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世纪前的争议

来源 :轻兵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fresh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莫卒生于1549年4月2日,1861年考入少年军事掌校掌习,1867年毕业盾进入玻得堡炮兵学院,187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1872年进入波得堡米哈伊洛夫斯基大学学习,1875年夏氏毕业后被授予上尉军街,此后在图拉兵工厂工作了近20年。
  从1878年开始,莫卒一直效力于弹仓式步枪的设计。1891年,他借鉴了比利时工程师钠甘设计的弹仓中的某些结构,研制成功了军用弹仓式步枪,周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891年1、月25日,为表彰莫卒在弹仓式步枪研制中的突出贡献,授予其米哈伊洛夫斯基奖。
  1994年受委派担任谢斯特罗列茨克兵工厂负贵人,并被授于将级军官称号,成为炮兵委员合成员。
  1902年1月26日,莫卒因患格鲁布性肺炎逝世,享年52岁。
  
  
  比赛场上的争议
  
  1958年,莫斯科主办了一场国际射击比赛,来自26个国家的600多名选手参加了角逐。比赛规定,选手们必须使用主办方提供的步枪,以立姿,跪姿和卧姿3种姿势向300m距离上的靶板射击。而任比赛前四个月,主办方就把比春用枪和弹药提供给各代表队,以便选手熟悉武器结构和使用性能。
  此前的上一届国际射击比赛是1954年在委内瑞拉举办的,比赛使用的是委内瑞拉卡宾枪。当时的最好成绩是514环(3种姿势,各发射20发弹,即满分为600环)。而莫斯科举办的比容选用了7.62mm莫辛军用步枪。在比赛中,居然有18位选手打破了上届比赛创造的世界记录,苏联选手基里科更是打出了555环的佳绩,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赢得冠军。芬兰代表队主教练对比赛的积分提出异议,他把苏联选手刷新世界记录的原因归于使用了其本国的军用步枪,而其他国家的选手不熟悉此枪,故申请重新比赛。换言之,就是要求各代表队使用本国的军用步枪重新进行比赛。但是举办方提前四个月就给各代表队提供了练习用的步枪,如果还说是因为不够熟悉而失利,实在说不过去,更何况打破世界记录的18位选手也并不都是苏联人。
  姑且不论这场争议的最后结果,争议本身对莫辛步枪的性能又何尝不是一种赞誉?这场争议发生在1958年,距莫辛步枪研制成功已经将近70年了。在世界枪械史上,还很少有哪一支枪在如此。高寿。之年还会如此这般招人嫉妒。
  其实,关于这支枪的争议又何止这些,就连它的命名究竟是莫辛步枪,还是莫辛-纳甘步枪,在轻武器史上都是很难扯清的故事。说到这里,这支颇有些古老的步枪或许已经引起了您的兴趣。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吧!
  
  俄国弹仓式步枪曲折的发展之路
  
  在世界枪械史上,前装枪占据统治
  地位的时间超过400年。直到19世纪中叶,采用金属弹壳的定装枪弹出现,才宣告了后装枪担当主角的时代开始。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枪械的射击速度从每分钟顶多1-2发提高到10发,甚至更多。此后枪械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仅仅过了20年,即1880年代,不再需要打一发弹装一发弹的弹仓式步枪(也称连珠枪)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 惮仓式步枪采用弹仓供弹,打完一发弹后,拉动枪机使下一发弹人瞠。各个国家设计的弹仓结构和布局略有不同,有的是位于枪管下面或枪托里面的圆筒形弹仓,有的则是位于枪身中部的盒式弹仓。
  
  沙俄对弹仓式步枪的认识是比较迟钝的。在美国南北战争(1865年结束)中,斯潘塞连珠枪大出风头,之后,美国生产的M1873温彻斯特连珠枪开始远销国外,土耳其就是选购该枪的国家之一。而当时的沙俄政府刚刚完成从前装枪到后装枪的换代,正为此沾沾自喜,步枪中最新式的装备也不过是M1870伯丹二号单发装填步枪。俄土战争(1877~1878年)一开始,俄国士兵就尝到了温彻斯特连珠枪的苦头,伤亡惨重。战场上的惨败终于让沙俄政府意识到了研制弹仓式步枪的重要性。
  1878年,莫辛就开始琢磨给伯丹二号步枪装上弹仓,这也是他大学毕业来到图拉兵工厂工作后承担的第一项任务。莫辛非常熟悉伯丹二号步枪的结构,也了解其他国家弹仓式步枪的研制情况。在总军械部的许可下,他修改了伯丹二号步枪的结构,设计出独创的装在枪托内的弹仓,容弹量8发。图拉兵工厂的技师们对莫辛的设计方案加以完善后进行了靶场试验,结果表明枪托内的弹仓可以完成供弹动作。莫辛奉人的才华也受到称赞,他再接再厉,在奥拉宁鲍姆步兵军官训练学校的靶场上相继试验了近150种不同结构的弹仓,但得出的结论却不容乐观——在次序供弹过程中,下一发弹在推动上一发弹进膛的同时,很有可能损坏上一发弹的底火。明白这一点之后,莫辛认识到为伯丹二号步枪加装弹仓的道路前途无望。因此,虽然他重新设计的、装在伯丹二号步枪枪托内的12发弹仓在国内评比中颇受称赞,他还是开始着手研制全新结构的弹仓式步枪。
  1885年,莫辛设计的使用10.7mm口径枪弹(与伯丹二号步枪一样)的新式弹仓大步枪与其他样枪一起参加了靶场试验,表现良好。这一设计引起了法国李科特公司的关注,提出以60万法郎购买该枪的生产权,后来价码增加到100万,但莫辛还是婉言拒绝了李科特公司的要求,继续潜心研究,完善自己的设计。
  
