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精神病人心中都隐藏着一座花园
郭海平,53岁,中国首家精神病人艺术中心创办人。30年前,一个偶然的契机,郭海平爱上了绘画,经过数十年的辛苦打拼,最终成为了一个画家。
2005年3月,郭海平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画友,他叫刘闯,五年前患有重度抑郁症,曾多次出入精神病院。虽是精神病人,但刘闯却爱画画,朋友希望郭海平能在绘画方面给他一些提点。见面后,郭海平发现刘闯看似疯癫的外表下实际上藏着一份天智。有人曾说:“每个艺术家心里都藏着一位精神病人。”郭海平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
在朋友的帮助下,郭海平联系上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院长,希望在院里成立一个“艺术工作室”,没想到,老院长一口回绝了。为了说服院长,郭海平先后邀请国内多位知名的精神病科专家来到祖堂山精神病院论证调研。最终,院长被说服了,但只给了郭海平一个月的时间。
2006年10月10日,祖堂山精神病院“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第一天,就有200多位病人报名参加。一个月后,从200多名病人的作品中,郭海平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0幅画作,办了个小型的画展。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两个月后,病人的情绪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复。精神病患者李军更是和郭海平成了忘年交。
郭海平第一次见到李军的画时,对着一面纸上全是不规则且色彩斑斓的圆形图案一脸困惑,始终弄不明白李军画的是什么?李军用手指着画纸说:“这个是我家门口的三座大山。”
李军是南京郊区一名普通的庄稼人,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曾放弃了去城里打工的机会,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过活。
备受生活压力折磨的李军,精神开始逐渐出现混乱,后经医生诊断,李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无奈之下,家人只能将李军送往南京祖堂山精神医院接收治疗。
在和李军交谈之中,李军的笔下又诞生出一副画作,一辆俯视角度的拖拉机。“李军,你怎么会想到画一辆拖拉机,还是这个角度?”“每次邻居家的拖拉机从我家门口开过去,我会想如果有天等我赚钱了,我也买一辆。后来我天天看,就看到这辆拖拉机每天都从我的下面开过去,我能看到邻居带着帽子的头顶。”李军边和郭海平解释边不断地用手中的彩铅为这辆拖拉机上色。
在后来的三个月相处中,郭海平经常会坐在李军身边看着他作画,一条条笔直的线条勾画出各种俯视角度的重型机械,每一张画作都给郭海平一次震撼。
“他是活在天上的,用上帝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生活。他的心无时无刻都在飞翔。”郭海平这样说道。
艺术与爱改变生活
2014年5月,郭海平在政府协助下开设了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郭海平结识了一批新的患有精神病的艺术家们,大家聚在一起用绘画来舒缓内心躁动的情绪。陆涵是在郭海平看来改变最大的一位。
2014年7月,陆涵的妈妈找到郭海平:“郭老师,听说你这边可以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画画调节情绪,请问现在还收人吗?”“如果您家里有病人需要,可以随时带他来这边。”
第二天,陆涵妈妈就带着陆涵一起来到工作室。随后一个月时间,陆涵渐渐适应了每天在工作室画画的生活,原本暴躁的脾气开始好转,手中的铅笔也不再是毫无目的地画着不明所以的线条。看着陆涵的转变,陆涵妈妈感慨万分,尤为感激郭海平。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家属都带着患病的家人前来工作室寻求帮助,希望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
2014年10月,南京文化艺术节推出了一个反映中国精神病人的画展。郭海平从工作室中选出了几十幅画作,获得一致好评。同年12月,郭海平带着这些作品受邀参加在墨尔本举办的原生态艺术品展览会。
2015年2月16日,春节前夕,郭海平正在工作室里忙碌,李军在妻子的陪同下来看望他。李军的精神状态很好,他说通过这几年的画画,自己的脑子越来越清楚了,也不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了,等年后他准备回家一边画画,一边把地里的庄稼拾掇起来。
