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符合导游职业自身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是导游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可以由讲解服务、生活服务、事件处理和旅行社经营管理服务四大项目构成,每一项目有各自的模块和工作任务的要求。在项目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各方面关系,从意识层面到教学实践层面实现真正的转变。
[关键词]导游职业教育 专业核心课程 项目课程
[作者简介]沈雪梅(1963- ),女,江苏吴江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科研开发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职业教育。(江苏 南京 21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规划课题“行业发展导向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师教学胜任力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b/2013/03/02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131-02
一、引言
导游是地方文化的传播者,是地区形象的展示者,是游客审美的引领者,也是旅游企业利润的一线创造者。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市场对于优秀导游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培养合格导游员成为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确立,对旅游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期望。导游职业教育也同样如此,导游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根据工作项目的需要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进而完成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把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作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它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条块分割的局限。而在我国,项目课程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大型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的形成,既存在政府有力推动的因素,更主要是源于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导游职业教育的进步,必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教原则,进行突破性的教育改革。我们认为“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无疑是促进导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导游员”这一社会职业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因为导游职业是一种高要求、高技巧、高度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导游职业的实践性是指导游员的工作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带团服务之中,是借助一系列操作性行为促进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旅游者与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和谐相处,在融洽的气氛中实现旅游者高级旅游体验的具体行动。而“项目课程”恰恰最适用于“实践性”课程的实施,项目课程本身就是以实践性工作任务为基本组织单元,以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首要教学目标,正契合了导游员这一社会职业的实践性特征;导游职业的综合性是指导游工作是多种类任务的聚合体。导游需具备讲解能力、日常生活服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综合性服务能力。因此,导游职业教育也必然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而“项目课程”的组织具有灵活性,即可采用单一任务模块的方式着重对某一工作能力加以重点培养,也可利用综合性模块将多种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在这一点上也和导游职业的特征达成了契合。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项目课程式的建构。对于重视知识系统性的基础性课程生搬硬套项目课程的架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导游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适宜采用项目课程的方式加以建构。
三、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项目课程的开设需要对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和归整,以此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为了明确旅游行业对导游人员的能力需求,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导游专业项目课程的体系,需要开展科学的实践调查工作。本研究进行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调查,通过对12名全国优秀导游的问卷调研和对10名旅行社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制定了“导游职业能力需求表”,对导游员的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需求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调研和梳理,我们认为导游职业的带团工作主要涉及组织、迎送、引路、沿途讲解、住宿服务、景点讲解、促销讲解、用餐服务、送站服务等职责。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大核心课程项目:讲解服务、生活服务、事件处理服务。这三大项目基本囊括了导游员带团过程中的各项职能,各项目下又可以细分模块,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值得强调的是,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人员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资格证书、受旅行社委派、按照接待计划,从事陪同旅游团(者)参观、游览等工作的人员”,因此,专职导游员一般也是旅行社的从业人员。同时,有必要在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增添“旅行社经营服务项目”以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升职场竞争力。基于此,我们可以对导游职业教育核心专业课程的体系加以构建。
在导游专业核心课程的建构中,我们用导游讲解服务项目课程、导游生活服务项目课程、导游事件处理服务项目课程和旅行社经营管理类项目课程四大项目课程体系替代了传统的导游词设计讲解、导游服务技能、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对旅客服务等课程,实现以契合行业现实需要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串联起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充分体现出了导游服务工作的实践性、综合性特点,为学生岗位能力的养成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服务。
四、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施建议
