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从游牧社会到农耕社会再到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力度越来越大,继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从全球气候变暖到海洋塑料污染,从不断衰退的生物多样性到日趋严峻的“垃圾围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事关国家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就宣传方式对受众环保意识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宣传方式;生态环境;环保意识
引言
我国环保工作部门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公众的环保意识,向群众普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提高環保工作社会影响力的情况下,全面发挥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提高其工作效果。
一、研究背景与假设
(一)诉求类型与宣传效果
宣传诉求类型是指广告所强调的内容,包括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虽然不同的研究对其给出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都包含最基本的共同点,即理性诉求主要呈现客观信息而感性诉求强调人的情绪感受。关于不同诉求类型的宣传效果,在不同研究中,理性与感性诉求各有所长。在注意与购买意向层面上,有研究表明:对于低卷入度的产品,采用感性诉求类型的广告可以吸引受众更多注意力且购买意愿更强;而对于高卷入度的产品,采用理性诉求类型的广告可以引起受众更多注意且购买意向更强。即相对于感性诉求的广告,理性诉求宣传广告更适合产品卷入程度高、个人卷入程度高的受众,如在较近心理距离条件下,儿童对情感广告的态度显著高于对理性广告的态度,而在较远心理距离条件下则结果相反。(二)情绪效价与宣传效果。宣传的情绪效价是指通过广告诱发受众产生某种情绪的宣传方式,主要分为积极情感诉求和消极情感诉求(如恐惧诉求),两者分别通过诱发受众群体产生高兴愉悦的积极情绪和紧张焦虑恐惧的消极情绪,从而达到改变受众态度与行为的目的。在广告宣传领域,两种情绪效价的宣传方式都比较常见,一般研究多认为消极情感诉求更容易引起受众注意。实验证明,在听觉和视觉通道下,情绪对内隐记忆反应时影响显著,被试在负性情绪状态下做出的反应最快,其次是正性情绪,最后才是中性情绪。由此可见,消极情感的宣传广告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并可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消极情感诉求这一优势影响作用机制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面对不同的刺激信息,受众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方式,一种是对正性刺激(积极信息)做趋近反应,另一种是对负性刺激(消极信息)进行回避。有研究发现,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存在“负性偏向”效应,即负性信息比其他信息优先得到注意和加工。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这一点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天性密切相关的,对危险或潜在威胁刺激的优先注意与加工反应有助于个体在恶劣环境中存活与繁衍。因此,负性信息应更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对于想要引起受众警惕的公益广告,尤其涉及与人类生存相关的信息时,采用消极的情绪效价更易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
(一)拓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范围
在环保宣传教育期间,应当拓宽工作范围,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活动,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将相关内容拓展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更多区域,建设丰富的环保工作队伍,在唤起公众环保意识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其生态道德素养。建议政府部门与党政机关等,向公众发放《环保法》手册,加大宣传教育投资力度,成立专门的环保组织机构,在基层干部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公众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要将生态文明与依法环保工作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公众较为牢固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还要制定完善的宣讲机制,大力宣传相关内容,逐渐提高其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及时发现自身在环保法律认知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建立绿色环保生产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全面实现经济与环保效益,促进二者的协调与统一。对于学校而言,应当为各个中小学发送环保宣传资料,利用彩色板报与广播宣传等方式,引导小学生与中学生树立环保观念,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对于群众而言,应当更好的倡导环境保护相关观念,将其充分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渗透相关理念,发挥相关引导与宣传作用。
(二)加强大数据在推进公众参与过程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环保将进一步融入公众日常生活。普通民众也都可以和环境主管部门一样,通过各项数据汇总,分析探讨所关注的环境问题,来决定个人的行为方式。因此,政府需努力提升公众服务能力,通过大数据采集、整理、社会公布等方式,向社会用户提供环保方面的精细化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大价值。
(三)利用环保新媒体平台,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在工作实践中,宣教部门应该深入性的研究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以及特性,有效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信息传播能力,利用百姓喜欢的语言方式将科学知识普及下去。例如,在门户网站、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当中,可以搭建起政策任务问答模块,进而让人民群众参与到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中;有效运用微视频、音频等新颖的宣传形式,将那些生涩的专业科学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信息,进而提高百姓对相关宣教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实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中,可以对相关政策、形势进行权威性的解读,将区域内部的环保部门的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效果整合其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百姓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观能动性,让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当中,环保宣教工作的开展中,应该少一些大道理,多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应该少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多一些典型案例,应该少一些理念宣传,多一些科学知识普及。另外,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形式的新颖、方法的多元以及互动的及时,让百姓能够进入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中。
结语
我国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公众的实际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宣传形式,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大宣传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参考文献:
[1]关锋.简析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8,14(35).
[2]李娜.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J].科技风,2019(8):265.
[3]朱德明.公众参与环境监测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8,4(1).
