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源——2018首届深圳艺术双年展”开幕 重构深圳城市精神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ical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1日下午,“开放源——2018首届深圳艺术双年展”在深圳罗湖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支持,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深圳市罗湖区文化体育局协办,深圳市雏声初引艺术服务中心承办。该展览以罗湖美术馆为核心地标,打造馆内与馆外两大展区,全面向公众开放,让全球性的当代艺术与深圳市民形成互动。
  作为中国最为著名的改革先锋城市,深圳拥有显著的开放精神,从公共事务到大众生活,都保持着平等、开放、互动、共享的积极态度,使得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开放源,吸引了各界优秀人才聚集到这个平台创业和生活。让合适的艺术主题介入城市空间,并主动诠释城市精神,是举办本届双年展至为重要的主旨。
  双年展出品人、雏声初引创始人何净在开幕式上表示,深圳就是中国的开放源,每一个公众都是这个开放源的贡献者和生产者,而当代艺术是一种重构的艺术。“深圳作为一座因改革而崛起、因开放而闻名的现代化城市,开放永远是深圳最为显著的城市精神之一。‘开放源’双年展致力于让艺术与公共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每个市民都有机会参与城市文化建设,分享文化果实。”
  双年展联合策展人唐泽慧、方敏儿认为,采用“开放源”为首届深双的主题,不仅符合深圳的城市气质,也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创作态度和生产方式。它注重分享、互动、同创,将创作和展览视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不是“完成态”的。“这是一次出发,而非一次到达;一次提问,而非回答。我们编写展览的‘源代码’,并将这个‘源代码’开放给公众,由他们自由阐释、改编、二次甚至多次创作,汇入到这个生长性的展览中。”
  将全球最先锋的当代艺术在公共美术馆集中展出,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公众,影响公众,使当代艺术进入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既重新构筑了城市公共生活的范畴,对于艺术家而言也是一种崭新的经验,不但有助于当代艺术的公众传播,也有助于艺术家从公众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
  此次双年展共有来自国内外及深圳本地的陈文令、大卫·森尼( David Cerny)、毛里奇奧·唐载里(Maurizio Donzelli)、戴耘、方力钧、韩友衡(Yohan Han)、黄成、黄玉龙、柯明、梁美萍、艾恩(Arnd Christian Muller)、缪晓春、庞海龙、苏新平、劳拉·瑞拉(Laura Renna)、沈丕基、吴俊勇、许倬尔、曾健勇、钟飙+严永红共计21位当代艺术家参展,呈现20组大型户内外艺术装置,这些作品大部分是为深双特别创作的场域特定作品。
  在地性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特点,深圳艺术家戴耘将从深圳各个雕塑加工厂回收的不同时期、不同样态的城市雕塑重组拼贴成新的作品,试图反映出深圳这座城市的精神状态;而同样来自深圳的沈丕基则以蚝壳(“好客”)为材料做作品,既是对深圳渔村历史的指涉,也表达出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的开放性。德国艺术家艾恩亲自赴深圳考察,从建筑工地和工厂收集工人们因地制宜现场制作,非标准化的锤子,将它们制作成如编钟一般诗意而精密的装置,在现场奏出一曲别样的劳动者之歌。香港艺术家梁美萍则还原展示了在深圳大芬村学画过程的作品展览。
  户外作品更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艺术家钟飙和照明专家严永红跨界合作,推出照明科技与影像相结合的沉浸式交互装置《洞见》。许倬尔在现场呈现了一轮具有魔幻色彩的蓝色“月亮”,是真实空间中出现的时间与空间的截面,它将原有的空间打破,又包容着由真实空间转向虚幻空间的丰富过渡。同样从月亮中得到灵感的黄玉龙,则将月亮带来的温暖转译为放大化的发光几何体,并象征城市高楼大厦的抽象化形态,让它们散落于罗湖美术馆室外广场的公共空间,就像来自夜空的祈愿,给城市中的人们带来无限的温暖与广博的爱。
其他文献
4月24日,“天然奇瑰”在意大利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及预展,为10月份在米兰世博会KIP国际馆举行的正式展出做预热。  米兰世博会的举办恰逢中意两国建交45周年, “天然奇瑰”的推出,缘自两国加强彼此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强烈意愿。项目从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中获得灵感,五位女性艺术家韩淑英,何成瑶,莫棣,孙少坤,陶艾民通过她们的艺术敏感性,阐述了各自对“人类与自然间的关系”这
期刊
5月9日下午,“曲丰国个展:谷雨”在Hi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集合了艺术家曲丰国对时间与感情关系的变化,以“四季”为创作基准,运用抽象的线条来记录和简化绘画与情感的关系作品展,呈现“自己对时间流逝的痛苦或者不安”。  曲丰国的抽象画由色彩和线条组成。四季的色彩,通过冬天的玄色、夏天的朱红、春天的蓝绿和秋天的白黄,每个线条都是每一个颜色的延伸,不同颜色的重复和叠加,既是对四季的观察和感受,也是对大千
