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责任,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青海省化隆县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的公平、均衡、持续发展。
一、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落实情况
2006年,我县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资金共529.1万元,其中公用经费166.3万元,免除杂费257万元,贫困生助学金105.8万元。2007年,我县落实国家“两免一补”资金共850.4万元,其中免费教科书资金273.4万元。公用经费173万元,免除杂费274.3万元,贫困生活补助129.7万元。2008年,我县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552.5万元,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费326.3万元(其中省上下达261万元,县上配套65.3万元),免费教科书资金约135.87万元。
从2005年至2008年,我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阳光工程”,四年间,累计投入公用经费、免除杂费、助学金、教科书资金2665万余元,享受免费教科书人数达175683人次。
二、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县政府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中小学也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小组。具体落实“两免一补”经费的落实。2007年,成立了“化隆县贫困学生救助基金会”,全县共救助贫困大学生115名,贫困高中生55名,贫困小学生776名,救助金累计达47.41万元。2008年,化隆县通过各种途径共救助贫困大学生145名,救助金达到44.25万元。
2、强化监督,确保免费补助资金百分之百到位。确保把各级免费补助资金百分之百按时足额拨到学校,绝不允许以各种名义挤占、截留、挪用教育补助经费,绝不允许将原本用于教育的投入顶抵新机制资金。我县充分利用标语、墙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两免一补”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共发放宣传册3万册,张贴《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1000份。县财政局和县审计局还对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报账员进行了培训。
3、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了《化隆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范围,严格执行免教科书、免杂费、生活补助等标准,成立了贫困生界定标准评审组,严格把关,坚持“三公示”,即公示贫困生界定标准。公示贫困生评审情况,公示评审结果。
4、严格实行“目标责任书”制度。县教育局和各学区(校)签定“两免一补”专项责任书,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将免费教科书、助学金补助、减免杂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学校,补助资金发放到学生手里,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后顾之忧。
5、强化资金管理。我县制定了“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县财政局设立化隆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资金专户,凡属化隆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的各项资金,均进入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分校核算,分校拨付,保证专款专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义务教育经费仍然紧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投入有限,虽然我县已新建、扩建了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但大多数完小、初小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办学条件差。全县遗留下来的“两基”债务还较多,危房改造、校门、厕所、围墙等的修建任务艰巨。
2、贫困学生补助不足。我县贫困面大,贫困学生占84%,寄宿贫困学生多,生活费用增多,因此,还需提高补助标准,实行一日三餐免费制度,巩固“两基”成果。
3、实验教学仪器非常匮乏。多数学校没有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体育、美术、劳技等方面的器材仍有较大缺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逐年增加,电费支出和电教设施的维修保养费用支出大。另外,我县取暖期长,煤价及其运费均高,致使学校经费紧张。
4、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刚刚施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还不到位,容易出现纰漏。加上监督审计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
四、今后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思考
1、坚决落实“两免一补”,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百分之百到位。各校要进一步健全收费公示制度,统一制作收费公示牌,悬挂在学校醒目处,对收费标准、补助标准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在开学报到时,县政府要抽调人员,通过走访学生和学生家长,查验收费票据、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花名册等形式,对收费情况和“两免一补”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严格检查,绝不容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
2、完善经费分担机制。(1)免费教科书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2)农村(含县、镇)公用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5:5的比例分担,其中地方财政又由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按6:4的比例共同分担。公用经费补助基本标准:小学300元/每生每年,初中500元/每生每年;(3)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天数国家确定为每年250天,其中小学每生每天补助2元,初中每生每天补助3元,即小学生每年300元,初中生每年750元;(4)充分发挥贫困学生救助基金会的作用,从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资助家庭特困学生。
3、健全“校财局管”新体制,实行专款专用。要大胆探索“拨付及时、监督到位、方便快捷”的“校财局管”的路子,加强新机制资金的管理,按照“四集中”(集中开设账户、集中结算、集中核算、集中档案管理)的办法,集中管理中小学会计核算业务。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进中小学财务公开,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确保经费使用的规范、安全、高效。
4、建立校舍维护改造长效机制。准确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5:5比例分担,地方政府承担部分按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6:4的比例分担,并对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5、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各乡镇中心学校要按照“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比较满意”的原则调整校点布局,重点是调整村级小学和教学点。要在坚持就近入学和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适度扩大乡(镇)中心小学的规模,小学高段(四年级以上)相对集中,积极创造条件试行寄宿制。山区教学点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交通、人口居住状况等统筹规划后确定。要结合布局调整工作,认真制定危房改造规划方案。
6、强化监督检查。义务教育经费安排切实做到公开透明,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县监察、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7、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在农村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使这项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加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田欣欣
