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立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的分析,试图从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等方面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67-02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危及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震惊和痛惜。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全国高校保卫学会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将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到理论高度并纳入课程设置,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课。但长期以来,由于安全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概念化和程式化,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开展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研究,培养具备创新安全意识的高校毕业生显得尤其必要。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必要性
(一)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v of needs)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而安全需求属于低层次需求,即基本需求,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内容。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因此,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二)适应客观形势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
安全形势与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前景看好,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通过各种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试图达到分化、破坏的目的。利用秘密的方式,以金钱收买、学术交流、参观访问等方式,在青年学生中培养骨干,发展成员,窃取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在国内,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物价上涨、失业增多、贫富悬殊等给社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违法犯罪手法也不断翻新,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和信用卡诈骗等针对大学生的智力犯罪直线上升,传销成为重要的诈骗手段,将黑手伸向学生群体;在大学生中间,非法传教、色情交易、吸食毒品等情况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
(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要需求
由于我国中小学、幼儿园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成为当今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弥补学生成长过程中安全意识低、安全技能缺乏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理念落后
1、对安全教育存在的侥幸心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高校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课程的仅占全国高校的18.7%,纳入学分考核的高校仅占8.5%,但开展素质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高校占到89%。这些数据表现了教育者对大学安全教育认识的肤浅,在他们看来,安全素质并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而是处于素质教育或国防教育之后,甚至可以将之模糊的一个概念,只要学生不出事,便是万事大吉,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极大的侥幸心理。
2、对安全教育需求理解片面
不少高校从表面上看来,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实施诸如封闭式管理、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等,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实际上只是学校尽量避免责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本着这样的片面理解,教学内容和方式必定是单一、片面的,安全教育也只能是贴膏药式的悬挂标语横幅,重点时段的宣传造势。这些教育方式,不但无法使大学生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理念和体系,而且往往看后就忘,根本起不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内容陈旧
全国高校至今没有统一的安全教学大纲,没有一门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安全教育课程,很多高校还沿用全国高校保卫学会于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对全国大学生安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毕竟是一本编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手册性质的工具书,知识陈旧、内容残缺,已经不能担负当代大学安全教材的任务。这本书出现之前,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渠道是报纸、电视、广播、安全知识讲座,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等。当然,这些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毕竟有其局限性,其深度和系统性也受到限制。
(三)教育形式单一
安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对动手能力的培養,如仅仅停留在讲座、板报和传单、广播和网络,不参与课堂教学、实习演练、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主动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话,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各高校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分散在新生安全教育专题讲座、辅导员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教育等讲座内,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专门的教学实习场地和实验器材,学习结束后也没有考核,无法形成教育的系统和理论。
二、大学生创新安全教育机制创新
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创新主要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等方面。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创新安全教育必须坚持的宗旨,以人为本,就是针对教育对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教育大纲、教学计划,开展专业教育。要彻底改变完成任务和走形式的安全教育认识,真正走进学生中间,认真调查研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真正安全需求,掌握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安全教育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充实新内容,援引新案例,力求让安全教育丰富多彩,教育方式花样翻新。要走出“以管代教”的安全教育方法,注重教化作用。
“以管代教”是保守“疗法”,不但违反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成长理念。另外,封闭管理下的校园安全让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安全锻炼,让大学生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只有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支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安全问题。
(二)不断更新、完善安全教育内容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安全教育教学大纲,收集安全教育实例和事故案例,发放全国高校参照和参阅。各省或高校参考教学大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教材和课件。2005年,北京市市教委向58所在京高校下发《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教学课件和《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安全教育片,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程的必备教材。同年,中南大学吴超博士编写了《大学生安全文化》,首次将安全教育上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2007年,辛永赞组织编写了《学生安全知识读本》,该书内容丰富,切合实际。不同教材,各有侧重,但都立足大学生安全,对丰富和普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教材还是课件,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是基本要求,还要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规范化,要求内容、表述、章节设置必须规范,戒除随意性;系统化则需要内容兼顾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挂一漏万;科学化要求教材必须是一门学科的阐述,而不仅仅是工具书,内容必须具备逻辑性、自成一体,而非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附庸。
(三)不断创新、丰富教育形式
仅有新生进校和重点时段安全教育是不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基本生活素质之一,没有包治百病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让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让大学生学会自觉主动掌握新的安全知识、灵活运用防范技能的能力,才能达到创新安全教育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教育设施