临走时,他送给郭海平一幅自己亲手画的《百花争艳》,希望大家的日子都能如这幅画般红红火火。这份暖暖的心意和生活中这些特殊的朋友,让郭海平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
郭海平,53岁,中国首家精神病人艺术中心创办人。30年前,一个偶然的契机,郭海平爱上了绘画,经过数十年的辛苦打拼,最终成为了一个画家。
2005年3月,郭海平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画友,他叫刘闯,五年前患有重度抑郁症,曾多次出入精神病院。虽是精神病人,但刘闯却爱画画,朋友希望郭海平能在绘画方面给他一些提点。见面后,郭海平发现刘闯看似疯癫的外表下实际上藏着一份天智。有人曾说:“每个艺术家心里都藏着一位精神病人。”郭海平觉得这话特别有道理。
在朋友的帮助下,郭海平联系上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的院长,希望在院里成立一个“艺术工作室”,没想到,老院长一口回绝了。为了说服院长,郭海平先后邀请国内多位知名的精神病科专家来到祖堂山精神病院论证调研。最终,院长被说服了,但只给了郭海平一个月的时间。
2006年10月10日,祖堂山精神病院“艺术工作室”正式成立。第一天,就有200多位病人报名参加。一个月后,从200多名病人的作品中,郭海平选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0幅画作,办了个小型的画展。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两个月后,病人的情绪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复。精神病患者李军更是和郭海平成了忘年交。
郭海平第一次见到李军的画时,对着一面纸上全是不规则且色彩斑斓的圆形图案一脸困惑,始终弄不明白李军画的是什么?李军用手指着画纸说:“这个是我家门口的三座大山。”
李军是南京郊区一名普通的庄稼人,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他曾放弃了去城里打工的机会,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过活。
备受生活压力折磨的李军,精神开始逐渐出现混乱,后经医生诊断,李军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无奈之下,家人只能将李军送往南京祖堂山精神医院接收治疗。
在和李军交谈之中,李军的笔下又诞生出一副画作,一辆俯视角度的拖拉机。“李军,你怎么会想到画一辆拖拉机,还是这个角度?”“每次邻居家的拖拉机从我家门口开过去,我会想如果有天等我赚钱了,我也买一辆。后来我天天看,就看到这辆拖拉机每天都从我的下面开过去,我能看到邻居带着帽子的头顶。”李军边和郭海平解释边不断地用手中的彩铅为这辆拖拉机上色。
在后来的三个月相处中,郭海平经常会坐在李军身边看着他作画,一条条笔直的线条勾画出各种俯视角度的重型机械,每一张画作都给郭海平一次震撼。
“他是活在天上的,用上帝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生活。他的心无时无刻都在飞翔。”郭海平这样说道。
艺术与爱改变生活
2014年5月,郭海平在政府协助下开设了社区原生艺术工作室。郭海平结识了一批新的患有精神病的艺术家们,大家聚在一起用绘画来舒缓内心躁动的情绪。陆涵是在郭海平看来改变最大的一位。
2014年7月,陆涵的妈妈找到郭海平:“郭老师,听说你这边可以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画画调节情绪,请问现在还收人吗?”“如果您家里有病人需要,可以随时带他来这边。”
第二天,陆涵妈妈就带着陆涵一起来到工作室。随后一个月时间,陆涵渐渐适应了每天在工作室画画的生活,原本暴躁的脾气开始好转,手中的铅笔也不再是毫无目的地画着不明所以的线条。看着陆涵的转变,陆涵妈妈感慨万分,尤为感激郭海平。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家属都带着患病的家人前来工作室寻求帮助,希望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乐土。
2014年10月,南京文化艺术节推出了一个反映中国精神病人的画展。郭海平从工作室中选出了几十幅画作,获得一致好评。同年12月,郭海平带着这些作品受邀参加在墨尔本举办的原生态艺术品展览会。
2015年2月16日,春节前夕,郭海平正在工作室里忙碌,李军在妻子的陪同下来看望他。李军的精神状态很好,他说通过这几年的画画,自己的脑子越来越清楚了,也不再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了,等年后他准备回家一边画画,一边把地里的庄稼拾掇起来。
临走时,他送给郭海平一幅自己亲手画的《百花争艳》,希望大家的日子都能如这幅画般红红火火。这份暖暖的心意和生活中这些特殊的朋友,让郭海平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