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满族女作家叶广芩宽泛多样题材的创作中,家族题材小说是其中最为精彩也是最为感人的部分。作为满族女作家,她得天独厚的地方便是是独有的民族性和文化的差异性。叶广芩在其家族题材中持之不懈地挖掘,从特有的家族命运中引申出对历史人生、对民族文化及现代文明的深刻思索,开创出文学民族性追寻的新境界。
【关键词】:叶广芩;民族性;家族小说;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并延续了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的基业。族辛亥革命后叶广芩的的爱新觉罗家族改性金。父亲承袭爵位,有着“镇国将军”从一品的头衔,并且活到了建国以后,还当上了政协委员。
叶广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小格格”,形成了常人无法比拟的家族文化心理。独特的家族出身和文化教养耳濡目染地在一个孩子心里留下了对于世事变幻切肤的心灵感受,作品中非亲身亲历不可得的细节及蕴含其中的情愫与文化底蕴都是这种情感积淀的自然流露。那种气质,那种神韵,那种区别于其他的文化氛围,是作家的生命体验。在《状元媒》后记中叶广芩也曾谈及到此,“北京是我的故乡,有了一把年纪,便常常地怀念儿时的北京,京畿之地文学素材丰富,随手拾来不用修整便是一篇不错的故事,内中饱含了北京人的酸甜苦辣,也饱含了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儿时铸就的性格即便是走南闯北,即便是鬓间白发丛生,也是无法改变的。这是生活的馈赠,命运的烙印。”【1】。
长篇小说《采桑子》和《状元媒》是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的集中展示,人物涵盖了旗人上层及底层民众。
一、旗人上层的多切面描述
《采桑子》原本是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一篇词作。叶广芩借用了其中的内容用作自己小说的结构框架,为的是沿用词作中传递出来的悲凉低沉的艺术感染力。这部作品涉及到了金家七男七女的人生故事,当然也包括了叶广芩自己。这些故事貌似没有关联,实则相互映衬,生动而又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命运史及各个相关人物的人生履历。
金家子女十四人,七男七女,伴随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复存在,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颓废堕落。封建家族中的子女,言行必须符合规矩,万不可越雷池半步,否则将受到严厉甚至是无情的制裁,这只为了是维护其大家族的尊严和脸面。这面子即便得以挽回,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且在风雨飘摇世道巨变的民国年代,多半是无以挽回的尴尬,是“倒驴不倒架”的荒唐可笑。
最另类的便是五儿子金舜锫,堂堂的贵族少爷却总是一副乞丐模样。提笼架鸟,吃喝嫖赌,放浪形骸。纨绔的贵族子弟,游戏人生嘲笑人生,良好的文化教育在时代动荡的背景下荡然无存,让人唏嘘不已。
美得人间难有的二姐金舜镅,原本是父亲是掌上明珠。因为执意要嫁予商人沈瑞方,被父亲扫地出门。一母同胞的三哥舜錤即便是在舜镅死后都不去吊唁,夙愿难消,竟至拒孝悌于门外,置手足而不顾。一生等待金家人谅解的二姐,到死都未能遂愿,反倒是我这个素未谋面的金小妹前去吊唁。
“中国几千年建起来的道德观、价值观,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骨髓中,背叛也好,维护也好,修正也好,变革也好,惟不能堕落。”【2】叶广芩带着这样的写作初衷,试图在厚重而沧桑的家族文化背景下,探讨现实人生、历史掌故,使二者在极具情感的文字中各自彰显又相互衬托,形成强大的艺术张力。独特的民族身份和民族心理描述着独特的家族沧桑巨变,贵族子弟的灵魂见诸笔端,家族文化的丑恶之花跃然纸上,同时作家也希冀提炼出可以传承的民族精神共同体。立足当下,感怀历史,哀而不伤,豁达大度。
长篇小说《状元媒》论述了满清贵族金家将近一个世纪的兴衰浮沉,透过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的命运映照出中国从辛亥革命到新世纪的世事变幻和人情冷暖。金家的命运坎坷、七舅爷的大起大落及其子青雨的屈辱、实业家王国甫的痛苦与无奈,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放置在国家和历史的洪流中,浓厚的满族文化和京味文化水乳交融,气势磅礴,震古烁今。《状元媒》在特殊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把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深刻地诠释出来,那百般的人生滋味,那深切的家国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赋予了作品言有尽意无穷的力量。
二、底层人民的代表性诠释
作为皇族后裔的叶广芩,在书写家族史的过程中,笔触也多次涉及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与命运。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尤其不能忽略的是,叶广芩的底层意识直接地来源于她的母亲,她的姥姥和舅舅。姥姥家住在父亲眼里的“穷杂之地”,那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用叶广芩自己是话说就是,“不管怎么说,那里给予我的是另一个生活侧面,是小百姓的柴米油盐,是小门小户的喜怒哀乐,是高雅之外的平常,是阳春白雪们所排斥的下里巴人,这无形中形成了我生命中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以为我所经历过的就是温文尔雅、雍容华贵,再没有其他了。其实错了。” 【3】
