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助力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性思考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gsdr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当下教育的热词“核心素养”,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高中美术教学最重要紧迫的教育任务。本文通过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倡导学生做课堂笔记的实践,较好地落实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鉴赏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宽知识视野、陶冶情操。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 课堂笔记 有效性
  “不梦长安公卿,而梦浮萍池上之客。这是哪位文人画家的生命哲学思想?”“金农”高二(17)班的同学很自信又很整齐地回答。然而,同样的问题在高二(8)班的情况出入较大,当问题一出,大部分学生的表情先是两眼放光,但忽而又迷惑:“那个、那个……清代扬州八怪……。”他们不能准确地说出金农的名字。同一问题,同一老师的课,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这就与本文关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课堂实效性研究——课堂笔记的作用息息相关了。
  一、美术鉴赏课现状分析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普通高中艺术课程的必修课。由于这门课因为没有高考压力,常被看视为仅仅是放松心情,缓减压力的课程。
  在前几年的实践中,笔者也曾写过一篇文章《心灵在这里放飞——普通高中美术课对缓减学生学习心理压力的思考》,该文章就针对如何在高中美术课中缓减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做了一些思考与尝试。但仔细一琢磨,以前的那些课学生是很开心,的确也起到缓减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但走出高中课堂,老师又留给学生什么?这几年,笔者开始深思这个问题:高中美术课的目标是以放松心情、缓减压力为主吗?或是主要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还是应该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视觉品味、拓宽知识视野、陶冶情操为主要目标?
  笔者在一次学习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华东师大钱初熹教授关于《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的研究》的专题讲座。钱教授长期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在讲座中,特别提到让她记忆犹新的一段话,那是《周末画报》总编辑邵忠说的:“记得小时候我学绘画,老师一直强调不在乎你画得如何,关键是要培养你的审美和视觉品味。虽然我最后没有选择去做一个画家,但这对于我日后从事媒体行业,特别是对视觉美感和品味的能力真是大有帮助……现在中国的博士,其审美特别是视觉品味却不如发达国家的一个普通蓝领。”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美术教育的工作者深思啊!所以,钱教授提出:“审美和视觉品味的提升,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紧迫的教育首要任务。”通过多方面的证实,美术鉴赏对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审美和视觉品味提升与长期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笔者也在高中美术课中重点开展美术鉴赏课实践。但如何让鉴赏课真实有效?一周就一课时,老师可能费尽心思设计的一堂课,上课时学生饶有兴趣,看起来很有效果。但等到第二节课(过一周后),学生却忘得一干二净。这就是本文开头出现的场景。于是笔者考虑一个实效性的问题:如何落实美术鉴赏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真正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鉴赏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是否可以在美术鉴赏课中通过提倡学生做笔记达到这个目的?
  二、美术鉴赏课做课堂笔记必要性的思考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堂学习中,要做课堂笔记是学生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常用的学习策略。但这似乎只针对考试科目而言,很少有学生会在无需书面考试的科目中主动做笔记,尤其是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更不会去做与高考无关的艺术课程笔记。但是,在一次美术鉴赏《礼仪与教化》一课后,无意中发现高二17班有个学生主动做了笔记(图1),而且还画了图,很形象。看得出学生没有特意在笔记本上记,也许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这些内容很新鲜,或是与语文或是历史有关系,所以,该学生自主记了笔记。这不正是老师想要的吗?说实话,美术课上,笔者从来没有奢望学生做笔记,所以也没有做明确要求。该学生的这一举动让笔者感动良久,也是触发了提倡学生做笔记的思考。
  心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对记笔记这个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迪·维斯塔(DiVesta)和格锐(Gray)提出编码——复习模式(Model Of Encoding-review) 。這一理论认为,记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课堂呈现的内容进行编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储存;2)运用笔记于课后或考试前的复习,有效地帮助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测验成绩的提高①。有研究认为,即使不用于复习,记笔记也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对笔记的复习能够提高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测验成绩。派颇(Peper)等人研究认为,记笔记是一个刺激产生的过程,它能促使笔记者把讲授内容和它们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记笔记增加了笔记者觉察课堂呈现信息的潜在结构的可能性,它比只听不记能提供更多的课程生成过程,这种生成的效果涉及了编码,它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长时记忆②。
  据此笔者在新一届高二的美术课上,建议学生做美术鉴赏课课堂笔记。而且大部分学生赞同这种做法,这里借用一下学生的话:“都说学子要听风声雨声读书声,看家事国事天下事。美术鉴赏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部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在笔记本上才能长久不忘。” 还有学生认为:“作为学生的角度,不做笔记,求得悠闲,谁不想?但认真想过,笔记不记确实遗忘快,鉴赏这么有意义的事,多少记一点,让以后有个大概印象,把握住量的话,笔记做一下是好的。毕竟和地理笔记一比,是小巫见大巫了……”
  由此可见,在美术鉴赏课中做一下笔记是有必要的,在对美术鉴赏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当然,美术鉴赏课的笔记与其它文化课的笔记有所不同,纯属自愿与自主选择该记的内容,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实效。
  因美术鉴赏课的特殊性,笔记该记什么?如何让笔记助力鉴赏课的课堂效果?