1.加大投入,进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从主管部门和院校层面上而言,应加大对于导游专业的投入,从硬件设施到师资配备和培训都予以足够重视。从学校整体课程设置的角度而言,也应正确解决专业项目课程与非项目课程及基础课、选修课的配置问题,充分考虑课时数的比例与衔接方式;建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与评估标准;恰当处理学分制、弹性学分制与项目课程的关系等。 2.转变教学观念,变换教师角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导游项目课程的开展中树立起“学生主体”的观念。教师在项目课程的开展中应该自觉调整角色,将自己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完成各工作任务,实现各课程项目的培养目标。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项目课程实施场域。现代教育科学提出了“教学场域”理论,所谓“教学场域”就是为学生构建学习的氛围和情境。项目课程的开展需要通过教学场域的构建,提供给学生职业技能锻炼与实践的契机。这一点对于导游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实施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实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在校园内可以通过导游模拟室、模拟旅行社等实训基地的教学提供给学生仿真的场域,要求学生在虚拟的旅游活动中提升服务技能。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则需要与行业达成无缝对接,紧密合作,要求学生在全真的场域中实践和检验自己的导游服务能力。
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导游职业具有特殊性,导游人员往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传播者,这就决定导游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深厚的知识底蕴。“知识”与“能力”之间本就有密切的联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可见“知识”与“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项目课程正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因此,知识教学也是项目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与以往的“知识本位主义”教育不同的是,导游专业知识的教学在项目课程中并不是以独立科目的方式呈现,而是散落在各个项目、模块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探究为主的方式为各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而服务,将知识直接转化为职业能力。
5.正确处理职业证书教育与项目课程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对于导游职业教育而言,“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获得是学生取得导游从业资格的必备条件,资格考试通过率通常也被作为衡量导游职教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说,职业证书教育与项目课程的开展是不矛盾的。“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考试检测的是考生是否具备一名合格导游的基本素养,而项目课程的开展是培养学生成为优秀导游员必备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由于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有指定教材,所以,在固定教学时间的束缚下,往往与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展有所冲突。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建议尽量将资格考试的考点融入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之中,实现职业证书教育与项目课程开展的统一,当然在临考前,也可以开设短期应试培训,帮助学生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强调的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过关型考试,是对导游从业者的基本要求,而专业核心项目课程则需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以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导游服务技能[M].第3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本书编写组.导游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3]本书编写组.导游法规知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4]蔡澄.当代教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导游职业教育 专业核心课程 项目课程
[作者简介]沈雪梅(1963- ),女,江苏吴江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科研开发处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职业教育。(江苏 南京 211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规划课题“行业发展导向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师教学胜任力优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B-b/2013/03/02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131-02
一、引言
导游是地方文化的传播者,是地区形象的展示者,是游客审美的引领者,也是旅游企业利润的一线创造者。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市场对于优秀导游员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培养合格导游员成为职业教育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的确立,对旅游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期望。导游职业教育也同样如此,导游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的理论基础
所谓项目课程,是指根据工作项目的需要选择、组织教学内容,进而完成工作任务的课程模式。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把基于项目的教学方式作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它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条块分割的局限。而在我国,项目课程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大型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的形成,既存在政府有力推动的因素,更主要是源于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促进导游职业教育的进步,必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教原则,进行突破性的教育改革。我们认为“项目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无疑是促进导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导游员”这一社会职业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因为导游职业是一种高要求、高技巧、高度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导游职业的实践性是指导游员的工作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带团服务之中,是借助一系列操作性行为促进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旅游者与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和谐相处,在融洽的气氛中实现旅游者高级旅游体验的具体行动。而“项目课程”恰恰最适用于“实践性”课程的实施,项目课程本身就是以实践性工作任务为基本组织单元,以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首要教学目标,正契合了导游员这一社会职业的实践性特征;导游职业的综合性是指导游工作是多种类任务的聚合体。导游需具备讲解能力、日常生活服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等综合性服务能力。因此,导游职业教育也必然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而“项目课程”的组织具有灵活性,即可采用单一任务模块的方式着重对某一工作能力加以重点培养,也可利用综合性模块将多种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在这一点上也和导游职业的特征达成了契合。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项目课程式的建构。对于重视知识系统性的基础性课程生搬硬套项目课程的架构方式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导游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适宜采用项目课程的方式加以建构。