学校首先要将安全教育进课堂计学分,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人员。在此基础上,建立、选拔、培养师资队伍,将投身安全教育的人员包括保卫人员纳入职称评定序列;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加强安全教学科研。有条件的学校,可与消防部队开展共建活动,开辟专门的实习场地,或与体育教学、实验教学联办实习基地。学校要像对待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列出专门预算,保证经费,力争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接受全方位的安全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167-02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应有的内容之一,也是大学生个人亟需正视和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危及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震惊和痛惜。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世纪80年代,全国高校保卫学会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将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到理论高度并纳入课程设置,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课。但长期以来,由于安全教育观念滞后、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概念化和程式化,大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开展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研究,培养具备创新安全意识的高校毕业生显得尤其必要。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必要性
(一)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v of needs)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而安全需求属于低层次需求,即基本需求,主要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等内容。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因此,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二)适应客观形势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
安全形势与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发展前景看好,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通过各种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试图达到分化、破坏的目的。利用秘密的方式,以金钱收买、学术交流、参观访问等方式,在青年学生中培养骨干,发展成员,窃取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在国内,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物价上涨、失业增多、贫富悬殊等给社会带来严重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违法犯罪手法也不断翻新,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和信用卡诈骗等针对大学生的智力犯罪直线上升,传销成为重要的诈骗手段,将黑手伸向学生群体;在大学生中间,非法传教、色情交易、吸食毒品等情况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
(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要需求
由于我国中小学、幼儿园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学生自我防范意识低下、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成为当今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弥补学生成长过程中安全意识低、安全技能缺乏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理念落后
1、对安全教育存在的侥幸心理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我国高校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课程的仅占全国高校的18.7%,纳入学分考核的高校仅占8.5%,但开展素质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高校占到89%。这些数据表现了教育者对大学安全教育认识的肤浅,在他们看来,安全素质并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而是处于素质教育或国防教育之后,甚至可以将之模糊的一个概念,只要学生不出事,便是万事大吉,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极大的侥幸心理。
2、对安全教育需求理解片面
不少高校从表面上看来,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实施诸如封闭式管理、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责任书等,认真分析不难发现,这实际上只是学校尽量避免责任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本着这样的片面理解,教学内容和方式必定是单一、片面的,安全教育也只能是贴膏药式的悬挂标语横幅,重点时段的宣传造势。这些教育方式,不但无法使大学生形成系统的安全教育理念和体系,而且往往看后就忘,根本起不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内容陈旧
全国高校至今没有统一的安全教学大纲,没有一门较完整的综合性的安全教育课程,很多高校还沿用全国高校保卫学会于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大学生安全实用知识》,对全国大学生安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毕竟是一本编写于20世纪90年代的手册性质的工具书,知识陈旧、内容残缺,已经不能担负当代大学安全教材的任务。这本书出现之前,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渠道是报纸、电视、广播、安全知识讲座,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通知精神等。当然,这些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毕竟有其局限性,其深度和系统性也受到限制。
(三)教育形式单一
安全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对动手能力的培養,如仅仅停留在讲座、板报和传单、广播和网络,不参与课堂教学、实习演练、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主动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话,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另外,各高校目前开展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分散在新生安全教育专题讲座、辅导员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教育等讲座内,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专门的教学实习场地和实验器材,学习结束后也没有考核,无法形成教育的系统和理论。
二、大学生创新安全教育机制创新
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创新主要包括理念创新、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等方面。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创新安全教育必须坚持的宗旨,以人为本,就是针对教育对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教育大纲、教学计划,开展专业教育。要彻底改变完成任务和走形式的安全教育认识,真正走进学生中间,认真调查研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真正安全需求,掌握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安全教育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不断充实新内容,援引新案例,力求让安全教育丰富多彩,教育方式花样翻新。要走出“以管代教”的安全教育方法,注重教化作用。
“以管代教”是保守“疗法”,不但违反了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成长理念。另外,封闭管理下的校园安全让大学生缺少必要的安全锻炼,让大学生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只有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支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安全问题。
(二)不断更新、完善安全教育内容
教育部相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安全教育教学大纲,收集安全教育实例和事故案例,发放全国高校参照和参阅。各省或高校参考教学大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教材和课件。2005年,北京市市教委向58所在京高校下发《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教学课件和《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安全教育片,作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程的必备教材。同年,中南大学吴超博士编写了《大学生安全文化》,首次将安全教育上升到安全文化的高度。2007年,辛永赞组织编写了《学生安全知识读本》,该书内容丰富,切合实际。不同教材,各有侧重,但都立足大学生安全,对丰富和普及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教材还是课件,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是基本要求,还要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规范化,要求内容、表述、章节设置必须规范,戒除随意性;系统化则需要内容兼顾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挂一漏万;科学化要求教材必须是一门学科的阐述,而不仅仅是工具书,内容必须具备逻辑性、自成一体,而非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附庸。
(三)不断创新、丰富教育形式
仅有新生进校和重点时段安全教育是不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基本生活素质之一,没有包治百病的教育方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让安全教育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让大学生学会自觉主动掌握新的安全知识、灵活运用防范技能的能力,才能达到创新安全教育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教育设施
学校首先要将安全教育进课堂计学分,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人员。在此基础上,建立、选拔、培养师资队伍,将投身安全教育的人员包括保卫人员纳入职称评定序列;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加强安全教学科研。有条件的学校,可与消防部队开展共建活动,开辟专门的实习场地,或与体育教学、实验教学联办实习基地。学校要像对待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一样,列出专门预算,保证经费,力争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接受全方位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