关键词:宣传方式;生态环境;环保意识
引言
我国环保工作部门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公众的环保意识,向群众普及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提高環保工作社会影响力的情况下,全面发挥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提高其工作效果。
一、研究背景与假设
(一)诉求类型与宣传效果
宣传诉求类型是指广告所强调的内容,包括理性诉求与感性诉求。虽然不同的研究对其给出的定义有所不同,但都包含最基本的共同点,即理性诉求主要呈现客观信息而感性诉求强调人的情绪感受。关于不同诉求类型的宣传效果,在不同研究中,理性与感性诉求各有所长。在注意与购买意向层面上,有研究表明:对于低卷入度的产品,采用感性诉求类型的广告可以吸引受众更多注意力且购买意愿更强;而对于高卷入度的产品,采用理性诉求类型的广告可以引起受众更多注意且购买意向更强。即相对于感性诉求的广告,理性诉求宣传广告更适合产品卷入程度高、个人卷入程度高的受众,如在较近心理距离条件下,儿童对情感广告的态度显著高于对理性广告的态度,而在较远心理距离条件下则结果相反。(二)情绪效价与宣传效果。宣传的情绪效价是指通过广告诱发受众产生某种情绪的宣传方式,主要分为积极情感诉求和消极情感诉求(如恐惧诉求),两者分别通过诱发受众群体产生高兴愉悦的积极情绪和紧张焦虑恐惧的消极情绪,从而达到改变受众态度与行为的目的。在广告宣传领域,两种情绪效价的宣传方式都比较常见,一般研究多认为消极情感诉求更容易引起受众注意。实验证明,在听觉和视觉通道下,情绪对内隐记忆反应时影响显著,被试在负性情绪状态下做出的反应最快,其次是正性情绪,最后才是中性情绪。由此可见,消极情感的宣传广告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并可能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消极情感诉求这一优势影响作用机制可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释。面对不同的刺激信息,受众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方式,一种是对正性刺激(积极信息)做趋近反应,另一种是对负性刺激(消极信息)进行回避。有研究发现,在人类和动物身上存在“负性偏向”效应,即负性信息比其他信息优先得到注意和加工。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这一点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天性密切相关的,对危险或潜在威胁刺激的优先注意与加工反应有助于个体在恶劣环境中存活与繁衍。因此,负性信息应更容易引起人们重视,对于想要引起受众警惕的公益广告,尤其涉及与人类生存相关的信息时,采用消极的情绪效价更易达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
(一)拓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范围
在环保宣传教育期间,应当拓宽工作范围,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教育活动,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将相关内容拓展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农村等更多区域,建设丰富的环保工作队伍,在唤起公众环保意识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其生态道德素养。建议政府部门与党政机关等,向公众发放《环保法》手册,加大宣传教育投资力度,成立专门的环保组织机构,在基层干部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公众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内容。同时,要将生态文明与依法环保工作融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公众较为牢固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还要制定完善的宣讲机制,大力宣传相关内容,逐渐提高其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对于企业而言,应当及时发现自身在环保法律认知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建立绿色环保生产机制,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全面实现经济与环保效益,促进二者的协调与统一。对于学校而言,应当为各个中小学发送环保宣传资料,利用彩色板报与广播宣传等方式,引导小学生与中学生树立环保观念,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对于群众而言,应当更好的倡导环境保护相关观念,将其充分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渗透相关理念,发挥相关引导与宣传作用。
(二)加强大数据在推进公众参与过程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环保将进一步融入公众日常生活。普通民众也都可以和环境主管部门一样,通过各项数据汇总,分析探讨所关注的环境问题,来决定个人的行为方式。因此,政府需努力提升公众服务能力,通过大数据采集、整理、社会公布等方式,向社会用户提供环保方面的精细化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便利,创造更大价值。
(三)利用环保新媒体平台,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在工作实践中,宣教部门应该深入性的研究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以及特性,有效发挥新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信息传播能力,利用百姓喜欢的语言方式将科学知识普及下去。例如,在门户网站、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当中,可以搭建起政策任务问答模块,进而让人民群众参与到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中;有效运用微视频、音频等新颖的宣传形式,将那些生涩的专业科学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信息,进而提高百姓对相关宣教内容的理解程度;在实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中,可以对相关政策、形势进行权威性的解读,将区域内部的环保部门的工作进展以及工作效果整合其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百姓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观能动性,让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当中,环保宣教工作的开展中,应该少一些大道理,多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应该少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多一些典型案例,应该少一些理念宣传,多一些科学知识普及。另外,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形式的新颖、方法的多元以及互动的及时,让百姓能够进入到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中。
结语
我国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根据公众的实际需求,建立多元化的宣传形式,引进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大宣传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参考文献:
[1]关锋.简析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对策[J].科技资讯,2018,14(35).
[2]李娜.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J].科技风,2019(8):265.
[3]朱德明.公众参与环境监测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