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模式探析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taitaiha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和随之而来的培养质量的忧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教育者的深入思考。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质量保证,但从现实情况看不容乐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表现为研究生知行脱节问题较为突出。其原因之一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了研究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把受教育者真正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把实践体验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凸显了研究生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调动了主动参与和深刻反思的积极性,为增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 实践体验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5.021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5-0081-0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要素和各个阶段的紧密衔接和相互承载。“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说是体验者的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与践行活动的结合。”同时“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而“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1]把实践体验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为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创造了充要条件,进而能够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脱节归因分析
  当前,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带来的培养质量的忧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实效性,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研究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是未来我们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这个群体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人员构成的复杂性、个体思想的活跃性、成长阶段的过渡性、学习目的的丰富性、业务水平的差异性、实践经验的缺乏性、心理特征的不定性、行为方式的独特性、个人需求的多元性。鉴于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艰巨性及复杂性,需要我们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给予高度地重视以及谨慎地研究和思考。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给高等教育乃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诸多挑战,其中知行脱节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一个现实而又棘手的问题。在诸多知行脱节产生的原因中,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过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着重基本理论教育而轻视研究生人格和谐发展需要以及个性发展需要。“在这种重思想政治课程、轻社会实践的教育过程中,高尚的思想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规范和条目,从而斩断了思想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受教育者学到的只是枯萎的思想道德语言符号和关于思想道德知识的气泡,由此造成大学生教育者知行脱节,甚至出现多重人格,在遇到现实的思想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2]
  如果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研究生知行脱节问题做一个深入剖析,其原因之一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了研究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把受教育者真正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那个种尺度和需应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3]在这里,马克思揭示了人不仅具有客观自然属性,而且具有自为性、自觉性、自主性的特点,人能够依据对客观规律和对自身把握来从事对象性活动,人活动是自由而自觉的。这些恰恰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研究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平等的主体,不只是消极地依赖教育环境被动接受教育内容的客体,并且各自相互独立,彼此相互承认,相互尊重,都具有主体性。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缺乏对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往往按照自身权威去决策和实施,严重脱离受教育者的生活和心理实际,过分依赖教育者本人的以往的经验,使得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判断选择的余地,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深入受教育者的心灵深处,受教育者如同“木偶”一般,只是作为一个“被教育”的客体,只有被动服从。这样就压抑了受教育者的创造性冲动,对教育内容毫无兴趣,剥夺了受教育者的体验性权利,从表面上看似乎达到了教育效果,但实际上更激起了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实践体验从认知主义单纯强调道德判断力的误区中走出来,关照受教育者的内心世界,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真正实现,把鲜活的生命特征赋予给受教育者,强调在把受教育者看成完整生命存在的基础上,激发内生动力,从而凸显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真正实现认知和情感的协调、融合。因此,把实践体验纳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仅可以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而且能够为解决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脱节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方式,从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一个教学环节,而真正成为研究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凸显受教育者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人的认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前提,并且人的认知总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得到提升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实践体验是认识和实践的桥梁,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检验认识、形成信念、形成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验受教育者的信念加以巩固的,通过体验受教育者的情感逐步深化,通过体验受教育者的意志得到锻炼提升,通过体验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也逐步养成。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螺旋上升的,离开了实践体验活动这个阶段,不可能使受教育者形成牢固的价值观念,也不会使受教育者形成稳定的政治思想品德。离开了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4]价值作为世界对于人、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体现了人的理性与实践活动的向度性和目的性实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的存在价值就在于通过调动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凸显其主体性。
  第一,实践体验是有目的的和自觉的教育活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者看成是思想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完美无缺的形象,不是从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出发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从感觉出发,从经验出发,完全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体的自身体验,无视受教育者个体的自身感受。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的认知程度取决于价值观、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接受。而实践体验能够以体验为媒介,把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相统一,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或教育者的主观目的要求等知识性的概念,转变成现实性的、感性的认识,使教育者的主观目的与受教育者的需要发生联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相融合,让受教育者在与社会、大自然、家庭、学校等多角度、多向交流中,启动受教育者源于内心深处的参与意识。   第二,实践体验活动是受教育者情感培养的基础。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受教育者的情感因素。实际上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人的情感是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没有实践体验便没有人与外界的接触,要想使人具有某种情感,就需要参与到能够激起这种情感的情景当中去,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感受。这种态度和感受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之源。实践体验活动是情感产生、发育、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根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他们才能够体会到存在的尊严,才能够引发受教育者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靠被动地灌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是暂时的、表面的,如果没有受教育者情感的参与、缺少受教育者自我意识探索,不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第三,实践体验活动是受教育者意志培养的关键。