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梵高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一进12月这首《铃儿响叮当》的圣诞歌曲就在大小商场响起来。而在12月24日这天,这个曾在中国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晚上,年轻的、年老的“亲洋”派们从家里、办公大楼里“奔”向都市中心,尽情、酣畅地Happy起来。
过不过圣诞都没错
国人不但很善于吸收和消化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还能以本土文化去同化、兼容和改良异域文化。对圣诞节也不例外。事实上,圣诞节宗教节日的隆重气氛,到了我们这儿被大大地淡化了。
说不清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圣诞节的了,反正,12月24日这天圣诞老人总会按时驾着雪橇从“天”而降,来到我们的商场、酒吧和校园……这一天不一定是周末、假日,而且最好不是。人们对这样一个夜晚的期待,就是在白天的工作中开始的。如果老板心情好,就会告诉大家晚上一起去大餐和K歌。
圣诞节是一个知名度很高,参与者相对集中的节日,学生、未婚青年、洋派一族每年都想过一个不一样的、有情调的夜晚。在一项调查中有60%以上的人表示每年都会过圣诞,而这些调查对象几乎一致表示不在家里过节,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同于传统意义的节日,它没有附载家人团圆等的心理期待,大多数人是“寻找快乐、激情聚会和浪漫相约”,以任情任性为目的。所以它轻松、随意,颇受年轻人和时髦人士的喜欢,这其中又以开放性的职业者居多。
如果办公室里有几位活泼、天生爱过节的女生,你不难发现围在她的办公桌边、电脑旁有各式各样可爱的带着浓浓圣诞特别味道的挂件,她们的电话频繁地响起,大多是对今晚活动的安排、更改、商定。
赶上老板开恩,你或许有半天的时间去逛街,商场里打折的柜台一定让你眼花缭乱,你乐于出手,商家也乐在其中。笔者随机记录下几个采访例子:
镜头1——白丽晴是一位大三学生,问她为什么出来聚会,她说:除非必要,她很少能在校外呆到一小时,所以一年终于有了这么一个广泛聚会的机会,不能放过。因此,今天晚上除了她的两位学友,还约了两位英国来的留学生,到新天地放松一下,顺便还可以练练口语,一“聚”多得,何乐不为……
镜头2——赵晓晓是一位英语教师,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儿。她对圣诞节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节日应该是商家的。第一,那天商场和娱乐场所的价格肯定高,第二,饭店和西餐馆吃饭的价格肯定高。不过,我的孩子说出去体验一下,我也不会反对,让她们了解一些外来的东西,是有益的。去年,她和同学一起到的徐家汇教堂,今年,她上高二,我让她去,她都不去了,理由是:新鲜劲儿过了,得准备高考了……
镜头3——一位叫孤帆远影的网友说得很有意思:过,不就是玩吗?我就把圣诞节当成没有假期的“洋春节”也就是了……
镜头4——酒吧经营者:我是不会反感圣诞节的。你看,今天晚上我这里会有本街上最大的圣诞平安夜派对,从预订来看会有一半的人是老外,后果是我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看别人乐于到我这儿来、喜欢这里,而我又能借此增加收入,这不就等于是以圣诞的名义给我和别人一个快乐的理由吗!
圣诞节从一定意义上可以算作青年节,中年人少之又少,老年人更少,当然在中国的老外们除外,老外不分年龄老少,是圣诞节的当然拥戴者。其实说到家,过节这码事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强扭的瓜不甜,强过的节不乐。总之,到了那天说不说那句“圣诞快乐”,悉听尊便。
吃也圣诞,玩也圣诞
24号刚到单位,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办公室的门上贴上了圣诞老人的笑脸,屋顶灯挂着几只彩球和大大的雪花饰品。今天是什么特别日子?正琢磨着,从里屋冲出4位女同事,劈头一句:“今晚请你Party,要推掉你所有的约会。”我半清醒半懵懂:“女士们,先给我个理由?”“今天是平安夜,为了联络大家的工作感情,所以请你们3位男士和我们一起去酒吧。”
对呀,今天是圣诞平安夜,怪不得感觉跟平常好像有点不一样:办公室更明亮了、色彩装饰多了,女孩子们脸上有了更多、更可爱的笑容……
接下来的整个上午,办公室都笼罩着一种兴奋和冲动。工作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尤其我们3位男士受的“负面影响”更大,因为女士们把她们的活儿全推给我们,而她们却围在办公桌边搞起了策划:先到哪里逛街、然后购物,天黑了进酒吧。
我是平日参加“群众集会”最少的,这次既然人家邀请,我也得尽一点自己的力量。于是,“电”了一下在后海开酒吧的朋友,他那里有自助餐、有饮料畅饮,还有一个小乐队现场演出。朋友倒是挺爽快的:“来吧,我给你们留一个地方,看在朋友的份儿上,原价258一位,我给你们每位按158算,怎么样?”如果在平日,这个价钱只会产生两个答案:一是把我“吓跑”,二是我们从此“情绝义断”。但,现实是这几年一到12月中下旬,不只是北京,还有上海、天津、青岛等大中城市的星级饭店、酒吧、西餐厅、咖啡厅和娱乐场所几乎全部被预订出去,商家乘着“圣诞雪撬”一路高抬价格:想到酒吧来,先得收门票,从几十元到百多元,进去后的消费再另收费。
不过,这次“忍”了,我心甘情愿地接住了朋友的“温柔刀”,决定纠集办公室的6个人和我一起“奔赴”后海。我把想法告诉了她们,没想到她们说:你可省掉我们的事儿了,比预算要便宜多了。