  三、教师丰厚的储备,才是美术鉴赏课的不竭之源
  首先,一堂课要有给学生可记的值得记的内容,学生才会心甘情愿做笔记。如何能让学生自主做笔记?这需要看你的课是否精彩,是否有着深刻的内涵。要想美术鉴赏课给学生有个长久持续性的影响,教师首先要修炼内功,丰厚储备。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一桶水。”美术鉴赏课上,内容丰富,知识含量相当丰厚。但如果不深入钻研教材,会流于表面,学生也没什么可记,或是记了也没实际意义。所以课前,教师的储备必须是满满的一桶水。要钻透教材,挖掘教学内容深层内涵,每堂课有个深刻的主题。故此,教师备课前需要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如果自己本身储备较少,就网上那点百度,搜集的资料是有限的,甚至许多还是错误的或是一面之词。如何让自己的储备丰厚起来?李苦禅曾有句名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朱熹也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一个高中美术老师,光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美术鉴赏课中是很难镇住学生的。所以,要想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有可记的内容,真正喜欢上美术鉴赏课,教师首先要学会多读书,多积累,修炼内功。
  如笔者为了上好一节鉴赏课,除了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学参考用书之外,还要去拜读与此相关的很多书籍……读完之后,脑子东西很多,很乱。这时,需要进行内化,不断整合提炼。在分析提炼的基础上,最后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切入点。经过修炼内功,再加上反复推敲琢磨,这样磨出来的精品课自然会影响并吸引学生,哪怕学到的知识不能立竿见影,就是看在老师如此用心的份上学生也会感动的。
  当课堂内容丰富而有内涵,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积极参与了课堂学习,也就会主动记笔记了。通过记笔记,学生对整堂课的脉络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再加上课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及名人、画派等经过手写一遍,自然加深了印象。到第二次上课印象就会更深刻了。(图2)是某学生的笔记。
  四、精心设计板书,为美术鉴赏课的课堂笔记把握方向
  记得笔者开始提倡学生做笔记时,曾在课堂上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了检验我们同学对鉴赏课学习的效果,期末,老师可能会做一次书面测试,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美术鉴赏课需要做一下笔记。”从那以后,突然发现在课上,所有的学生都在埋头做笔记。这是好现象吗?学生在埋头做笔记,是不是缺少思考与交流的时间?显然,这是不符合鉴赏课的特殊性的。F学生就这么反映:“笔记为了不知何时会‘突袭’的考试,我是堂堂会做的。然而翻看了一下自己的笔记,很细……细得我有些伤感……”学生的这番话值得琢磨。美术鉴赏课笔记该怎么做?肯定要有选择性地记一些,无需太多,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与交流。
  如何选择?对于没有鉴赏经验的学生来说,真不知该选择什么?也许老师讲的内容他们认为都是新鲜的,都是之前未涉及到的,都记?这是不可能的。故此,每课可否给学生一个明确的脉络,只要求记关键词,或自己感兴趣的新信息?
  于是,笔者在每堂课中,精心设计了板书,每课板书显示的基本为课堂脉络,再就是关键词,或涉及课外的新信息。要求学生选择性地记,不是漫无目的,什么都记,什么都记就失去艺术鉴赏课的那种心与心碰撞的微妙体验了。如可以记一下课本中没有的新信息、新名词、画家流派等,或是以画图式的方式记一下课堂脉络。以下为笔者设计的两课板书,如《托物寄情》(图3)。
  黑板上为学生清晰呈现出整课的思路,学生记起笔记就有选择了,甚至通过记笔记也帮助学生把握课堂内容的方向,理清思路。如《传统与现代》(图4)两个学生的笔记如下,大致内容差不多,但已经有各自的选择。
  五、“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课堂笔记助力鉴赏成效
  在美术鉴赏课中,倡导了将近一年的“课堂笔记”,学生明显改变了自己对美术鉴赏课的态度。有学生在期末心得中写道:美术鉴赏课做笔记虽说不会提高個人的画画水平,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极大地提高了个人修养。在鉴赏课上,我认识了朱耷,那个爱以象征手法画动物“白眼”的八大山人;我认识了金农,那个追求永恒的冬心先生;我认识了杜尚,那个打破了人们对艺术的狭隘认识的激进的艺术家;还有开创行动绘画的常用刷子与油漆在墙上或画布上挥洒自如激情洋溢的波洛克……另外,美术鉴赏教会我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艺术品,而不再仅局限于笔法。如果不是做过笔记,学生能如此清晰记着这些画家的名字?能让学生课后印象如此深刻?
