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思聪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女画家,她以自己的生活感悟和特殊身份,表达一位女性艺术家的眼中的宏大题材。在周思聪绘画创作的前后期,绘画技巧出现了变化,本文就针对前后技巧运用的不同加以阐释。
关键词:绘画技巧;转变;墨色;情感
周思聪的绘画在转变前后期对于技法的处理是颇具对比性的,由写实到表现再到写意层层突破;墨色由浓到淡,逐渐变化;笔触由细致到酣畅,纸张等媒材的处理方面也发生了诸多改变。前期绘画的技法处理讲究,周思聪一方面继承了徐悲鸿,蒋兆和等艺术家开拓的中西融合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一方面又汲取了古代画家在用笔用墨上的精到之处,继承传统并丰富了水墨人物画的写实手法,特别是在《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的创作中,周思聪的技艺日臻完善,极尽笔墨地强化了富于现代感的中国人物画意蕴。另外在用笔效果上,前期是深入社会生活,主要集中于笔意的表达,笔触的处理,来展现画面的效果,后期则笔随心动,不再对笔法的细致进行苛求,而是大写意的手法。其次,在墨色处理上,由之前的浓淡兼施来表现人物的形式感,改为后期的淡墨处理方法,处理手段随画面的效果而略加变化。
具体分析而论,周思聪早期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是特殊时代所需,我们不回避其时代创作受政治的影响。然而,这个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关于政治和艺术的关系,周思聪曾经这样说到:“我不认为艺术一定离不开政治生活……但我也不认为只有与政治不沾边的才是高尚艺术。如果你画一棵小草,是有感情的,可以是高尚的艺术品;画政治性极强的,有感而发,当然也是高尚艺术。我喜欢珂勒惠支,也喜欢米罗,都是真挚的人的感情的火。”[1]周思聪也正是怀着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之情创作了《人民和总理》这副巨作。在这样一个政治题材之下,周思聪渗入了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切,对领袖的热爱,在强烈的思想指引下,作品完全称得上是周思聪所说的高尚作品。
在无数次的深入体验生活之后,在无数个人物速写之后,周思聪再现了周总理与人民一起的感人场面,这是周思聪由内而发的情感表达,是真情的流露,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由于周思聪良好的素描功底,使得她能够在形象的把握上游刃有余。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得周思聪的创作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表现,塑造了一种彰显时代精神的人物表达方式,创造了其绘画的巅峰。当画面以现实主义为基础,他的笔墨,人物构成,画面表现等诸多方面都将有一个基本的展现方式,他不可能冲破这种表现方式的羁绊,以符合的真实成为再现的基础。当然这样的表现也肯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欲望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和控制。艺术创作基于现实,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的表达,这就是周思聪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基础。
其次,在绘画的处理手段上,前期的绘画,充分注重了用笔的手法,考虑了笔触的变动和细致程度对画面的影响,还是以其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人民和总理》与《矿工组图》来论述。不论在总理或人民的造型塑造上,还是在背景山石的描绘上,用笔都是极其细致的,总理的眉毛,头发和眼睛等方面表现出周思聪用笔的劲道,一笔一划都刻画的十分到位。人民的头发,脸部的皱纹,形象逼真,以再现当时的真实人物和场景。通过细致表达,来体现人物的真实感和烘托画面的效果。其用笔既吸收了传统的笔墨技巧,又借鉴了西画中光线的明暗效果,以力求达到一种真实感的视觉效果。在用墨上,前期绘画的墨色与后期相比较为浓重,墨色表现出一种明暗关系。在《人民和总理》这幅画作中,总理的发鬓和头发处形成鲜明的对比,头发的整齐和乌黑与发根部的白色形成对比,表现出总理的日理万机和劳累。画中普通人民深陷的皱纹用浓墨进行细致入微的勾画,表达出经过地震之后人民的创伤等。