《豆汁记》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莫姜的底层小人物,十一岁便被选入宫,不过是宫里的一个打点太妃用膳的普通宫女,二十八岁嫁给御厨刘成贵,苦难的婚姻让她饱尝挫折与艰辛;因为感念叶家的救命收留之恩,在叶家为仆二十年,专职做饭,在艰难的岁月里,因了刘成贵那随时供应的豆汁,年迈的父亲才得以生活下來,刘成贵的豆汁也救了我们。文革期间,不堪凌辱,与瘫痪的丈夫刘成贵一起自杀。
叶广芩曾动情地说:“老太太无儿无女,悲苦一生,命运坎坷,除了厨艺之外,让我敬佩的就是她的平淡随和。仔细回想,我竟从未听到过她的抱怨,无论对别人还是自己,无论对命运还是人生。她默默地活着,默默地操作着,在自己的天地里,那个天地对她来说广阔无垠。”【4】以德报怨的莫姜可以原谅丈夫的典卖和伤害,并在丈夫瘫痪时悉心照顾。虽然命运一再捉弄欺凌,然而她对待人生的态度又深刻显现出一个下层妇女的荣辱不惊、宅心仁厚,这正是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萃取出的生命底色和精神传统。
底层书写,是现实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叶广芩秉承这样的写作精神,在作品中窥探人物的心灵世界,挖掘生命的美丽光华。在人类精神层面来说,贵族精神与平民精神的一脉相承的,并不背离。叶广芩作为少数民族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就在于她把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生活艺术地展现出来,塑造具有独特生命体验的人物,真实地反映在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看问题、感受、思想与表达的方式”,揭露最核心的生活真谛,从而启发人们对现实人生和客观世界产生新的体会、思考。
叶广芩在家族题材小说描写中的过人之处就是将民族性展示纳入人物命运史,在家族题材中展示多种人生境遇,传达作家对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人类命运的看法及反思。果戈里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夫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5】”小说中的民族精神充满血和肉。而不是抽象的说辞。
叶广芩的家族小说具有民族性的理性自觉,但并没有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话语中自说自话,而是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民族性态度,具有家国一体的豪迈气概及对天下苍生的博大关怀。
参考文献:
[1]叶广芩.《状元媒》.北京:北京七月文艺出版社,2012.
[2]叶广芩.《采桑子》.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3]叶广芩.《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4]叶广芩.《平淡豆汁》,《小说月报》.2008,(5).
[5]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文学理论学习资料》.北京大学出社.1981,(587).
【关键词】:叶广芩;民族性;家族小说;
爱新觉罗家族统治并延续了大清王朝二百九十六年的基业。族辛亥革命后叶广芩的的爱新觉罗家族改性金。父亲承袭爵位,有着“镇国将军”从一品的头衔,并且活到了建国以后,还当上了政协委员。
叶广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小格格”,形成了常人无法比拟的家族文化心理。独特的家族出身和文化教养耳濡目染地在一个孩子心里留下了对于世事变幻切肤的心灵感受,作品中非亲身亲历不可得的细节及蕴含其中的情愫与文化底蕴都是这种情感积淀的自然流露。那种气质,那种神韵,那种区别于其他的文化氛围,是作家的生命体验。在《状元媒》后记中叶广芩也曾谈及到此,“北京是我的故乡,有了一把年纪,便常常地怀念儿时的北京,京畿之地文学素材丰富,随手拾来不用修整便是一篇不错的故事,内中饱含了北京人的酸甜苦辣,也饱含了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儿时铸就的性格即便是走南闯北,即便是鬓间白发丛生,也是无法改变的。这是生活的馈赠,命运的烙印。”【1】。
长篇小说《采桑子》和《状元媒》是叶广芩家族题材小说的集中展示,人物涵盖了旗人上层及底层民众。
一、旗人上层的多切面描述
《采桑子》原本是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一篇词作。叶广芩借用了其中的内容用作自己小说的结构框架,为的是沿用词作中传递出来的悲凉低沉的艺术感染力。这部作品涉及到了金家七男七女的人生故事,当然也包括了叶广芩自己。这些故事貌似没有关联,实则相互映衬,生动而又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庞大的家族命运史及各个相关人物的人生履历。
金家子女十四人,七男七女,伴随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不复存在,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颓废堕落。封建家族中的子女,言行必须符合规矩,万不可越雷池半步,否则将受到严厉甚至是无情的制裁,这只为了是维护其大家族的尊严和脸面。这面子即便得以挽回,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且在风雨飘摇世道巨变的民国年代,多半是无以挽回的尴尬,是“倒驴不倒架”的荒唐可笑。
