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合作是指为了共同的目的而两人或多人、两个集体或多个集体共同完成某一工作或某一任务的行为。学会合作是幼儿进入社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为了让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应从小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21世纪教育目标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包含学会与人交往,尊重多元文化,学会合作,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合作是人类生存至今的核心要素。一些流传已久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等等,说明了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有合作的影子。一个懂得合作的孩子成人后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将会遇到许多麻烦,产生更多困难并且无所适从。然而通过长时间观察,不难发现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充分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合群,自我为中心,自私等表现。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开展幼儿合作教育符合幼儿身心特点
  合作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在对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幼儿每一个个体都要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控制,使那些任性、好强、固执等不利于合作的行为作出退让,才可能达到使合作各方协调一致、产生良好的合作效果的目的。这是合作教育对幼儿个体提出的主要要求。另一方面,从身体发育情况看,三岁以后的幼儿大脑发育逐步成熟,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动作日趋协调,并具有了初步的独立活动的能力。从心理发展的特点看,三岁以后的幼儿随着神经联系的加强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展开,内部抑制机能发展加快,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平衡,从而使儿童的神经过程集中,各种心理活动进一步协调发展,并能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使得对学前期幼儿开展合作教育具备了基础。再从学前期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看,三岁以后的幼儿自主意识有了较大发展。而随着自主意识的发展,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情感需求也不断发展,社会情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深刻,并逐步不满足于自我。同时,三岁以后的幼儿与社会交往的内容和范围也日益扩大,并具有了合作的初步社会行为等。这时,有意识地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幼儿就能提高自己的交往的技能,体验到合作的愉悦,从而使幼儿的合作行为等社会性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二.教幼儿学会交流、沟通进行合作
  幼儿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幼儿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比如,搭积木,应该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时要耐心的交流解决问题,当玩具不够的时候,相互之间就要懂得谦让、轮流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就要去帮助同伴完成活动。所以既然合作,这就必须需要两个人或多方共同努力完成。但在很多的时候,幼儿喜欢个玩个的,也会发生一些观点不一样的矛盾冲突。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幼儿学会交流、沟通。学会使用礼貌用于,这使幼儿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对对方说“你愿意参加和我们一起玩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商量商量吧!"像这些礼貌性的语言,这样让孩子之间一起沟通也就完成了合作的首要任务。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的简单方式。合作,那肯定之间会有交流、有分工、有配合,分工和配合是合作中最重要的地方。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语言交际能力差。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并亲自融入幼儿之间,和幼儿一起完成任务,在和幼儿一起完成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蹲下来参与幼儿的活动,一步一步的教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学会交流、分工、配合,这样幼儿慢慢的就学会了合作。
  三、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要让幼儿掌握合作的技巧与能力
  师幼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切不可在幼儿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这不仅不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甚至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与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才能教会幼儿学会尊重别人,包括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一视同仁,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平等合作能力, 比如:在幼儿园玩"动物的游戏,孩子们都想当"森林之王"不想做其他没有"权利"的小动物时,教师就请孩子们轮流做"森林之王",同时也强调其他小动物的重要,如"猴子是精灵的"、"孔雀的尾巴引开了敌人"等。要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学会尊重别人、赞扬别人。在合作中让幼儿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因为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礼节,这是合作的一个技巧,也是良好合作的必备条件.同时,文明礼貌的行为也会使合作者在合作过程中心情舒畅,能够提高合作效果和质量。赞扬他人也是一种礼貌行为,既表示自己对别人的尊重,又表示自己对别人的认可。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学会尊重别人、赞扬别人也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幼儿在与他人合作时建立良好的道德意识。要让幼儿学会悦纳别人、学会分享。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高兴地接纳合作伙伴,要了解同伴并且喜欢和同伴合作,然后在合作的过程中要学会分享。分享包括精神分享和物质分享,精神分享是指一件事物由集体合作完成后给集体每个成员带来的愉悦的感受,物质上的分享是合作的物质成果的分配。
  四、在体育活动中交给幼儿合作的方法
  幼儿本身年龄较小,社会阅历更是没有。所以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跟别人去合作。这个时候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交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和引导他们怎样与别人去合作。比如:《拔萝卜》这个游戏很多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老爷爷一个人去拔萝卜,萝卜太大了,拔不出来,怎么办呢?这样幼儿便会再去选择一位小伙伴,并邀请他和自己一起来拔萝卜,拔呀拔,萝卜太大了,还是拔不出来,这时幼儿还会去邀请更多的小朋友来依次帮助她拔萝卜,直到他把萝卜拔出来为止,此时他已经有很多的小伙伴了。这个体育活动虽然看似非常的简单,可是协调和合作的意识已经体现出来了。而且效果也非常的好!在这些简单的体育游戏中,让幼儿意识到自己遇到困难或独自一人无法解决时可以主动找其他小朋友帮忙解决等。这样就使幼儿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也接受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总之,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面对21世纪的竞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及社会交往能力,才能適应这个社会,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从幼儿抓起,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抓起,从他们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抓起,并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为今后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打下基础!让他们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季湄、肖湘宁著的《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袁衍喜编著的《幼儿园活动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生于小地方、长于小地方的县市报正面临着转折点。加快向都市报转型是迫在眉睫的事。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明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被称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在新闻传播
摘要:中国孝道文化,道通古今,博于中外,精于天地,扬于四海。孝道,是中国传统人伦道德的根本。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伦理规范,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年的历史。《孝经》是我国最早集中论述孝道的经典之作,是孝道思想集大成者,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典范之作。它将孝道思想融合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系统地论述了孝道思想,并强调以孝修身、以孝治国的思想体系。本文从“孝”的渊源与《孝经》的成书谈起,对《孝经》中的孝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