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使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多种困难和竞争压力。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我校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结构等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得益于我校从领导管理方面、师德师风方面和制度方面采取的保障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师资队伍质量,我校科学规制了“十二·五”规划,不断完善我校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关键词:保障机制 高校 师资队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校迅速发展之际,高等教育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新教育观念,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师资是高校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保持优质的师资队伍也成为大学人才人事工作的核心。
1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的状况及特点
截止2010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现有毕业于国内外156所高校的教职工1049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40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8.89%;学校师资队伍经过期间的规划和建设,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结构等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取得初步成效。
1.1 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规模上保持适度、合理的增长,结构上更加合理,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及管理的正常运转。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抓引进,一方面抓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专任教师由2005年560人增加到2010年的872人,增幅达55.71%(见表1)。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二分之一,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体。生师比基本保持稳定。师资队伍在规模、数量上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1.2 高学历教师比重稳步增长。截止到2010年11月,我校专任教师共872人,其中博士152人、硕士400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43%和45.87%,与“十一·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博士的增幅达533.3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由2005年的44.29%增加到现在的63.3%(表1)。整个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的比重得到稳步增长。
1.3 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教授人数由2005年的49人增加到现在的162人,增幅达230.61%,副教授人数由2005年的166人增加到现在的296人,增幅达78.31%,教授、副教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52%(表1)。通过发展,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得到了提高。
1.4 人才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国家优秀教师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7人,“国贴”、“省突”、“省贴”教师2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高校学科带头5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54人
2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相对的渐进过程,建设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与大学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及其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办学特色有关。师资队伍建设一靠资源,二靠制度。资源短缺是每个大学面临的同样问题。好的制度可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从而克服资源短缺的不足。
总结分析云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强化了以下几处方面的保障措施: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领发展。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学校党委、行政始终贯彻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师资队伍建设置于根本性的地位,认真抓实。多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规律的研究,及时总结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更新观念,以围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引进、培养、用好高层次人才为主线,以培养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手段,以搭建人才发展环境为平台,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做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与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相统一,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遵循“立足于培养,着眼于提高,有选择引进,激励现有人才活力”的方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二是坚持与学科建设的需求相适应,结合学校学科、专业规划,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发挥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扶持潜力学科,促进师资队伍在各学科专业上的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的平台。学校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转变激励机制,让有才华的人有作为,让有贡献的人有发展,使优秀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是坚持德才兼备,业务与师德并重,教学科研兼顾,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五是坚持统筹兼顾,重点建设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质量的统一,注重师资队伍与其它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在教学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自觉性。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政治思想、教态仪表、教学手段等方面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保障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在教学日常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大力表彰和奖励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促使广大教师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优良的师德师风造就了名师,树立了典范,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3 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为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提出了“1234567”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是确立一个理念,即牢固树立“人才强校”理念,通过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从而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2”是发挥校、院两级职能,充分调动校、院两级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3”是建设三支队伍,即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引领学校发展;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名师队伍,支撑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有发展后劲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4”是强化四项举措,即搞好组织和协调,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建设工程,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深化改革,转变激励机制、调整分配结构,倾斜教学、科研队伍;业务建设和师德建设并重,实现“两手抓、两手硬”。“5”是体现五个优先,即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工作优先、政策优先、投入优先、分配优先、服务优先,全面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6”是实现六个到位,即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目标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服务管理到位,促进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发展。“7”是调理七个关系,即进一步调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与特色兴校的关系;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关系;培养、使用与引进人才的关系;个人、团队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近期、中期与远景规划的关系以及师资队伍、管理队伍与服务保障队伍的关系,促进师资队伍实现了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校师资队伍面临着严峻挑战:第一,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要求相比,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在学科之间的分布还不平衡、数量上还有不足。第三,与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相比,我校师资队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今后一段时间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科学规制“十二.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按照《云南民族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我校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学院意见的基础上,立足民大实际,结合学科特色,突出长远发展,科学编制了“十二.五”规划。