最另类的便是五儿子金舜锫,堂堂的贵族少爷却总是一副乞丐模样。提笼架鸟,吃喝嫖赌,放浪形骸。纨绔的贵族子弟,游戏人生嘲笑人生,良好的文化教育在时代动荡的背景下荡然无存,让人唏嘘不已。
美得人间难有的二姐金舜镅,原本是父亲是掌上明珠。因为执意要嫁予商人沈瑞方,被父亲扫地出门。一母同胞的三哥舜錤即便是在舜镅死后都不去吊唁,夙愿难消,竟至拒孝悌于门外,置手足而不顾。一生等待金家人谅解的二姐,到死都未能遂愿,反倒是我这个素未谋面的金小妹前去吊唁。
“中国几千年建起来的道德观、价值观,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骨髓中,背叛也好,维护也好,修正也好,变革也好,惟不能堕落。”【2】叶广芩带着这样的写作初衷,试图在厚重而沧桑的家族文化背景下,探讨现实人生、历史掌故,使二者在极具情感的文字中各自彰显又相互衬托,形成强大的艺术张力。独特的民族身份和民族心理描述着独特的家族沧桑巨变,贵族子弟的灵魂见诸笔端,家族文化的丑恶之花跃然纸上,同时作家也希冀提炼出可以传承的民族精神共同体。立足当下,感怀历史,哀而不伤,豁达大度。
长篇小说《状元媒》论述了满清贵族金家将近一个世纪的兴衰浮沉,透过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的命运映照出中国从辛亥革命到新世纪的世事变幻和人情冷暖。金家的命运坎坷、七舅爷的大起大落及其子青雨的屈辱、实业家王国甫的痛苦与无奈,把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放置在国家和历史的洪流中,浓厚的满族文化和京味文化水乳交融,气势磅礴,震古烁今。《状元媒》在特殊的民族文化氛围中,把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深刻地诠释出来,那百般的人生滋味,那深切的家国情怀,有机地融为一体,赋予了作品言有尽意无穷的力量。
二、底层人民的代表性诠释
作为皇族后裔的叶广芩,在书写家族史的过程中,笔触也多次涉及到了下层民众的生活与命运。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尤其不能忽略的是,叶广芩的底层意识直接地来源于她的母亲,她的姥姥和舅舅。姥姥家住在父亲眼里的“穷杂之地”,那里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用叶广芩自己是话说就是,“不管怎么说,那里给予我的是另一个生活侧面,是小百姓的柴米油盐,是小门小户的喜怒哀乐,是高雅之外的平常,是阳春白雪们所排斥的下里巴人,这无形中形成了我生命中另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以为我所经历过的就是温文尔雅、雍容华贵,再没有其他了。其实错了。” 【3】
《豆汁记》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莫姜的底层小人物,十一岁便被选入宫,不过是宫里的一个打点太妃用膳的普通宫女,二十八岁嫁给御厨刘成贵,苦难的婚姻让她饱尝挫折与艰辛;因为感念叶家的救命收留之恩,在叶家为仆二十年,专职做饭,在艰难的岁月里,因了刘成贵那随时供应的豆汁,年迈的父亲才得以生活下來,刘成贵的豆汁也救了我们。文革期间,不堪凌辱,与瘫痪的丈夫刘成贵一起自杀。
叶广芩曾动情地说:“老太太无儿无女,悲苦一生,命运坎坷,除了厨艺之外,让我敬佩的就是她的平淡随和。仔细回想,我竟从未听到过她的抱怨,无论对别人还是自己,无论对命运还是人生。她默默地活着,默默地操作着,在自己的天地里,那个天地对她来说广阔无垠。”【4】以德报怨的莫姜可以原谅丈夫的典卖和伤害,并在丈夫瘫痪时悉心照顾。虽然命运一再捉弄欺凌,然而她对待人生的态度又深刻显现出一个下层妇女的荣辱不惊、宅心仁厚,这正是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萃取出的生命底色和精神传统。
底层书写,是现实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叶广芩秉承这样的写作精神,在作品中窥探人物的心灵世界,挖掘生命的美丽光华。在人类精神层面来说,贵族精神与平民精神的一脉相承的,并不背离。叶广芩作为少数民族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就在于她把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生活艺术地展现出来,塑造具有独特生命体验的人物,真实地反映在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看问题、感受、思想与表达的方式”,揭露最核心的生活真谛,从而启发人们对现实人生和客观世界产生新的体会、思考。
叶广芩在家族题材小说描写中的过人之处就是将民族性展示纳入人物命运史,在家族题材中展示多种人生境遇,传达作家对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人类命运的看法及反思。果戈里说:“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夫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5】”小说中的民族精神充满血和肉。而不是抽象的说辞。
叶广芩的家族小说具有民族性的理性自觉,但并没有在狭隘的民族主义话语中自说自话,而是采取了一种开放的民族性态度,具有家国一体的豪迈气概及对天下苍生的博大关怀。
参考文献:
[1]叶广芩.《状元媒》.北京:北京七月文艺出版社,2012.
[2]叶广芩.《采桑子》.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3]叶广芩.《没有日记的罗敷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4]叶广芩.《平淡豆汁》,《小说月报》.2008,(5).
[5]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文学理论学习资料》.北京大学出社.198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