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美育思想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123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里德里希·席勒被称作德国文坛的“双子星座”。席勒的美学思想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的美育理论深受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康德哲学的影响,产生于特定的时代。他的美育理论以独特的视角批判了物质丰富但精神贫瘠、人性分裂的问题,试图使人实现自由的人性、拯救日益败坏的心灵,但同时暴露出他在政治上的妥协性与改良主义。
  一、席勒美学的哲学背景
  席勒的美育理论并没有自创一个独立完整的哲学体系,而是从整体上接受了康德的“批判哲学”,并在这个体系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人道主义美学体系。美育理论的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他把古希腊看作最为美好的“黄金时代”。
  他借用了康德哲學的人道主义架构和先验的分析方法。要知道,康德哲学一方面是把人当作目的的人道主义;另一方面,康德哲学的三大批判依循着这个“自然向人的生成”的顺序结构,而且把美学当作了由自然的必然王国通向人的自由王国的中间环节。
  二、席勒美学的时代背景
  通观席勒的一生,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民族与国家、民主与自由主题。《审美教育书简》是席勒美学的代表作,写作年代都集中在1791—1795年,显而易见的原因除了康德对他的启发,最根本的还在于当时欧洲政局的转变以及它在知识界所引起的反响。
  法国大革命失败后,席勒深刻地预见到了法国大革命所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社会并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拯救失落的人性,实现人类真正的自由。
  三、席勒的美育思想
  在席勒看来,人性是人的天性的和谐统一。近代人要做的,就是通过更高的艺术即审美教育来恢复他们天性的完整性,改善时代的性格,他假道于美学解决政治问题认为人们只有通过美育,才能避免混乱。
  席勒用完整的性格标准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下了很中肯的诊断,他拿古希腊社会和近代社会进行对比,认为人在最初的自然状态中其天性是和谐的。而古希腊社会正因为没有造成社会与个体分裂以及个体自身人格内部的分裂,所以“结合了一切自然”能“把想象的青春性和理性的成年性结合在一种完美的人性里”。在《美育书简》中,席勒接着对给人性造成创伤的文化进行分析,他指出一是科学技术的严密的分工制,二是更复杂化的国家机器使得各等级和各职业之间更严格的割裂成为必然,结果是人性内在联系被近代文明撕裂开来,把人变成了一个个毫无关联的碎片。人或是受感觉限制, 变成野人, 或是被理性压抑, 变成野蛮人,一种致命的冲突就使得本来处在和谐状态的人的各种力量互相矛盾了,进而失去了和谐发展的自由。
  席勒首先阐述一种新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自由:自由不是政治经济权力的自由行驶和享受,而是精神上的解放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因此达到自由的路径不是政治经济的革命而是审美的教育,至少是须先有审美教育,才有政治经济改革的条件。席勒意识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避开政治来谈美学会引起反对,他首先就问:“正当时代情况迫切地要求哲学探讨精神用于探讨如何建立一种真正的政治自由时,我们却替审美世界去找出一部法典,这是否至少是不和时宜的呢?”接着他论述了让美走在自由之前,在第二封信中阐述美的话题不仅仅关系到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而且也关系到这个时代的实际需要;人们为了在经验界解决那政治问题,就必须假道美学问题,正是因为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到自由。
  近年来,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各国各民族均重视教育的作用。如何提高国民的素质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共同的主题。素质是人们特有的综合能力,是社会物质和精神活动能力的开发和培养。美育在提高素质教育、培养高尚人格的各种手段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归纳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一定的素质教育就谈不上美育;而美育反作用于素质教育,只有和生动活泼的美育有机结合起来,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完美的个性、高尚的人格。因此,作为建造与支撑和谐社会的骨架的人,首先应该是人格和谐与完整人性的形成,而要成为这样的人,就不仅仅需要智育,更需要美育。
  四、席勒的美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现状
  席勒这套否定政治革命,而以全人教育、精神教育、审美教育取而代之的主张,在和平发展的年代,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启示,而不是批判的对象。
  1.与传统道家美学契合
  老子同样反对战争,以善为审美基础,主张上善若水,这和素有“玻璃人”席勒观点相似。老子主张“无为”不等于“不为”,老子意在顺应自然规律而“为”。这实际上和席勒的“审美游戏”相似,意在调和矛盾和冲突 ,追求自由的同时追求永恒的真善美的统一。
  2.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影响和评价
  几千年来,对真善美的孜孜追求是人类发展的共通主题,不然为什么我国近十几年来大抓素质教育? 为什么我国与席勒提出过类似主张的蔡元培先生近年来让我们倍加怀念? 笔者想,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感到席勒的美育思想并非无稽之谈,对当下的中国很是有教育意义。
  席勒的人性论不仅构成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重要一环,还是其整个美学思想的基础。这一点和中国道家的美学很像。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其哲学基础的,从哲学角度揭示审美教育,把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明确区别开来。席勒明确了审美的目标:拯救人类日益堕落的心灵和构建自由的人性。
  席勒的审美游戏显然不是指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某种具体的审美活动,而是指一种纯粹的、理想的审美精神状态。他崇拜希腊的“完整人”,对这个时代的一切采取蔑视的态度,完全以“完美的神”的标准来塑造理想国的人格。所以,席勒的理想化教育在现实社会只能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空虚感,然而只有社会的和谐才是通向人性和谐之举。作为改造社会的药方,如果悖离现实太远,是不切实际的。既然感性和理性的尖锐对立冲突在全部社会活动中生成、滋长、消灭,那么就不可能单单通过审美去统一他们。
其他文献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除了父母的行为外,教师的行为是最影响学生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影响。教师的心理品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劳动工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和塑造,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法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展现;对学生来说不但是一种教育艺术的欣赏,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
期刊
在城乡规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研究的教改项目进程中,项目组仔细剖析原有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结合我校提出的“适合教育”指导方针,对新时期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索,最终完成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以及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配套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等研究成
期刊
自2000年以来,我市、各乡镇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老师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实现高效课堂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目的,充实发挥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英语教育推进不均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教学点三年级尚未能普及英语教育,衔接存在问题。这些失衡状况严重影响农村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妨碍了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
期刊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校联系的必要性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
期刊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在孩子们心中,科学只不过是周围的花草树木,身边的各种昆虫、有趣的风云雷电,使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的游戏、探究。而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的环境,各类资源,非常的适合孩子天性的探究,获得科學的启蒙。现在,我就谈谈我园是如何利用农村资源促
期刊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中职生科学素养及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中职化学教材过分注重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专业的特点,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而且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使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
期刊
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高中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不必过于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而是要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改的实验中,历史教学
期刊
近年来,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不断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生命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新的教育思潮,在实践层面,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不断深化。当前,在幼儿教育领域,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幼儿园生命教育仍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为受到保守、落后思想的桎梏,被简单、粗暴地对待,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生命教育方面的落后状态让人触目惊心,幼儿没有安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在冲突与整合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主题与特色。但相对于后起之秀的高职院校而言,其校园文化建设虽有发展,却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一、迷茫:徘徊于自信与困惑边缘的高职校园文化  很多高职院校因急于求成,在发展方向上往往缺乏一种思想导向,缺乏前瞻性眼观,造成学校办学过程中问题不断,把发现与寻找问题式办
期刊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数感作为核心概念提出,并明确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由此可见,数感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其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感。学生数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