意志不仅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使人的行动能够一致性,它产生于实践体验过程,也发展于成于实践体验。意志可以进一步强化受教育者的自信心、主动性和果断性等心理因素,增强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产生或强化某些积极的心理成份,从而消除或者减弱松懈、索然寡味、漫不经心、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等某些消极的心理成分,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得以实现。这种正向能量的持续加强正是得益于实践体验过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定势等心理因素,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教育者正是和其他受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激发尊严,使受教育者产生更强烈、深刻的心理体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这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相比完全不同。从以往经验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和说教也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但这种刺激不能有效地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它是来自外在的,因而是软弱的,只有内生的动力才是有效的。“灌输既不是一种传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传授方法,这是因为真正的道德包括对那些可能处于冲突的价值做出审慎的决定,说它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合乎道德的教学意味着尊重个体正发展着的推理能力和对他们所学内容的评价能力”。[5]只有让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摒弃各种心理不适,在平等对话的情况下,激发自身创造性,促进他们积极的反思,显著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因此,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特设的情境,是一种新的尝试,需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
  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的实现路径
  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实践体验伴随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知、情、意、行的全过程。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只有当受教育者理解和感悟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他们内心中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是认识回归实践的过程、情感升华的过程,它需要受教育者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这个过程不受固定的教材、教室,以及空间、时间所限,以此把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内化转化为道德品质。
  第一,从提高认知入手,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较高的认知水平能够有效促进受教育者保持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正确的认知产生合理的行为动机,通过提高研究生的认知水平,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作为提高能力素质、实现个体价值的内在需要。研究生都有接受主流价值观的意识,也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但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不同,主动接受与被动接受教育的效果也不可能是相同的。知识的内化是提高认知水平的关键所在,研究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自外向内的移入的过程,而是通过发挥主体能动性在自我内部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的过程。研究生自我发展不仅是个性化的核心,亦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正是实践体验能够将个性化与社会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二,从培育情感入手,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创设条件。马克思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6]研究生的心态阳光,积极进取,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情绪就会高涨,很容易激发自身良好的行为,从而形成更稳定的优秀品质的良性循环。由于某些研究生心态异常,情绪低落的时候很难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会产生消极对抗,产生不道德行为。过分专注于抑制研究生消极情感往往会导致学生内心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要树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坚持尊重研究生主体地位、从分析动机入手、注重引导兴趣、注重情感交流、强调内化于心的原则,通过抑制和转化消极道德情感,将重心转移到激发和保护研究生的积极情感之上,通过扩大积极情感的面积来缩减消极情感所占比例,这样才能有利于研究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从培养意志入手,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验。扬雄《法言·修身》中云:“君子强学而力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意志对受教育者行动的调节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前者在于促进其积极思维,提升受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并落实在行动上;后者体现了一种心理防护反应,是主观上终止不符合预期目的行动。两个方面的调节在形式上是一个似是非是、似懂非懂的犹豫状态,内在则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研究生虽然知识层次较高,但是在成长成熟过程中仍然需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如果缺乏坚强的意志,就有可能在认识上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因此,没有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精神,就不可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到底,只有通过实践体验不断强化研究生的意志水平,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 鲁洁,王逢贤.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93-94.
  [2] 赵惜群.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9-07-23(7).
  [3][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16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5] 杨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48.
  [责任编辑:庞 达]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大学生获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途径和载体的实证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更关注日常生活和专业相关信息,对思想理论类信息关注度并不高,大学生获取思想理论信息途径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排在前两位的是网络和书籍。浏览信息和聊天交流是大学生中排在前两位的网上活动内容,大学生对网上的活动相对比较单向和被动,但很少浏览红色网站。大学生更倾向选择国际国内政策和专业书籍获取思想理论信息,在所有书籍
尿素供应不足一直是影响再生稻面积扩大、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1988年开始对氯化铵用作再生稻促芽肥和发苗肥进行了试验和示范推广。氯化铵作促芽肥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实现了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由教师为主向学生研讨、由课堂讲授向课外延伸、由传统教学手段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转变,但也存在表面化与浅层化、符号化与碎片化、呆板化与狭隘化、娱乐化与媚俗化等倾向。要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做好顶层设计,坚持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相结合。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饮茶是人体摄入氟的主要途径之一。茶树是氟高富集植物,土壤氟形态是影响茶树吸收富集氟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从化学角度(动力学方法)、生物学角度(根箱培养法)分析根系分泌有机酸对茶园土壤氟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同时,采用基于动力学原理的DGT方法,探讨DGT预测土壤氟的有效性。本研究为阐明茶树根系分泌有机酸调控土壤氟有效性的微观机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柠檬酸对茶
Fe 在地壳中含量丰富,通常以各种Fe(III)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厌氧条件下环境中的Fe(III)氧化物发生还原,并且这一过程主要是微生物介导的异化还原,即微生物以Fe(III)氧化物为
  众所周知,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之一就是它所带有的电荷可以影响土壤的电荷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即保肥供肥的能力,而影响的程度可能取决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在日益加剧,尤其是水体污染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危害,水体中重金属和一些抗生素在自然界中很难被降解,而且可以通过生物链在人体富集,从
摘 要:基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议程设置在传播领域的作用和优势,将之契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理论和知识传播过程,则可从聚焦大学生的心理关注与思考、提高理论灌输长效及锻炼和培养大学生思维判断与思考能力等方面优化教育效果。从理念上讲,作为被引用的客体,须将之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范畴,并遵循二者基本规律,以实践经验为依据,确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议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要实现议题确定、议题传播和议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