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u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在冲突与整合中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主题与特色。但相对于后起之秀的高职院校而言,其校园文化建设虽有发展,却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一、迷茫:徘徊于自信与困惑边缘的高职校园文化
  很多高职院校因急于求成,在发展方向上往往缺乏一种思想导向,缺乏前瞻性眼观,造成学校办学过程中问题不断,把发现与寻找问题式办学变成了单纯解决问题式办学,对于向兄弟院校的学习缺乏消化与吸收的能力,变成了学习过程中的简单“拿来主义”。
  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动性较差,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个人理想信念较为模糊,学习动力不强;在人际交往上缺乏团结协作意识,在与同学相处时一方面不懂得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淡薄;在个人心理素质上表现为自卑与自我被认可并存。在个人生活上,缺乏自制力、判断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多学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经常会以实习条件艰苦而“逃”回学校,缺乏作为一名职业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与职业意识。
  就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在年龄结构上,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以退休教师和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为主,这种年龄结构所体现出来的优势表现在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新教师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另一方面,因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在教学制度,教师激励机制与人事制度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与完善的地方,使很多老师缺乏一种归属感。
  二、追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思想的“领路人”
  徘徊在自信与迷茫边缘的高职校园文化更需要自己的“领路人”,通过这种引领,消除高职校园文化在建设过程中的迷茫,走向文化建设的自信。这种自信,不仅来源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规模建设,更来源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这种体现在内涵建设方面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文化;是让学生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教师幸福归属感的文化;是在同行兄弟院校中有着积极影响力与发挥正能量的一种文化;也是能够给学校品牌建设带来积极效益的一种文化。
  三、回归: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1.树立一种民主、文明、和谐的强校理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基本价值理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使高职院校在众多兄弟院校中脱颖而出,形成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需要高职院校建立一种民主、文明、和谐的强校理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宏观发展思路上,制定较为适合本校特色的发展规划与治校理念,形成较为良性的学校发展模式;在制度建设上,应注重制度建设质量,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制度的制定应有师生的共同讨论与参与,制度的内容应全面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制度的落实应体现公平公正;在学校领导层面,学校领导干部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在“领导”的位置,而应具备“领袖”意识与服务精神,不断地进行创新型工作与研究性总结,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导向力与执行力,增加学校事务的公开力度,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应通过建设不同的激励机制,培养教师乐业的精神,给予教師参与的机会与不断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形成教师的归属感与主人翁精神;在师生关系上,优秀学生的培养需要更优秀导师的引导,教师应该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作品”来看待,尽己所能去美化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学生的认同感。总之,高职院校的强校文化,首先应体现在 “强人”文化,人强则学校强,一个懂得塑造“强人”的高校,才得以达到真正的民主、文明与和谐。
  2.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美校氛围
  美丽的校园氛围,不仅仅是因为学校的环境美而让人驻足留恋,更因为学校的“人”美而可爱动人。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精神层面应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种体现“人文文化关怀”的“自由、平等、公正”美丽校园氛围。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树立依法办校、依法办学的意识。高职院校的学生因其自身的特点,比普通高校的学生更渴望自由、平等、公正与被尊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积极贯彻国家各项教育方针的同时,建立健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人人平等的法制原则。另外,高职院校可以别具特色的思政课堂与主题班会,不同形式的职业技能大赛,充满创意的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个人能力提高上徒步积累。
  3.确立一个诚信、友善、敬业的爱校准则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在道德层面,高职院校应在学生中确立一个“诚信、友善、敬业”的爱校准则。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师资现状和学校现有的现状,制定健全和充满活力的职业道德培养机制。包括在育人理念指导下要达到的育人目标;学院的总体育人方案,以及在学院总体育人方案基础上适合各系、各专业特点的育人方案;完整的育人方案执行效果测评体系和后续跟进机制;在执行方案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影响方案执行力度的激励机制。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诚信意识,一种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并通过职业前移化教育形成学生的敬业精神。在师德建设方面,需要高职院校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考核和激励机制,让教师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农村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受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始终难以与城市英语教学媲比。因此,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已经成了当前农村英语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存在问题  1.学生起点差且师资
期刊
勿容置疑,教育所面临对象的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尤其是学生的数学能力,更是如此。数学学科后进生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在哪类、哪级学校中都相对地存在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体现全面的育人观,就必须重视“后进生”问题。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探讨研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促其转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牵动着不少家长、教育者的心,也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问题,因而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
期刊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除了父母的行为外,教师的行为是最影响学生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影响。教师的心理品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劳动工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和塑造,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法无法代替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才能,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展现;对学生来说不但是一种教育艺术的欣赏,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
期刊
在城乡规划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研究的教改项目进程中,项目组仔细剖析原有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结合我校提出的“适合教育”指导方针,对新时期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入地探索,最终完成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以及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配套的专业基础课教材等研究成
期刊
自2000年以来,我市、各乡镇小学逐步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老师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实现高效课堂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为目的,充实发挥有效教学的理念,在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英语教育推进不均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教学点三年级尚未能普及英语教育,衔接存在问题。这些失衡状况严重影响农村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妨碍了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公平的实现。因此,
期刊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校联系的必要性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
期刊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这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天生对这个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探索和了解这个世界。而事实上,幼儿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在孩子们心中,科学只不过是周围的花草树木,身边的各种昆虫、有趣的风云雷电,使他们在大自然中快乐的游戏、探究。而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的环境,各类资源,非常的适合孩子天性的探究,获得科學的启蒙。现在,我就谈谈我园是如何利用农村资源促
期刊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提高中职生科学素养及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中职化学教材过分注重理论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忽视了专业的特点,不能适应职业工作的需要,而且课程内容的序化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使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知
期刊
一、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理念和目标要求,加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高中历史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人才,不必过于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而是要通过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改的实验中,历史教学
期刊
近年来,关于生命教育的相关研究不断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生命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新的教育思潮,在实践层面,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得到不断深化。当前,在幼儿教育领域,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幼儿园生命教育仍需要引起更多关注。  长期以来,我们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因为受到保守、落后思想的桎梏,被简单、粗暴地对待,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生命教育方面的落后状态让人触目惊心,幼儿没有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