三、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项目课程的开设需要对工作任务进行筛选和归整,以此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为了明确旅游行业对导游人员的能力需求,从而在此基础上确定导游专业项目课程的体系,需要开展科学的实践调查工作。本研究进行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调查,通过对12名全国优秀导游的问卷调研和对10名旅行社高层管理人员的访谈,制定了“导游职业能力需求表”,对导游员的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需求进行了系统总结。通过调研和梳理,我们认为导游职业的带团工作主要涉及组织、迎送、引路、沿途讲解、住宿服务、景点讲解、促销讲解、用餐服务、送站服务等职责。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三大核心课程项目:讲解服务、生活服务、事件处理服务。这三大项目基本囊括了导游员带团过程中的各项职能,各项目下又可以细分模块,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值得强调的是,按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导游人员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导游资格证书、受旅行社委派、按照接待计划,从事陪同旅游团(者)参观、游览等工作的人员”,因此,专职导游员一般也是旅行社的从业人员。同时,有必要在导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增添“旅行社经营服务项目”以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升职场竞争力。基于此,我们可以对导游职业教育核心专业课程的体系加以构建。
在导游专业核心课程的建构中,我们用导游讲解服务项目课程、导游生活服务项目课程、导游事件处理服务项目课程和旅行社经营管理类项目课程四大项目课程体系替代了传统的导游词设计讲解、导游服务技能、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对旅客服务等课程,实现以契合行业现实需要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串联起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充分体现出了导游服务工作的实践性、综合性特点,为学生岗位能力的养成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服务。
四、导游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施建议
1.加大投入,进行教学管理体制创新。从主管部门和院校层面上而言,应加大对于导游专业的投入,从硬件设施到师资配备和培训都予以足够重视。从学校整体课程设置的角度而言,也应正确解决专业项目课程与非项目课程及基础课、选修课的配置问题,充分考虑课时数的比例与衔接方式;建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与评估标准;恰当处理学分制、弹性学分制与项目课程的关系等。 2.转变教学观念,变换教师角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在导游项目课程的开展中树立起“学生主体”的观念。教师在项目课程的开展中应该自觉调整角色,将自己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项目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完成各工作任务,实现各课程项目的培养目标。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项目课程实施场域。现代教育科学提出了“教学场域”理论,所谓“教学场域”就是为学生构建学习的氛围和情境。项目课程的开展需要通过教学场域的构建,提供给学生职业技能锻炼与实践的契机。这一点对于导游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实施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实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在校园内可以通过导游模拟室、模拟旅行社等实训基地的教学提供给学生仿真的场域,要求学生在虚拟的旅游活动中提升服务技能。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则需要与行业达成无缝对接,紧密合作,要求学生在全真的场域中实践和检验自己的导游服务能力。
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导游职业具有特殊性,导游人员往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传播者,这就决定导游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较深厚的知识底蕴。“知识”与“能力”之间本就有密切的联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也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可见“知识”与“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项目课程正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因此,知识教学也是项目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与以往的“知识本位主义”教育不同的是,导游专业知识的教学在项目课程中并不是以独立科目的方式呈现,而是散落在各个项目、模块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探究为主的方式为各工作任务的顺利开展而服务,将知识直接转化为职业能力。
5.正确处理职业证书教育与项目课程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实行双证书制度,即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两种证书的制度。对于导游职业教育而言,“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获得是学生取得导游从业资格的必备条件,资格考试通过率通常也被作为衡量导游职教质量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说,职业证书教育与项目课程的开展是不矛盾的。“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考试检测的是考生是否具备一名合格导游的基本素养,而项目课程的开展是培养学生成为优秀导游员必备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由于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有指定教材,所以,在固定教学时间的束缚下,往往与专业项目课程的开展有所冲突。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建议尽量将资格考试的考点融入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之中,实现职业证书教育与项目课程开展的统一,当然在临考前,也可以开设短期应试培训,帮助学生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需要强调的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是过关型考试,是对导游从业者的基本要求,而专业核心项目课程则需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以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导游服务技能[M].第3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2]本书编写组.导游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3]本书编写组.导游法规知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4]蔡澄.当代教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5]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