一道难以登踏的台阶”。因此,消除“台阶”,对学好高中物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如期登踏高中物理“台阶”呢?
一、究其因:初、高中物理“台阶”在何处
1.教学要求上的“台阶”如图表:
从图表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知识掌握层次要求、对知识应用的要求、能力要求各方面,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都要迈上一个高高的“台阶”。
2.内容要求上的“台阶”
初中物理教材描述的多静态,内容直观,文字叙述显而易懂,且以图文配合为主,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各章内容上对独立,内在联系少。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表述严谨精炼,物理现象较为复杂,加之各章知识前后关系紧密,相似相近的概念和规律较多。此外,高中物理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些对高一的学生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3.思维方式上的“台阶”
初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建立在物理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同学们就能得出物理规律。在介绍物理量时重点讲清定义,引入物理规律时重点讲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对物理要领和规律的物理意义和建立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讲解甚少。高中阶段很多要领和规律是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分析析推理得出的。如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引入理想化模型,建立理想化过程及理想化实验,物理规律公式引入比例系数等,这些抽象的思维方式接踵而至,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认为物理深奥莫测,甚至认为“物理”是“无理”,进而对物理产生畏惧心理,丧失信心。
4.学习习惯上的“台阶
初中学生课后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OK了”(摘自学生学习总结),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摘自学生学习总结),还有学生说“因为没有预习,上物理课,总觉得听不大明白。这道题还没懂,老师又开始讲下道题,因此上课时,我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择其法:如期登踏台阶的策略和方法
初、高中物理的台阶是现实存在的,这些台阶不能回避和铲除,只能登上。高一年级是初、高中结合平台,高一的起步开局,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会收到稳步登踏之效。
1.抓住知识纽带,加强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对教材深刻理解,对学生的现状清楚了解,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初、高中物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知识纽带。抓住知识纽带,顺带牵上,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一大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三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这样处理,既降低了知识“台阶”,又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加强习惯培养,提高学习能力
高一新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如部分同学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其结果一无所获。从高中每节课的信息量和文字叙述与特点来看,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要真正登上高中物理的台阶是不可能的。那么,应如何阅读课本呢?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弄清课本所述的物理现象,怎样由这些物理现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其中包括了哪些科学方法。如力的合成这一节,首先弄清几种受力效果相同但受力个数却不同的力学现象,然后用等效的方法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最后用实验的方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此外,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课后及时复习与归纳总结。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监督、引导。这样下来,学生便形成了预习——听课——复习——总结的良好习惯与科学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3.加强思维训练,掌握解题方法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的解决一个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学生往往是上课听懂,课后一做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加强物理概念与规律以及物理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注重“讲理”而不凭直觉分析与解决问题。此外,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应怎样思考?还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在经过由“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由“一知半解”到“知其所以然”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入手按照知识产生的程序和认知结构形成的程序进行考察,展开思维,揭示联系,从而逐步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习题的能力。
4.加大实验力度,提高实验效能
搞好实验能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之间得到更好的吻合,使同学们在实验能力的培养上有更多的机会。对于实验,第一,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要认真观察物理变化过程中的细节,看到制约变化的条件,注意实验的探索过程;第二,对于学生实验,学生要做到每个实验都能独立完成,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实验结果要认真地处理和分析,这样就能对实验揭示的概念和规律得以准确理解和掌握。第三,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师要高度重视,力图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此外,还可以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做一做”等为载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效能的目的。
总之,高中物理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这一台阶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学生认真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及其成因,遵循学习物理阶段的特点,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能够“低起点、小步走”、“多研究、多引导、多鼓励”,那么如期的登踏高中物理台阶就一定不会是“雾里看花”。
一、究其因:初、高中物理“台阶”在何处
1.教学要求上的“台阶”如图表:
从图表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知识掌握层次要求、对知识应用的要求、能力要求各方面,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都要迈上一个高高的“台阶”。
2.内容要求上的“台阶”
初中物理教材描述的多静态,内容直观,文字叙述显而易懂,且以图文配合为主,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各章内容上对独立,内在联系少。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表述严谨精炼,物理现象较为复杂,加之各章知识前后关系紧密,相似相近的概念和规律较多。此外,高中物理在教学内容上更多地涉及到数学知识: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些对高一的学生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3.思维方式上的“台阶”
初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建立在物理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观察同学们就能得出物理规律。在介绍物理量时重点讲清定义,引入物理规律时重点讲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对物理要领和规律的物理意义和建立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讲解甚少。高中阶段很多要领和规律是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分析析推理得出的。如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引入理想化模型,建立理想化过程及理想化实验,物理规律公式引入比例系数等,这些抽象的思维方式接踵而至,学生一时难以适应,认为物理深奥莫测,甚至认为“物理”是“无理”,进而对物理产生畏惧心理,丧失信心。
4.学习习惯上的“台阶
初中学生课后只要“背背概念、背背公式,考试就OK了”(摘自学生学习总结),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进入高中以后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摘自学生学习总结),还有学生说“因为没有预习,上物理课,总觉得听不大明白。这道题还没懂,老师又开始讲下道题,因此上课时,我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从心理上造成对物理的恐惧。
二、择其法:如期登踏台阶的策略和方法
初、高中物理的台阶是现实存在的,这些台阶不能回避和铲除,只能登上。高一年级是初、高中结合平台,高一的起步开局,关系到整个高中阶段的成败。笔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会收到稳步登踏之效。
1.抓住知识纽带,加强教法研究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对教材深刻理解,对学生的现状清楚了解,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初、高中物理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知识纽带。抓住知识纽带,顺带牵上,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一后,物理学习中遇到的一大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高一在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方法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讲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所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低的层次开始,经过三次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的受力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这样处理,既降低了知识“台阶”,又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加强习惯培养,提高学习能力
高一新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如部分同学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其结果一无所获。从高中每节课的信息量和文字叙述与特点来看,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要真正登上高中物理的台阶是不可能的。那么,应如何阅读课本呢?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首先要弄清课本所述的物理现象,怎样由这些物理现象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其中包括了哪些科学方法。如力的合成这一节,首先弄清几种受力效果相同但受力个数却不同的力学现象,然后用等效的方法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最后用实验的方法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定则。此外,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不论多忙,也要在课前先预习教材;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记。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课后及时复习与归纳总结。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监督、引导。这样下来,学生便形成了预习——听课——复习——总结的良好习惯与科学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3.加强思维训练,掌握解题方法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的解决一个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高中学生往往是上课听懂,课后一做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加强物理概念与规律以及物理过程的分析,使学生注重“讲理”而不凭直觉分析与解决问题。此外,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如为什么要这样做?应怎样思考?还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在经过由“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由“一知半解”到“知其所以然”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从研究对象的整体入手按照知识产生的程序和认知结构形成的程序进行考察,展开思维,揭示联系,从而逐步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决习题的能力。
4.加大实验力度,提高实验效能
搞好实验能使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和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之间得到更好的吻合,使同学们在实验能力的培养上有更多的机会。对于实验,第一,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学生要认真观察物理变化过程中的细节,看到制约变化的条件,注意实验的探索过程;第二,对于学生实验,学生要做到每个实验都能独立完成,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对实验结果要认真地处理和分析,这样就能对实验揭示的概念和规律得以准确理解和掌握。第三,对于探究性实验,教师要高度重视,力图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此外,还可以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做一做”等为载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效能的目的。
总之,高中物理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都比初中有更高的要求,这一台阶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学生认真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及其成因,遵循学习物理阶段的特点,寻找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能够“低起点、小步走”、“多研究、多引导、多鼓励”,那么如期的登踏高中物理台阶就一定不会是“雾里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