而后期的荷花系列,仅仅用墨和水进行表现,完全淡化了笔的精细,更多的是追求的一种心志的表达,一种淡然的墨趣。“放到无处可放处,淡性自然现前。”[2]这正是描述周思聪那种无欲无求、平和、淡定的心态。这样的表达反而让周思聪有了更多的发现,更奇妙的感悟。淡的背后,不是空虚,而是丰富,是“一花一世界”的体验和境界。荷花系列,背景更加广袤、朦胧。淡到不再能看到地域场景,也不需要有故事和情节;似不经意的形色点染,传达出一种气氛和情绪,构成浑然一体、无以名状的意境。就像欣赏音乐和文学作品,它可以直接拨动我们的心弦,引起共鸣,而不依赖于时代,國度,作者的分析。面对这些画,我们会莫名其妙的被感动,被溶解,被净化。它们的品格,境界,此时已经完全进入我们的心灵。[3]任意一副荷花作品,我们都可以拿来做这样一个分析。荷叶是画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是用墨色晕染,而没有用笔勾勒。整个墨色没有过分浓重之处,而是把淡墨大面积的用于画面中,更淡处用水晕染出,偶尔有莲蓬的籽和茎上有墨点进行稍加修饰。荷花在荷叶中显现,或者若隐若现,仿佛只是安静的绽放或者等待,而不去打扰这种宁静。荷花没有刻意的用浓墨加以表现,而是和荷叶一样,用水和淡墨进行渲染,使得整个画面显得宁静,纯洁。
在处理技巧上,前期选择的处理手法是写实或者表现,并展开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写实主要是注重笔墨的表现手法,随后的创作主要是运用了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前两者的处理技巧主要都是从笔墨的角度进行发掘的创作。不得不说的是,在绘画前期,周思聪在陪同丸木夫妇到桂林写生时候,受到了其二位画家的启发,即矾水豆浆先做纸底的方法。她把这种特殊的手法运用于绘画创作中去,她不是平铺直刷,而是把矾水当成一种颜料,关于用量和用处,根据画面效果斟酌而定。而到后期的荷花系列,周思聪把李可染的李氏皴法进行转换运用到荷塘中,“法本无法,干笔淡墨在纸上留下的不知是什么皴法制造的肌理效果让人咀嚼不尽。”[4]这样有助于墨色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肌理效果,一种随性的美感跃然纸上。用水墨淋漓感来表现荷花的美,用大块的浓墨和留白的画面相互映衬,来表达荷塘的宁静,生命力的顽强。一个重工笔,一个重写意,在处理技巧上实在是着重不同,可谓大相近庭。
【注释】
[1]马文蔚.周思聪艺术个性的觉醒[M].大象美术出版社,2003:23
[2]晋代高僧蕅益语
[3]周思聪.周思聪与友人书[M].大象美术出版社
[4]周林生.近现代绘画[M].河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绘画技巧;转变;墨色;情感
周思聪的绘画在转变前后期对于技法的处理是颇具对比性的,由写实到表现再到写意层层突破;墨色由浓到淡,逐渐变化;笔触由细致到酣畅,纸张等媒材的处理方面也发生了诸多改变。前期绘画的技法处理讲究,周思聪一方面继承了徐悲鸿,蒋兆和等艺术家开拓的中西融合的现实主义表现方式,一方面又汲取了古代画家在用笔用墨上的精到之处,继承传统并丰富了水墨人物画的写实手法,特别是在《人民和总理》这幅作品的创作中,周思聪的技艺日臻完善,极尽笔墨地强化了富于现代感的中国人物画意蕴。另外在用笔效果上,前期是深入社会生活,主要集中于笔意的表达,笔触的处理,来展现画面的效果,后期则笔随心动,不再对笔法的细致进行苛求,而是大写意的手法。其次,在墨色处理上,由之前的浓淡兼施来表现人物的形式感,改为后期的淡墨处理方法,处理手段随画面的效果而略加变化。
具体分析而论,周思聪早期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是特殊时代所需,我们不回避其时代创作受政治的影响。然而,这个时期也不乏优秀的作品,关于政治和艺术的关系,周思聪曾经这样说到:“我不认为艺术一定离不开政治生活……但我也不认为只有与政治不沾边的才是高尚艺术。如果你画一棵小草,是有感情的,可以是高尚的艺术品;画政治性极强的,有感而发,当然也是高尚艺术。我喜欢珂勒惠支,也喜欢米罗,都是真挚的人的感情的火。”[1]周思聪也正是怀着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之情创作了《人民和总理》这副巨作。在这样一个政治题材之下,周思聪渗入了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切,对领袖的热爱,在强烈的思想指引下,作品完全称得上是周思聪所说的高尚作品。