  此时,枪械发展史上又经历了一次巨大飞跃。1884年,法国化学家成功发明了无烟火药。1886年,法军开始装备采用无烟火药的8mm勒伯尔步枪。无烟火药与在此之前枪弹普遍使用的黑火药相比燃速快,有利于提高弹头的初速并减少射击后的火药残渣。这些特点与弹仓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步枪的射速和威力部得以提高,促进了枪械口径从11mm减小到8-6.5mm,并简化了射击后的擦拭工作。当时技术领先的国家纷纷换装较小口径的步枪。
  俄国也决定利用无烟火药研制新的小口径枪弹和弹仓式步枪,这使此前莫丰为弹仓式步枪的研制而做的工作失去了意义。莫辛继续参加了较小口径弹仓式步枪的研制,并参照法国勒伯尔步枪的结构,很快就完成了设计,于1889年通过靶场试验。在此之前,俄国研制的采用无烟火药的3线步枪弹(线是沙俄时期的长度单位,1线=0.1英寸)已经研制成功,准备批量生产。莫辛的设计方案正是基于该弹而制定的。
  1889年底,比利时轻武器设计师纳甘到俄国推销他设计的3.15线口径弹仓式步枪。后来,为适应俄国的枪弹口径,他把口径改为3线。纳甘步枪的弹仓结构比较简单,往弹仓里装弹也比较方便。1890年1~2月,炮兵委员会对纳甘步枪和其他弹仓式步枪进行试验,每支怆射占了2500发枪弹。3月3日,委61们召开了新式步枪审查会,肯定了纳甘步枪的优点,也指出其弹仓供弹速度稍慢的不足,纳甘表示愿意改进。   莫辛设计的3线弹仓式步枪同时参加了试验。他设计的供弹装置与纳甘步枪的类似,也是位于枪身中部,但结构有所不同。该弹仓内设有一个弹性隔弹板,能够防止进弹时下一发弹的干扰。该隔弹板的一端被螺钉固定在机匣左侧,另一端为折弯的片状,并有两个凸起,一个扣合住枪机表面,另一个插在弹仓内。向弹仓中压人5发弹,其中有4发位于隔弹板下方,另外1发位于隔弹板上方,推强人膛时直接被枪机抓取推进弹膛。当拉动枪机向右转动时,隔弹板上扣合在枪机表面的凸起就会随之移动,带动另一个凸起向左移动,释放下一发弹到隔弹板上方(在托弹簧作用下上移):当释放枪机回位时,插在弹仓内的凸起将次一发弹隔在下方。
  
  莫辛步枪和纳甘步枪在试验中表现部不错,因此俄国国防郎大臣瓦诺夫斯基决定购买比利时生产的纳甘步枪和图拉兵工厂生产的莫辛步枪各300支,用干进一步的部队试验。
  1890年秋,这两种步枪在几支部队同时进行了野战试验。它们的战术性能相近,只是弹仓的供弹速度(该因素直接影响实际射速)有所不同,在这一点上,经过改进的纳甘步枪略胜一筹,而且在试验记录中,纳甘步枪的故障记录较少。因此炮兵委员会24名委员中以14票赞成采用纳甘步枪。
  1891年3月20日,瓦诺夫斯基召集炮兵委员会临时会议。会上讨论了参试步枪的不足,认为纳甘步枪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偏高,这对装备量很大的军用步枪而言是必须避免的。
  在此期间,莫辛在图拉兵工厂继续致力于弹仓式步枪的结构改进。经过三轮改进,把实际射速(不包括瞄准时间)从25发/分提高到49发/分,远超过纳甘步枪。而且由于改进了隔弹板形状,在连续500发的射击试验中,弹仓一次次地装填,均来发生卡壳故障。
  1891年4月9日,经过40万发的靶场试验,莫辛步枪的改进试验报告被呈送到军械局,获得赞许。炮兵委员会的技术权威恰勃塞夫认定莫辛步枪的战术性能和带有隔弹板的弹仓供弹可靠性均优于纳甘步枪,莫辛最终赢得/这场军用步枪选型。莫辛步枪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是其胜出的关键因素。在军械局最后的选型试验总结中如是说:“建议采纳莫辛设计的3线弹仓式步枪作为军用小口径步枪,同时采纳纳甘设计的快速装弹弹夹。”
  1891年4月16日,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颁布命令,为军队正式换装小口径弹仓式步枪,并命名为“1891年式3线步枪”。
  