3.1 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扩规模、调结构、提质量、上水平、出效益的原则,稳定现有人才,激励优秀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按照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要求,经过五年的建设,到“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末,全校教职工达2000人左右,专任教师总量达1540人左右,使我校生师比控制在18:1以下,教学、科研和教学辅助人员占学校人员总数的70%以上;职称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在全校教师中,教授达300名左右,副教授480名左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60%以上;教师中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博士和硕士学历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博士450名左右,占专任教师30%左右。培养或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10名以上,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达3名左右,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数量达15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达15名左右。
3.2 主要措施
3.2.1 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全员岗位履职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健全全员岗位履职考核制度,强化岗位聘后管理。分类确定各学院的教师编制和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职数,明确各类岗位职责,科学、严格和规范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及考核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激励与约束并存,竞争与合作协调的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同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有序竞争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2.2 加大经费投入,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要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设立引进人才、教师培养等专项经费,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需要。通过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科研配套费、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紧缺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3.2.3 整合资源,促进学科间交流与融合,积极探索综合大学教师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要通过学科调整等途径,跨学科、跨学院整合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组建以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团队和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的教学团队,争取以团队的力量竞争更大的科研项目,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跨学科人才。进一步充实与平衡各学科、专业的教学力量,加强教学经验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3.2.4 以人为本,营造人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在全校范围要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意识,建立尊重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的关系,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气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能,变人才拥有优势为人才产出优势。从鼓励人才、稳定队伍出发,重点奖励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学术成果丰厚、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做到重贡献、重绩效、树典范,激励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2.5 实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责任。
各学院要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实际,制定本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学校建立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实施绩效评价和考核。通过学校与学院签订师资队伍建设责任书的形式,把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配置学院办学资源和干部晋升职务、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服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武汉科技大学人事处2008年10月
[2]《完善机制保障优化师资配置—北京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思考》刘波戴长亮孙赵君《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年第一期
[3]《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云南民族大学人事处
关键词:保障机制 高校 师资队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高校迅速发展之际,高等教育需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新教育观念,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师资是高校最具核心竞争力的资源。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保持优质的师资队伍也成为大学人才人事工作的核心。
1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的状况及特点
截止2010年11月,云南民族大学现有毕业于国内外156所高校的教职工1049人,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40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38.89%;学校师资队伍经过期间的规划和建设,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结构等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并取得初步成效。
1.1 教师队伍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规模上保持适度、合理的增长,结构上更加合理,保证了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及管理的正常运转。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抓引进,一方面抓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专任教师由2005年560人增加到2010年的872人,增幅达55.71%(见表1)。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二分之一,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的主体。生师比基本保持稳定。师资队伍在规模、数量上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1.2 高学历教师比重稳步增长。截止到2010年11月,我校专任教师共872人,其中博士152人、硕士400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43%和45.87%,与“十一·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博士的增幅达533.3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由2005年的44.29%增加到现在的63.3%(表1)。整个教师队伍中高学历教师的比重得到稳步增长。
1.3 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教授人数由2005年的49人增加到现在的162人,增幅达230.61%,副教授人数由2005年的166人增加到现在的296人,增幅达78.31%,教授、副教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52%(表1)。通过发展,学校的综合竞争实力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得到了提高。
1.4 人才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培养计划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国家优秀教师4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7人,“国贴”、“省突”、“省贴”教师25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高校学科带头5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54人
2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相对的渐进过程,建设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与大学所处时代和社会背景及其自身所处发展阶段和办学特色有关。师资队伍建设一靠资源,二靠制度。资源短缺是每个大学面临的同样问题。好的制度可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从而克服资源短缺的不足。
总结分析云南民族大学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强化了以下几处方面的保障措施: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领发展。
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学校党委、行政始终贯彻人才强校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师资队伍建设置于根本性的地位,认真抓实。多年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数量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规律的研究,及时总结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经验和新方法,更新观念,以围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引进、培养、用好高层次人才为主线,以培养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手段,以搭建人才发展环境为平台,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始终做好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与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相统一,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学校遵循“立足于培养,着眼于提高,有选择引进,激励现有人才活力”的方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二是坚持与学科建设的需求相适应,结合学校学科、专业规划,科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发挥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扶持潜力学科,促进师资队伍在各学科专业上的协调发展。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的平台。学校通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转变激励机制,让有才华的人有作为,让有贡献的人有发展,使优秀的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四是坚持德才兼备,业务与师德并重,教学科研兼顾,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五是坚持统筹兼顾,重点建设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质量的统一,注重师资队伍与其它队伍建设相结合,不断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
