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吉安是个出人才的地方。
拿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的一次殿试来说,一甲前三名:第一名王艮,第二名胡广,第三名李贯,都是江西吉安人。按说,状元非王艮莫属,但有大臣认为王艮相貌对不起观众,不是理想人选。皇帝朱允炆对此事高度重视,他宣第二名胡广和第三名李贯上殿,他要亲自目测后定夺。胡广动作快,接到圣旨,连忙赶了去。胡广的堂堂相貌,让朱允炆一眼看中,不等另一位相貌也不差的李贯上殿,就钦点胡广为状元。
只是朱允炆对“胡广”这个名字很不满,“胡”通常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即胡人,怎么能让胡人“广大”呢?不过,与相貌相比,名字是小事,因为那时不能整容,相貌不能改,名字还是可以改的,于是朱允炆赏了胡广一个新名字:胡靖。这个“靖”字改得有水平,意思是要将胡人“平定肃清”的意思。这样,那位形象欠佳的王艮只好屈居榜眼了。
朱允炆的江山没坐几天,他叔父朱棣就急不可耐地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从北京打到南京,朱允炆的帝位眼看保不住了。他手下的大臣们群情激奋,纷纷表示忠于一主,不可失节,发表誓死宣言的人不少,比如那位被朱允炆撤了状元的王艮,对老婆孩子告别说:“食人之禄,死人之事。我不能活了!”
在金陵被攻破的前一天晚上,解缙、胡广、吴溥、王艮这几位江西吉安老乡,聚集在吴溥家里商量对策。解缙正义凛然陈说大义,胡广也不甘落后,慷慨激昂,说是如果朱棣打进来,就以身殉国,绝对效忠,只有王艮独自不说话,默默流泪。
各人散去之后,吴溥的儿子对他父亲说:“胡叔能死的话,是大好事啊!”但父亲吴溥说:“胡叔死不了,要死的只有你王叔!”吴溥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隔壁的胡广对家人叮嘱道:“外面乱得很,要将猪看好!”吴溥苦笑着对儿子说:“你看胡叔连一头猪都舍不得,会舍得自己的命吗?”过了一会儿,也是与吴溥家相邻的王艮家传来了哭声,原来,王艮一回家就喝毒酒自尽了。后来解缙飞快出城投降了朱棣,而且还顺便推荐了他的老乡胡广。胡广在朱棣面前的表现是“召至,叩头谢”,可以说够恭顺的了。
这是《明史·王艮》里记载的事情,明代学者尹直的《謇斋琐缀录》记载的稍有不同。也是说解缙、胡广、金幼孜与杨士奇、周是修等人,在朱棣的大军即将破城之际,约好了时间去死,而到了该死的时候,这解缙心里不踏实,派人去察看胡广的动静,发现胡广在问家里人猪喂了没有。解缙听后笑着说:“连一头猪都舍不得,哪里会舍得自己的命?”这几人当中,只有周是修自缢而死。后来,杨士奇为周是修作传,竟对周是修的儿子说:“如果我同你的父亲一起死了,谁为他作传呢!”
以现代的观念来看,王艮、周是修为旧主而死,也不见得死得多么伟大,弄不懂的是解缙、杨士奇、胡广,既然早就没有为旧主殉身的打算,为什么演起“忠义之戏”来,一个比一个逼真,一个比一个“牛皮”呢?
两则史料里,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胡广对猪的关心,这个小小的细节透露的信息耐人寻味。不由想到明朝末年的另一件事,明军将领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绝食等死,拒不投降,他的老朋友范文程受皇太极之命前去劝降,范文程也没有劝降成功,但他回来之后向皇太极报告了一个细节:“我和洪承畴聊天时,房梁上的灰土落在他的衣服上,他赶忙掸掉了。一件衣服都如此珍惜,他能舍得死吗?”皇太极一听,这里头还真有戏,于是亲自前去看望洪承畴,解下貂皮大衣为他穿上:“先生是否觉得暖和多了?”洪承畴对皇太极感激涕零:“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然后顺坡下驴,降了大清。
胡广关心猪是否吃饱,和洪承畴关心衣服是否干净,都是细微的动作,细节虽小,却决定着一个人的大方向。
胡广、杨士奇、解缙、金幼孜、周是修等人曾经义结金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当中,只有周是修没有信守诺言,他“提前”以身殉国,死在了前头,其他四位不像他那样死脑筋,跟着新皇帝朱棣吃香喝辣,照样活得挺滋润。
胡广和解缙的关系很铁,按朱棣的说法,他们两个人是“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朱棣决定让他们亲上加亲,有一次对他们两人说:“解缙有个儿子,胡广可以将女儿嫁给解缙的儿子!”胡广连忙叩首禀告:“臣的妻子正怀着孕,还不知是男是女呢。”朱棣十分有把握地说:“肯定是女的啦!”果然,胡广的老婆生了个女孩。两家于是定下婚约。
后来解缙获罪被关进大牢,他的儿子解祯亮也被流放到辽东,老滑头胡广又一次露出了他自私自利的“骑墙”本性,他想解除婚约。哪知他女儿不干,还割下一只耳朵发誓说:“女儿薄命之婚,是皇上做主,您也是当面答应过的,现在反悔,我就只有一死了!”女儿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给了胡广一记响亮的耳光。此事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纷纷非议胡广,赞扬其女。
等到解缙的儿子解祯亮被赦还后,胡广的这个女儿终于嫁给了他。
胡广贪生怕死,背信弃义,确实为人不齿。但平心而论,他也还是有“优点”的,至少,他没有处心积虑地害过人,没有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所以他虽然非常世俗,但还算不上坏。可怜的是,他那么怕死,也只活了四十九岁。
编辑/梁宇清
拿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的一次殿试来说,一甲前三名:第一名王艮,第二名胡广,第三名李贯,都是江西吉安人。按说,状元非王艮莫属,但有大臣认为王艮相貌对不起观众,不是理想人选。皇帝朱允炆对此事高度重视,他宣第二名胡广和第三名李贯上殿,他要亲自目测后定夺。胡广动作快,接到圣旨,连忙赶了去。胡广的堂堂相貌,让朱允炆一眼看中,不等另一位相貌也不差的李贯上殿,就钦点胡广为状元。
只是朱允炆对“胡广”这个名字很不满,“胡”通常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即胡人,怎么能让胡人“广大”呢?不过,与相貌相比,名字是小事,因为那时不能整容,相貌不能改,名字还是可以改的,于是朱允炆赏了胡广一个新名字:胡靖。这个“靖”字改得有水平,意思是要将胡人“平定肃清”的意思。这样,那位形象欠佳的王艮只好屈居榜眼了。
朱允炆的江山没坐几天,他叔父朱棣就急不可耐地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从北京打到南京,朱允炆的帝位眼看保不住了。他手下的大臣们群情激奋,纷纷表示忠于一主,不可失节,发表誓死宣言的人不少,比如那位被朱允炆撤了状元的王艮,对老婆孩子告别说:“食人之禄,死人之事。我不能活了!”