  命名质疑
  
  在沙皇颁布的命名中,没有冠以设计师的名字,因此出现了后来的命名之争。
  由于莫辛步枪是俄国军队装备的第一支国内自主研制生产的制式步枪,在此之前俄军装备的步枪和其他轻武器都是国外设计的,也正因为如此.俄国人才会对这支步枪究竟出自谁手的问题争沦不休。 在纳甘本人的强烈要求下,军械局专门召开会议,评定每位设计师在新式步枪研制中的具体贡献。最终确定1891年式弹仓式步枪上有3处结构的设计借鉴了纳甘步枪,即弹仓里的片状托弹簧、便于单手向弹仓内压强的弹夹和弹仓上与弹夹相配的送弹装置。莫辛的主要功劳是设计了枪机闭锁机构、保险突笋装置、弹匣盖板扣、抛壳机构、带有隔弹板的弹仓等。一句话,除了借鉴纳甘步枪的那3处之外,其他结构设计均出自莫辛之手。这一结论被费德洛夫写进了1938年出版的《枪史》一书。1891年6月2日,为实施1891年式3线步枪部队列装工作而成立的特别委员会,认定“莫辛上尉是1891年武弹仓式步枪基本结构的设计者”,授于他“惟一享有发明权者”。
  
  步枪被采纳后,莫辛并未否认纳甘在该枪研制工作中的功劳。面对这支枪究竟出自谁手的质疑时,他坦陈了纳甘与自己密切的交往和对自己的启发作用,以致于世人误传“1891年式3线步枪为二人合作,应称为莫辛-纳甘步枪才对”。
  虽然在最终的试验中,纳甘步枪的战术性能与莫辛步枪相比稍逊一筹,终被淘汰,但纳甘并未吃亏,通过参加此次军用步枪试制选型工作,从俄国赚取了近20万卢布,并由于此次良好合作的基础,后来他设计的转轮手枪成功地被饿军采纳,纳甘也因此成为世界闻名的枪械大师。而且纳甘转轮手枪的装备寿命之久,几乎赶上了莫辛步枪。
  