在无数次的深入体验生活之后,在无数个人物速写之后,周思聪再现了周总理与人民一起的感人场面,这是周思聪由内而发的情感表达,是真情的流露,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由于周思聪良好的素描功底,使得她能够在形象的把握上游刃有余。正是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得周思聪的创作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表现,塑造了一种彰显时代精神的人物表达方式,创造了其绘画的巅峰。当画面以现实主义为基础,他的笔墨,人物构成,画面表现等诸多方面都将有一个基本的展现方式,他不可能冲破这种表现方式的羁绊,以符合的真实成为再现的基础。当然这样的表现也肯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欲望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和控制。艺术创作基于现实,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的表达,这就是周思聪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基础。
其次,在绘画的处理手段上,前期的绘画,充分注重了用笔的手法,考虑了笔触的变动和细致程度对画面的影响,还是以其最为重要的代表作《人民和总理》与《矿工组图》来论述。不论在总理或人民的造型塑造上,还是在背景山石的描绘上,用笔都是极其细致的,总理的眉毛,头发和眼睛等方面表现出周思聪用笔的劲道,一笔一划都刻画的十分到位。人民的头发,脸部的皱纹,形象逼真,以再现当时的真实人物和场景。通过细致表达,来体现人物的真实感和烘托画面的效果。其用笔既吸收了传统的笔墨技巧,又借鉴了西画中光线的明暗效果,以力求达到一种真实感的视觉效果。在用墨上,前期绘画的墨色与后期相比较为浓重,墨色表现出一种明暗关系。在《人民和总理》这幅画作中,总理的发鬓和头发处形成鲜明的对比,头发的整齐和乌黑与发根部的白色形成对比,表现出总理的日理万机和劳累。画中普通人民深陷的皱纹用浓墨进行细致入微的勾画,表达出经过地震之后人民的创伤等。
而后期的荷花系列,仅仅用墨和水进行表现,完全淡化了笔的精细,更多的是追求的一种心志的表达,一种淡然的墨趣。“放到无处可放处,淡性自然现前。”[2]这正是描述周思聪那种无欲无求、平和、淡定的心态。这样的表达反而让周思聪有了更多的发现,更奇妙的感悟。淡的背后,不是空虚,而是丰富,是“一花一世界”的体验和境界。荷花系列,背景更加广袤、朦胧。淡到不再能看到地域场景,也不需要有故事和情节;似不经意的形色点染,传达出一种气氛和情绪,构成浑然一体、无以名状的意境。就像欣赏音乐和文学作品,它可以直接拨动我们的心弦,引起共鸣,而不依赖于时代,國度,作者的分析。面对这些画,我们会莫名其妙的被感动,被溶解,被净化。它们的品格,境界,此时已经完全进入我们的心灵。[3]任意一副荷花作品,我们都可以拿来做这样一个分析。荷叶是画面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是用墨色晕染,而没有用笔勾勒。整个墨色没有过分浓重之处,而是把淡墨大面积的用于画面中,更淡处用水晕染出,偶尔有莲蓬的籽和茎上有墨点进行稍加修饰。荷花在荷叶中显现,或者若隐若现,仿佛只是安静的绽放或者等待,而不去打扰这种宁静。荷花没有刻意的用浓墨加以表现,而是和荷叶一样,用水和淡墨进行渲染,使得整个画面显得宁静,纯洁。
在处理技巧上,前期选择的处理手法是写实或者表现,并展开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手法。写实主要是注重笔墨的表现手法,随后的创作主要是运用了变形和夸张的手法,前两者的处理技巧主要都是从笔墨的角度进行发掘的创作。不得不说的是,在绘画前期,周思聪在陪同丸木夫妇到桂林写生时候,受到了其二位画家的启发,即矾水豆浆先做纸底的方法。她把这种特殊的手法运用于绘画创作中去,她不是平铺直刷,而是把矾水当成一种颜料,关于用量和用处,根据画面效果斟酌而定。而到后期的荷花系列,周思聪把李可染的李氏皴法进行转换运用到荷塘中,“法本无法,干笔淡墨在纸上留下的不知是什么皴法制造的肌理效果让人咀嚼不尽。”[4]这样有助于墨色的渲染,达到很好的肌理效果,一种随性的美感跃然纸上。用水墨淋漓感来表现荷花的美,用大块的浓墨和留白的画面相互映衬,来表达荷塘的宁静,生命力的顽强。一个重工笔,一个重写意,在处理技巧上实在是着重不同,可谓大相近庭。
【注释】
[1]马文蔚.周思聪艺术个性的觉醒[M].大象美术出版社,2003:23
[2]晋代高僧蕅益语
[3]周思聪.周思聪与友人书[M].大象美术出版社
[4]周林生.近现代绘画[M].河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