在金陵被攻破的前一天晚上,解缙、胡广、吴溥、王艮这几位江西吉安老乡,聚集在吴溥家里商量对策。解缙正义凛然陈说大义,胡广也不甘落后,慷慨激昂,说是如果朱棣打进来,就以身殉国,绝对效忠,只有王艮独自不说话,默默流泪。
各人散去之后,吴溥的儿子对他父亲说:“胡叔能死的话,是大好事啊!”但父亲吴溥说:“胡叔死不了,要死的只有你王叔!”吴溥的话还没说完,就听见隔壁的胡广对家人叮嘱道:“外面乱得很,要将猪看好!”吴溥苦笑着对儿子说:“你看胡叔连一头猪都舍不得,会舍得自己的命吗?”过了一会儿,也是与吴溥家相邻的王艮家传来了哭声,原来,王艮一回家就喝毒酒自尽了。后来解缙飞快出城投降了朱棣,而且还顺便推荐了他的老乡胡广。胡广在朱棣面前的表现是“召至,叩头谢”,可以说够恭顺的了。
这是《明史·王艮》里记载的事情,明代学者尹直的《謇斋琐缀录》记载的稍有不同。也是说解缙、胡广、金幼孜与杨士奇、周是修等人,在朱棣的大军即将破城之际,约好了时间去死,而到了该死的时候,这解缙心里不踏实,派人去察看胡广的动静,发现胡广在问家里人猪喂了没有。解缙听后笑着说:“连一头猪都舍不得,哪里会舍得自己的命?”这几人当中,只有周是修自缢而死。后来,杨士奇为周是修作传,竟对周是修的儿子说:“如果我同你的父亲一起死了,谁为他作传呢!”
以现代的观念来看,王艮、周是修为旧主而死,也不见得死得多么伟大,弄不懂的是解缙、杨士奇、胡广,既然早就没有为旧主殉身的打算,为什么演起“忠义之戏”来,一个比一个逼真,一个比一个“牛皮”呢?
两则史料里,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胡广对猪的关心,这个小小的细节透露的信息耐人寻味。不由想到明朝末年的另一件事,明军将领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绝食等死,拒不投降,他的老朋友范文程受皇太极之命前去劝降,范文程也没有劝降成功,但他回来之后向皇太极报告了一个细节:“我和洪承畴聊天时,房梁上的灰土落在他的衣服上,他赶忙掸掉了。一件衣服都如此珍惜,他能舍得死吗?”皇太极一听,这里头还真有戏,于是亲自前去看望洪承畴,解下貂皮大衣为他穿上:“先生是否觉得暖和多了?”洪承畴对皇太极感激涕零:“这真是老天选定的明主啊!”然后顺坡下驴,降了大清。
胡广关心猪是否吃饱,和洪承畴关心衣服是否干净,都是细微的动作,细节虽小,却决定着一个人的大方向。
胡广、杨士奇、解缙、金幼孜、周是修等人曾经义结金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当中,只有周是修没有信守诺言,他“提前”以身殉国,死在了前头,其他四位不像他那样死脑筋,跟着新皇帝朱棣吃香喝辣,照样活得挺滋润。
胡广和解缙的关系很铁,按朱棣的说法,他们两个人是“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朱棣决定让他们亲上加亲,有一次对他们两人说:“解缙有个儿子,胡广可以将女儿嫁给解缙的儿子!”胡广连忙叩首禀告:“臣的妻子正怀着孕,还不知是男是女呢。”朱棣十分有把握地说:“肯定是女的啦!”果然,胡广的老婆生了个女孩。两家于是定下婚约。
后来解缙获罪被关进大牢,他的儿子解祯亮也被流放到辽东,老滑头胡广又一次露出了他自私自利的“骑墙”本性,他想解除婚约。哪知他女儿不干,还割下一只耳朵发誓说:“女儿薄命之婚,是皇上做主,您也是当面答应过的,现在反悔,我就只有一死了!”女儿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给了胡广一记响亮的耳光。此事引起极大的轰动,人们纷纷非议胡广,赞扬其女。
等到解缙的儿子解祯亮被赦还后,胡广的这个女儿终于嫁给了他。
胡广贪生怕死,背信弃义,确实为人不齿。但平心而论,他也还是有“优点”的,至少,他没有处心积虑地害过人,没有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所以他虽然非常世俗,但还算不上坏。可怜的是,他那么怕死,也只活了四十九岁。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