  莫辛——俄罗斯轻武器先驱
  
  选型工作结束后,特别委员会委派莫辛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弹仓式步枪的批量生产工作。到1897年1月1日之前,伊热夫斯克和彼得堡的兵工厂累计生产的莫辛步枪达1 509260支。1907年,应龙骑兵和哥萨克部队的要求,以莫辛步枪为基础研制出1907年式卡宾枪。1908年,俄国为莫辛步枪配备T初速更高的尖头步枪弹,初速从620m/s提高到860m/s。1924年,原来装备的3种型号步枪(步兵型、龙骑兵型和哥萨克型)统一换装成龙骑兵型,随后又对其结构进行了一些改进,命名为1891/30年式步枪。1930年苏联红军列装了使用光学瞄准镜的狙击型莫辛步枪,1938年又装备了没有刺刀的莫辛卡宾枪。
  卫国战争(1941~1945年)初期,莫辛步枪和卡宾枪是红军战士的主要装备。1944年,以莫辛步枪为基础研制出采用不可拆卸式。可折叠刺刀的1944年式莫辛卡宾枪,莫辛步枪被停产。伹在此后的数年里,莫辛步枪仍然在部分军队和各种保安机构中使用,以及像本文开篇提到的那样,被用于射击比赛。
  1999年,俄罗斯轻武器界在图拉举办了纪念莫辛诞辰150周年的庆典活动。在庆典报告中,高度评价了莫辛在弹仓式步枪研制中的业绩,认为他创造了可靠性高、精度好、堪称世界一流的弹仓式步枪,为后来苏/俄蓬勃发展的轻武器事业和代代争潮的轻武器19计者开辟了先路。
  遗憾的是,莫辛在研制出当时世界一流的弹仓式步枪之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有生之年,他并没有对自己在弹仓式步枪研制中的巨大贡献大吹大擂,甚至在有人故意歪曲事实,说莫辛步枪实际上是纳甘的杰作时,他也未作理会。于是今天的读者才会有究竟是“莫辛研制的步枪还是莫辛与纳甘合作研制的步枪”这样的疑惑。所幸还有历史的记录让我们还原事实。
  编辑/王晓西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国艺术传统中,尚古、仿古已司空见惯。但是,如果只把模仿古人作为艺术发展的标准,恐怕其中另有深意。在明代,仿古已蔚然成风,而直到董其昌提出仿古理论,才使得模仿古人的方式变得更为明确,更有条理,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本文尝试从基本的学习层面、文化根源及现实境遇三方面来对董其昌仿古理论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仿古 学习手段 尊师 师法宋元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
摘 要: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一经播出,就受到史学界和媒体的关注。本文认为该剧的成功得益于编剧很好地贯穿了历史剧真实性的内涵, 遂使得该剧成为历史行业剧的典范。  关键词:《大明王朝1566》 历史剧 真实性  《大明王朝1566》十年经典回归,于2017年登陆重庆卫视黄金强档,引来各方热议和观看热潮。《大明王朝》是近些年来中国历史剧创作的高峰,它追求历史正剧的真实,很好地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中日韩三国愈来愈多的人主动选择“无婚恋”的独居生活方式,而且这类人对“单身贵族”生活方式的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统计显示,中国2018年第一季度的结婚率比5年前骤降3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選择单身,你怎么看呢?  @文大玥:想单身就单身,想结婚就结婚,反正到最后都是会后悔的。  @STANTHEMAN:遇到非常契合的人结婚也未尝不可,但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完成结婚的任务而结婚,这样
你可知道,多少個无眠的夜晚,多少双毫无倦意的眼睛,多少人正在在饱受失眠的痛苦。  或悲伤,或哀怨,或凄美,或委婉,每个失眠者的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的共同点是:长夜对他们来说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唯有抵抗。“怕走错一步便坠入万丈深渊,每一天都是倒计时般度过”  小影子,23 岁,本科在读生  不知从何时起,数羊已经成了我每晚固定的“运动项目”。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晚上十点,
摘 要:“五四”以来,女性解放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引起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视。人们从不同视角,诠释女性生存的传统与现代之维。这一时期的文学界同样关注女性问题,他们用敏感的思维、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不同女性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筚路蓝缕的心路历程。《伤逝》《莎菲女士的日记》及《青春之歌》等作品,不约而同地运用了女性生存空间变化的构思,来阐述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记录了女性走出封闭的庭院、
摘 要:《牵风记》是九旬作家徐怀中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女主角汪可逾入伍从军却在十九岁时不幸牺牲的故事。徐怀中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表达其对人性善恶观念的反思、追问以及对人性当中的自然人性与理性人性能否达到统一境界的深度探索。  关键词:徐怀中 人物形象 《牵风记》  《牵风记》是作家徐怀中付出半个世纪的心血著成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
摘 要:历史的复义性在于经验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显现则有理性法则的考虑和情感确认的追溯两个维度。《大风》在一个复合的主体多元化的叙述空间,展开了传统与现代、智性与感性、精神与物质的博弈和调试。李凤群的“坚硬的叙事内核”恰恰是一种缺失的历史经验之下的主体困境以及隐藏的创伤性生命体验,同时发掘出历史书写和新世纪经验耦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大风》 生存之道 主体困境 抒情品格  “江心洲”作为一个
摘 要:郭文斌作为宁夏当代文坛的代表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提出的“安详诗学”对当今这个浮躁、被物欲充斥的社会有着极大意义,“安详诗学”深处蕴含的文化道德观念和理想主义情境激励着无数人积极快乐地活着。在很多方面,郭文斌的“安详”与古希伯来文明的“智慧文学”都有着不小的相似性,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笔者试图通过对两者的道德观、人生观和苦难观的比较,为理解郭文斌“安详诗学”提供另一个可探查的角度。  关键
喜欢旅行,大概是深藏在骨子里的基因。我不喜安稳,更厌倦一成不变。我要的生活是充满新鲜感和波澜的,而这些唯有旅行可以带给我。  每一次出发,都恍若重生。每一次在路上,都深感活着的美好。  即使旅行后,還是要面对生活的鸡飞狗跳,但是那一段经历却可以让我回味很久,甚至能支撑我走很长的一段路。  这些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走过的那些路,看过的那些风景,遇见的那些人,现在想来,都是我人生中最闪耀的部分。 
这些年来,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不仅深受中老年人的欢迎,也俘获了年轻人的心。2021年春天,一位00后网友在通宵追完《觉醒年代》之后感慨道:“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给爸妈‘安利’一部主旋律剧……”  优秀的主旋律影视剧一直都是时代的记录者,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军事战争、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还是源于现实生活的谍战、悬疑、公安、扶贫等故事,甚至大背景下的小人物生活,都被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忠实记录下来,弘扬真善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