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含油层两个岩芯样品(一个沥青砂,一个含油砂岩)沥青质吸附烃的脱附、提取和分离,和对吸附烃饱和烃组分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油气藏经历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及之后360Ma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沥青质吸附的正构烷烃(最容易被生物降解消失的组分)仍保存完好.沥青质吸附烃脱附实验可以作为沥青质热解实验的一个替代、甚至比之更好的方法,用于恢复油气藏初始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更好地确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含油层两个岩芯样品(一个沥青砂,一个含油砂岩)沥青质吸附烃的脱附、提取和分离,和对吸附烃饱和烃组分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油气藏经历了严重的生物降解及之后360Ma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沥青质吸附的正构烷烃(最容易被生物降解消失的组分)仍保存完好.沥青质吸附烃脱附实验可以作为沥青质热解实验的一个替代、甚至比之更好的方法,用于恢复油气藏初始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更好地确定油气藏的油源.
其他文献
以脉冲激光束溅射浸入水中的单质碳样品.观察到产生一种外形完美且具有金刚石结构的纳米碳球.研究中考察了处于固/液界面的各种碳源在脉冲激光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初步探讨纳米碳球的形成原因.研究结果揭示:对于表面悬挂键为其他基团所饱和的纳米碳粒,金刚石与石墨结构的热力学稳定性相近,并且当熔融碳的尺寸小至纳米级时,其表面张力能产生较高的压力,因此使它同样有可能凝聚成金刚石的结构.
在“拟高稀释”(pseudo-high-dilution)的模拟条件下,邻苯二甲酰氯和一系列双酚界面缩聚反应选择性地生成了一系列芳香酯环状二聚体.单晶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其中两个大环二聚体酯表明,这些环状二聚体是没有张力或张力很小的大环结构,选择性地生成环状二聚体是由两种反应单体存在有利于环化的构型决定的.这些没有张力的大环芳香酯低聚物在阴离于催化剂条件下快速地熔融聚合,得到高分子量的线性芳香聚酯
利用新近发展的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成功地对香港大气颗粒物样本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解析.解析结果表明:在样本中存在47种化学成分,其中有18种为多环芳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分辨结果与标准光谱吻合很好,并与GC-MS的定性分析结果相一致.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还进行了定量分析.HELP方法大大降低了对色谱分离条件的要求,为今后快速、准确解析色谱光谱联用仪器产生的二维数据提供了
用Sompi谱分析法分析了16个台站的北向分量半年周期变化的振幅与相位,时段为1984~1988年,资料是通日月均值.这些台站中大部分是中国的台站.分析结果表明,北向分量的纬度效应很小.这一现象本身已说明半年周期变化的源场不能单用P_1~0模式描述.如用P_1~0模式的假设研究半年周期变化的感应尺度C会造成极大的偏差.目的是研究计算半年周期变化的C值应该用何种源场模式最合适.初步结果显示用P_n~
研究了无穷维Hilbert空间中,非定常外源强迫下大尺度大气方程组解的全局渐近行为.从算子的特性出发,给出能量不等式及解的唯一性定理.在外源强迫有界的假定下,证明了全局吸收集及大气吸引子的存在性,揭示出系统具有初始场作用衰减和向外源强迫适应的特征,并对结论的物理意义及由结论所引发的关于气候数值预报的几个想法进行了阐述.
借助由徐肇廷导得的AfKdV方程,理论上求得了局部强迫先锋孤立子生成问题中的6个物理常数和2个一般关系式,基于诸fKdV方程的系数之间的正则特性,用两层流的实验和数值计算来检验6个物理常数和2个一般关系式,从理论、数值和实验之间比较得知三者吻合很好,理论中不含任何自由参数,因此理论可用于局部强迫先锋孤立子生成问题中的波要素的预报.
经一系列物理实验,研究了南极大地形及其表面冷却对南极附近大气环流的影响.实验中的主要动力相似参数是热力Rossby数R_(OT)及Taylor数T_a.实验表明,在与大气接近的实验参数值条件下,在南极上空,在流体下层形成向外的排溢流,在中高层形成极地涡旋.极地涡旋包括3~4个沿极圈按顺时针方向东移动的低压槽,形成沿极地外围的行星波环流结构.发现东移行星波的波形及强度有准周期低频振荡,其振荡周期相当
通过若尔盖盆地RM孔湖泊化学沉积碳酸盐氧、碳同位素代用指标,重建了该区近140ka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历史,其中末次冰期气候至少存在有7次暖波动及5次冷事件,其波动特征可与冰芯及深海记录相比较;而末次间冰期内部的次级波动与格陵兰冰芯GRIP氧同位素记录相一致,早期的Eemian暖期也存在两次冷波动.研究结果揭示了末次间冰期和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色素和碳酸盐含量指标也具有与氧同位素记录相似的结果.
由于铊矿床的开发利用,使采挖出的含铊岩矿石和冶炼矿渣堆积地表.在长期风化淋滤作用下,使释放的铊进入地表水体、土壤、植物和人体生态链.故引起铊环境污染和慢性铊中毒的出现.根据矿区水中铊含量将矿区水分为4种类型.建议中国饮用水中铊含量1×10~(-9)为安全,即无毒害标准.
建立了一个可溶性气溶胶表面上SO_2氧化的非均相化学模式,分析了影响SO_2在气溶胶表面上氧化的各因子的作用.结果表明,气溶胶浓度及其成分,SO_2的初始浓度,H_2O_2的初始浓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SO_2在气溶胶表面上氧化的主要因子.最后把该模式引入欧拉型硫沉降模式,讨论了非均相化学过程在区域硫沉降过程中的作用.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化学过程的引入可使SO_2的近地面浓度降低5%~33%,SO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