期刊
2018年6月16日,“气韵非师”群展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拉开序幕。圆大西是其中之一的参展艺术家。策展人彭锋说:“圆大西是一位非常特殊的艺术家,他学的专业是历史,做的工作是管理,业余爱好是艺术。他没有上过任何艺术院校,但是他在书法、油画、国画、古典音乐的创作和鉴赏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身为《东方艺术 大家》杂志执行出版人,当我们研究非科班出身的艺术家的创作,圆大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他
期刊
5月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昆明市博物馆主办,中国油画院承办,云南艾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尚丁画展”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是尚丁先生归国以来的一次回顾。作品涵盖出国前影响深远的士兵题材以及回国之后的103天西藏写生。从中可以看到画家追求艺术精神与心路历程的倾情表达。  尚丁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画家,先后受教于何孔德与靳尚谊先生,1978年作为文革结束后的第一届研究生又与全山石
期刊
4月18日,“知性图景”作品展在艺凯旋艺术空间开幕,此次展览,从不同方向展出了张凯、刘政欣三位青年艺术家作品。展览巧妙的运用了空间结构,将三个拥有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分设在独立的展厅之间。  无论是张凯的充满着古典唯美气息的“猫”系列、刘政昕的天然景观“画树皮”系列,还是王豪的沉浸于东方文化的极简主义抽象作品。虽然艺术表现风格迥异,但基点相同,艺术家都把个体在历时中展开的遭遇和选择最真实、最直接的
期刊
第56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民间未来”新闻发布会于5月7日在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召开。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为呼应双年展主题“全世界的未来”而邀请中国当代艺术主流视野之外的创造者刘家琨、陆扬、谭盾、文慧(生活舞蹈工作室)和吴文光(草场地工作站)来呈现他们多年来持续构建的人文创造、思想对话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发布会现场,策展方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负责人和艺术家就“民间未来”这一主题做了阐述和介绍
期刊
在市中心的一座高楼里,经过好几道门禁之后,我来到圆大西的画室。房子收拾得一尘不染,墙上挂着《楞伽经》小楷条屏,桌上摆放着品质讲究的茶具和茶,音响正播放格伦·古尔德演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如果不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画颜料气味,没有人会想到这是画室。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大西,却是我第一次访问他的画室。在看完大西新近创作的作品后,我一直在想,如何来解读面前的这位不同寻常的艺术家。  大西并非艺术科班出身,
期刊
藝术是否可以教授,这是当代艺术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说艺术不可以教授,汗牛充栋的艺术院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7如果艺术可以教授,那么多学习艺术的学生为什么都没能成为艺术家呢?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问题。早在北宋时期,苏轼就强调书法“不学可”。当然,苏轼并没有反对学习。那么,艺术之中,哪些部分是可以学习的,哪些部分是不可学习的,就成了一个问题。与苏轼同时代的郭若虚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图画见闻志>中
期刊
4月29日,“星际穿越—赵旭作品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赵旭近两年新近创作的抽象艺术作品。如果说2013年赵旭的个人回顾展只为圆一个艺术家的梦,那么经过近两年的进一步探索,赵旭已经在艺术创造的艰难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1988年赵旭毕业于北京实用美术学校后,在亚洲各处包括北京、香港和新加坡获得了多个展机会。在20世纪80年代活跃、充满激情的理想主义气氛中,以吴冠中为代表的自由和笔墨
期刊
杨雁翎  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1974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  199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  同年进入济南画院成为专业画家  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研究生班  展览经历:  2018墨之爱水墨六人展 纽约  艺览北京 北京劝业场  气韵非师三人联展今日美术馆  2017艺术北京 北京农业展览馆  深圳艺术博览会 深圳会展中心  2016艺术北京 北京农业展览馆  香港亚洲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