其实,像我们这样的消费方式绝非少数,在一年365天的辛苦劳作里,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对自己是吝啬的,而圣诞节是一年中不多的几个可以让人奢侈和释放压力的日子。
下午,刚平静了一会儿,就被一个快递邮包打破了,我对桌的女孩儿收到了快递来的礼物——圣诞礼盒。打开盒子只听她大叫,原来她的男朋友给她特快专递了一棵水晶圣诞树。我意识到,今晚我们的队伍将要暂时失去一名“战友”了。果然,她要赴男友之约,因为男友及男友的“路线图”更有诱惑力:先去王府井天主堂,然后再到西什库教堂,最后到酒吧街过二人浪漫世界。唉,不能埋怨人家对我们集体的失约,本来对于国人来讲过圣诞平安夜就是二人浪漫之夜……
不过,随后的事情打消了我们的遗憾。下午四点刚过,领导开恩:今天日子特殊,路上可能不好走,就早点放了。这时,我们都觉得领导是那么的善解人意、那么可爱。
我们的单位就在景山后门附近,大家商量后决定走过去。事实证明,虽然是累了些,但却是明智的选择,因为这一路除了堵车还是堵车。到了后海,天已有黑了,从烟袋斜街一进去,就迈不开步了,说白了等于是被人流推进去的,朋友的酒吧就在河边:酒吧内外都是人,但风景不错,就算是对不足的补偿了。
圣诞平安夜里的酒吧不能用人满为患形容,而应该说是狂欢才对,这时的喧嚣和嘈杂也多了一分味道。朋友的这家酒吧在这条街上算是比较大的了,可我们进去就已经算是挤进的,朋友也算够意思,给我们在窗边“硬”留了张桌子,圣诞节里的大家好像没有了往日的“是非”,一个酒吧里陌生的人等于就是挤坐在一起,身体或物品有些磕碰也少了些往日的相互指责,大家彼此都多了些笑容和随意。
酒吧里的小乐队正演奏着圣诞乐曲,我们欣赏着,由于都是年轻人,自然而然也随着乐曲和酒吧里的其他人一样在座位上摆动起来。服务生何时点上的红烛,什么时候上的啤酒、红酒、水果沙律和蛋糕拼盘……这些居然都没有注意到。直到邻座的一个老外拿着啤酒瓶用生硬的中文说:“嘿!干杯”我们才将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这边来。
转眼,到了22点,酒吧又开始了现场抽奖的游戏。我们这桌的女士为大家赢回了半打儿啤酒,引起了大家的欢呼声……时间在乐队的演奏、酒瓶的撞击、喧嚣的人声中到了24点——圣诞钟声响起,短暂的安静之后,酒吧里的喧嚣又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是人们在互致问候和道别的声音。我们几个人也该走了,毕竟转天还有工作……
到家可真的感到了累。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到西餐厅、酒吧过洋节,的确是名正言顺,还有情调。即使这天是休闲逛街或购物消费,也没有什么错,赶到这天做些事情,花些钱,也就是在意与不在意之间,更多了一种祥和的气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融洽。
圣诞成就品牌效应
白胡须、红长袍、红棉裤、黑靴子、和蔼可亲的笑脸,这就是圣诞老人的标准形象。这样的洋节已日益“入侵”到我们的生活中。有专家型的人物表示了所谓“深深的担忧”,其实大可不必。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已经知道了中国人过圣诞节的真实想法,而商家们也乐于打此类节日的主意,于是,快乐浪漫的故事多了,新点子新创意也层出不穷。
餐饮店:圣诞节约等于吃喝节
离圣诞节的日子越近,商家的圣诞大促销的气氛就越浓,圣诞礼物成了一些大商场的主打。饭店酒店更是忙着推出各式浪漫的聚会圣诞大餐,大家都准备大赚一笔。注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不只是小酒吧和小西餐厅打出圣诞餐饮的广告,就连一些星级的涉外饭店酒店都打出了特色大餐的广告。圣诞晚宴的价格大多是吉祥数,像98元、198元、598元……你也不用嫌贵,吃完了人家还会送就餐人一份圣诞礼物。
大商场:打折,以圣诞的名义
圣诞平安夜这天在天津、青岛、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商业街的商场内外,虽说人们的笑脸是各式各样,但圣诞老人的笑脸永远是那么动人,在这张笑脸后面的商场里,满是打折促销和特卖的条幅,又是返券又是送礼,有的还限时举办一些送礼的活动来吸引人气。精明的商家正以圣诞的名义,制造着可能是今年最后一次的消费热潮。
外资界:变圣诞节为联谊节
对于一些公司,尤其是独资、合资的公司,从公司本身来讲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现在到了中国,他们又把这个节日当成了奖励员工,与员工沟通的机会。对于公司的广大客户群,更是由于这个特殊的机会,为公司与客户联络感情提供了一种温馨的方式。
老百姓:让圣诞替聚会找个噱头
现在,人们的经济状况改善,思想也更活跃了,感情也更加丰富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因此,过节可以娱乐的东西,人们在平常已有了体验,所以,过节再去娱乐就是一个借口,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情调,是过的一种心情,找一种快活。
看看,圣诞老爷爷在不经意间创造出了这么大的品牌效应,使圣诞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次。而“圣诞快乐”作为一个词,常常在一起出现,在平安夜这个晚上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快乐。那么就不要拒绝这份快乐吧,让这样的快乐滋润出你的好心情,真的,这样没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