一、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落实情况
2006年,我县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资金共529.1万元,其中公用经费166.3万元,免除杂费257万元,贫困生助学金105.8万元。2007年,我县落实国家“两免一补”资金共850.4万元,其中免费教科书资金273.4万元。公用经费173万元,免除杂费274.3万元,贫困生活补助129.7万元。2008年,我县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552.5万元,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费326.3万元(其中省上下达261万元,县上配套65.3万元),免费教科书资金约135.87万元。
从2005年至2008年,我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这一惠及千家万户的“阳光工程”,四年间,累计投入公用经费、免除杂费、助学金、教科书资金2665万余元,享受免费教科书人数达175683人次。
二、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县政府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中小学也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小组。具体落实“两免一补”经费的落实。2007年,成立了“化隆县贫困学生救助基金会”,全县共救助贫困大学生115名,贫困高中生55名,贫困小学生776名,救助金累计达47.41万元。2008年,化隆县通过各种途径共救助贫困大学生145名,救助金达到44.25万元。
2、强化监督,确保免费补助资金百分之百到位。确保把各级免费补助资金百分之百按时足额拨到学校,绝不允许以各种名义挤占、截留、挪用教育补助经费,绝不允许将原本用于教育的投入顶抵新机制资金。我县充分利用标语、墙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两免一补”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共发放宣传册3万册,张贴《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1000份。县财政局和县审计局还对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报账员进行了培训。
3、严格操作程序,规范操作流程。制定了《化隆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范围,严格执行免教科书、免杂费、生活补助等标准,成立了贫困生界定标准评审组,严格把关,坚持“三公示”,即公示贫困生界定标准。公示贫困生评审情况,公示评审结果。
4、严格实行“目标责任书”制度。县教育局和各学区(校)签定“两免一补”专项责任书,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将免费教科书、助学金补助、减免杂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学校,补助资金发放到学生手里,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的后顾之忧。
5、强化资金管理。我县制定了“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在县财政局设立化隆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资金专户,凡属化隆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的各项资金,均进入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行,分校核算,分校拨付,保证专款专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义务教育经费仍然紧张。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投入有限,虽然我县已新建、扩建了3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但大多数完小、初小基础设施仍然落后,办学条件差。全县遗留下来的“两基”债务还较多,危房改造、校门、厕所、围墙等的修建任务艰巨。
2、贫困学生补助不足。我县贫困面大,贫困学生占84%,寄宿贫困学生多,生活费用增多,因此,还需提高补助标准,实行一日三餐免费制度,巩固“两基”成果。
3、实验教学仪器非常匮乏。多数学校没有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体育、美术、劳技等方面的器材仍有较大缺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逐年增加,电费支出和电教设施的维修保养费用支出大。另外,我县取暖期长,煤价及其运费均高,致使学校经费紧张。
4、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刚刚施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财务人员的培训还不到位,容易出现纰漏。加上监督审计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不规范,档案不健全。
四、今后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思考
1、坚决落实“两免一补”,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百分之百到位。各校要进一步健全收费公示制度,统一制作收费公示牌,悬挂在学校醒目处,对收费标准、补助标准张榜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在开学报到时,县政府要抽调人员,通过走访学生和学生家长,查验收费票据、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花名册等形式,对收费情况和“两免一补”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严格检查,绝不容许“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
2、完善经费分担机制。(1)免费教科书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2)农村(含县、镇)公用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5:5的比例分担,其中地方财政又由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按6:4的比例共同分担。公用经费补助基本标准:小学300元/每生每年,初中500元/每生每年;(3)寄宿制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天数国家确定为每年250天,其中小学每生每天补助2元,初中每生每天补助3元,即小学生每年300元,初中生每年750元;(4)充分发挥贫困学生救助基金会的作用,从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资助家庭特困学生。
3、健全“校财局管”新体制,实行专款专用。要大胆探索“拨付及时、监督到位、方便快捷”的“校财局管”的路子,加强新机制资金的管理,按照“四集中”(集中开设账户、集中结算、集中核算、集中档案管理)的办法,集中管理中小学会计核算业务。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进中小学财务公开,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确保经费使用的规范、安全、高效。
4、建立校舍维护改造长效机制。准确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5:5比例分担,地方政府承担部分按省级财政和县级财政6:4的比例分担,并对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5、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各乡镇中心学校要按照“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比较满意”的原则调整校点布局,重点是调整村级小学和教学点。要在坚持就近入学和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适度扩大乡(镇)中心小学的规模,小学高段(四年级以上)相对集中,积极创造条件试行寄宿制。山区教学点应根据当地的地理、交通、人口居住状况等统筹规划后确定。要结合布局调整工作,认真制定危房改造规划方案。
6、强化监督检查。义务教育经费安排切实做到公开透明,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县监察、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
7、加大宣传力度。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在农村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使这项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更加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