2.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在教学中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自觉性。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政治思想、教态仪表、教学手段等方面规范教师的行为举止,保障师德师风建设体现在教学日常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大力表彰和奖励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促使广大教师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优良的师德师风造就了名师,树立了典范,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3 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实施跨越式发展的五年。为确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提出了“1234567”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是确立一个理念,即牢固树立“人才强校”理念,通过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从而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2”是发挥校、院两级职能,充分调动校、院两级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3”是建设三支队伍,即建设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引领学校发展;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名师队伍,支撑学校的发展;建设一支有发展后劲的教学科研骨干队伍,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4”是强化四项举措,即搞好组织和协调,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建设工程,全面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深化改革,转变激励机制、调整分配结构,倾斜教学、科研队伍;业务建设和师德建设并重,实现“两手抓、两手硬”。“5”是体现五个优先,即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工作优先、政策优先、投入优先、分配优先、服务优先,全面提升教师的主体地位。“6”是实现六个到位,即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目标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服务管理到位,促进师资队伍又好又快发展。“7”是调理七个关系,即进一步调理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与特色兴校的关系;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关系;培养、使用与引进人才的关系;个人、团队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近期、中期与远景规划的关系以及师资队伍、管理队伍与服务保障队伍的关系,促进师资队伍实现了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我校师资队伍面临着严峻挑战:第一,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要求相比,我校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有待进一步优化。第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在学科之间的分布还不平衡、数量上还有不足。第三,与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相比,我校师资队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今后一段时间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开拓创新,突出特色,科学规制“十二.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和《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按照《云南民族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我校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学院意见的基础上,立足民大实际,结合学科特色,突出长远发展,科学编制了“十二.五”规划。
3.1 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扩规模、调结构、提质量、上水平、出效益的原则,稳定现有人才,激励优秀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按照学校办学规模的发展要求,经过五年的建设,到“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末,全校教职工达2000人左右,专任教师总量达1540人左右,使我校生师比控制在18:1以下,教学、科研和教学辅助人员占学校人员总数的70%以上;职称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在全校教师中,教授达300名左右,副教授480名左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60%以上;教师中的学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博士和硕士学历教师占全体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博士450名左右,占专任教师30%左右。培养或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达10名以上,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达3名左右,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数量达15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达15名左右。
3.2 主要措施
3.2.1 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全员岗位履职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完善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健全全员岗位履职考核制度,强化岗位聘后管理。分类确定各学院的教师编制和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岗位职数,明确各类岗位职责,科学、严格和规范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及考核制度。努力创造一个激励与约束并存,竞争与合作协调的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同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倾斜,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有序竞争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2.2 加大经费投入,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要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的投入,设立引进人才、教师培养等专项经费,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需要。通过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科研配套费、住房补贴等优惠政策,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紧缺人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3.2.3 整合资源,促进学科间交流与融合,积极探索综合大学教师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要通过学科调整等途径,跨学科、跨学院整合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组建以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团队和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的教学团队,争取以团队的力量竞争更大的科研项目,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跨学科人才。进一步充实与平衡各学科、专业的教学力量,加强教学经验与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3.2.4 以人为本,营造人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在全校范围要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意识,建立尊重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引进人才和稳定人才的关系,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健康的学术气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能,变人才拥有优势为人才产出优势。从鼓励人才、稳定队伍出发,重点奖励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学术成果丰厚、教学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做到重贡献、重绩效、树典范,激励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3.2.5 实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责任。
各学院要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本学院学科、专业实际,制定本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学校建立各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实施绩效评价和考核。通过学校与学院签订师资队伍建设责任书的形式,把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配置学院办学资源和干部晋升职务、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充分发挥和调动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服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武汉科技大学人事处2008年10月
[2]《完善机制保障优化师资配置—北京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思考》刘波戴长亮孙赵君《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8年第一期
[3]《云南民族大学师资队伍“十二·五”规划》云南民族大学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