  记得有个文科班的学生曾在课后感想中深情地写了这样几句话:“美术鉴赏不能提高我们的成绩,做笔记在某些学生和老师的眼中可有可无,甚至是浪费时间。可它对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持久的,溶在我们的生命中,看不见,摸不着。早春的花,你会驻足观赏,心有所感吗?我想我学会了。”
  美术鉴赏课中做课堂笔记的效果如何?笔者的学生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注释:
  ① Meter P V,Linda Yokoi,Michael Pressley. College Stu-dents' Theory Of Note-Taking Derived From Their Perceptions Of Note-Taking [J ] . Journal Of EducationalPsychology , 1994 , (3) : 323-334.
  ②《外国教育研究 》 2004年第8期第31卷《记笔记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实践》(孙继明)
  (缙云县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丽水)
  (丽水市教育研究院 浙江丽水)
其他文献
张瑞恒 男,11岁,现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五年级,2012年10月进入杭州临池阁书画培训中心学习书画。在这五年的学习中,我每天都接受着艺术的熏陶。自从步入这书画的殿堂,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临池阁陈华锋老师的指导下,我参加了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绩:  2015年6月,第一届“文凤堂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荣获优秀奖。  2015年8月,荣获北京素质星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儿
期刊
绘画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一线美术教师都会碰到这种情况:上美术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面对一个命题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去表现。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老师,希望能从老师身上找到答案……。很多美术教师都认为农村孩子画不好画主要原因在于生活不丰富,没有见过大 “世面”,很少能像城里娃一样有着精彩的假期生活。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农村孩子当真是没有“米”吗?其实不然,那这“米”从何而
期刊
赵乙糠 男,9周岁,现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三年级,师从陈华锋老师,2015年3月开始进入杭州临池阁书画培训中心学习书画。经过两年多的书法学习,我感受到了书法的博大精深。学好书法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释古通今,好似知识大都市中的一派田园风光,自然、质朴、宁静,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  2016年6月荣获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初赛三等奖;  2016年7月荣获第十四届中国优秀特长生艺
期刊
摘 要:“大学教育的文化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价值,摆正人在万物中的地位”。然而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艺术公选课教学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所发挥的积极影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艺术公选课要在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从而更好的发挥艺术公选课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积极作用,培养充满人文情怀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关键词:艺术 公选课 教师队伍 大学生
期刊
张思宇 《科技兴国》  慈溪市白云小学 指导老师:胡玲林  吴言蕾 《幸福中国年》  慈溪市白云小学 指导老师:胡玲林  周灏齐 《快乐童年》  慈溪市實验小学教育集团 指导老师:胡玲林等
期刊
季承业  江苏盐城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江苏省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出版有《季承业水墨画作品集》、《季承業中国画作品集》、《走近名家-----画家季承业》、《季承业丹顶鹤艺术中国画作品集》等系列画册。现为江苏省盐城市美术
期刊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代表着中小学美术学科从技能类学科定位已经向人文性质的课程转变。美术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在我们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在“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和感悟美术文化。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生动的文化情境,挖掘文化内涵  尹少淳先生认为:“美术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
期刊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漫无目的的教,美术课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副课”、“短线”,但在课改大潮中,我个人觉得当下的美术课不再是“短线”学科或是“副课”,而应是和语数英科这样的文化课有着相同教学地位的艺术类课程。美术教学培养的是在教与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能力和潜力,这样的教学目的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自己多年在一线美术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中,略谈对设计应用领域的手工制作小组合作在美
期刊
王 涛  又名泥石。祖籍安徽歙县。一九九一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曾师从刘江、章祖安、王冬龄、陈振濂、祝遂之等浙美诸先生。二OO五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课程班,导师王冬龄。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马鞍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马鞍山市太白书画院院长、书记,二级美术师。  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
期刊
在我国的中学美术基础教育中,版画的优势越来越凸显。版画中的那种自然、简潔、朴实、稚拙的美,对学生们的美育熏陶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版画教学作为中学美术社团的教学内容也是非常合适的。因为这是先思考、想象,后制作,需要绘画和手工高度结合的技法,基于中学生的好动、探奇、想象力丰富的特性,版画十分适合在中学美术社团开展教学。因为不是课程表中的常规课程,所以这个版画社团的教学还是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版画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