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群文阅读视野下古诗词教学,就意味着“教”和“学”的改变,既要研究怎样确立课型建立议题,如何架构课堂,又要考虑“学”的指导。
关键词:群文教学;文本特质;古诗词;建立议题
有着诗歌国度之美称的中国,历来重视经典古诗词的学习。近年来,部编教材更是大幅度增加了经典古诗词的篇幅。整个初中学段,古诗词就有84首之多。学校更是加强了经典古诗文的学习教育。但是,有些教学方法值得商榷。老师们常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学常识的掌握、字词理解、翻译以及背诵默写等“考点”内容上。过于“务实”的教学过程,把古诗词整体的人文韵味和文学美感以及审美品质熏陶给忽略了。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基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探讨经典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群诗阅读,让古诗词中的智慧、情怀、胸襟、美学以及积极的人生信念,厚植于孩子们的心田,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何为“群文阅读”,百度的解释是: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视野下古诗词教学,就意味着“教”和“学”的改变,既要研究怎样确立课型建立议题,如何架构课堂,又要考虑“学”的指导,还要顾及如何指导学生思考表述,如何诵读,怎样有利于学生积累古诗词等。
群诗阅读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议题的确定和文本的编组,即“为什么教”和“教什么”。多文本编组的范围可以是课内多篇、课内外结合或课外多篇,多个文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互为对比、互为补充或互为支撑。先说说面对课内多个文本如何确定议题。
确定议题的过程就是甄别文本特质、确立课型的过程。王君老师曾经把课文按文本特质型分成七种,分别是语用型、主题型、写作型、思辨型、诵读型、积累型及跳板型群文教学,从学生的语文素养成长和心灵品质成长的需求角度来确定组合文本、教学内容。
如八下的《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这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在于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对民生的关注,呼吁对生命的关怀。于是就把整合课的最终落点确定为“惟歌生民病”,做主题型群诗教学,通过多样求同、对比式诵读、对举式插图拟题等活动,达成情怀熏陶和思想启蒙的目标。又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望岳》等三首古诗,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落点,抓住登临诗的精神特征,插入背景,以此引导学生领悟借景抒情和诸多美学手法,揭示了“登高是最美好的姿态”的主旨。“通过引导学生探寻唐代文人登高抒怀的精神密码和文化内涵,从而与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打通,引领孩子们精神成长,即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这三篇登临诗分别也代表初唐、中唐、盛唐的巅峰之作,了解了它们的内涵,就等于了解了登临诗的全部奥秘。群诗教学的核心是议题学习和议题建构,而文本特质分类意识可以让我们快速确立议题,确定教学内容。“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一旦明确,“怎么教”的问题就相对轻松些。
议题确定后,后面要考虑的是架构课堂。群文教学的课堂架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横式展开。多个文本以显性的方式呈现,通过不同角度的求同、比异,最终抵达课堂落点。一種是纵式推进。多个文本以隐性的方式呈现,即先呈现一篇或多篇,循着教学切口,逐渐加入相同或相反的文本,构成多个类别或多个阶段,文本之间互为支撑互为补充,让学生形成或全面或立体或深刻的认知。
李白群诗的阅读教学。设置问题:“读完这三首诗,请你列举李白诗歌里的意象,由此推断,你认为李白诗歌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学生就分别从宏大意象、多种修辞、非凡想象等多种方法并举上面概述。遵守“一课一得”的原则,独选修辞手法阐述——夸张。分别从夸张的三种特征展开课堂,尤其聚焦于超前式夸张,打开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认知,体味白式情感的蓬勃力。这样的语言的“显性特征”的语用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内涵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又如苏轼词《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落点是“诵读出豪迈情怀” ,在进行同类信息整合的思路下,提炼出“酒”文化的内涵,设置问题:这里的酒,怎么读?出示:相同的酒不同的味道。是的,不同的味道亦是别一样情怀:为国效力 兼顾苍生 豁达乐观 胸怀天下。以“怎么读”提问搭建思维的支架,以“不同的味道”聚焦精神的活法,熏陶出一种包容、豁达的理性思想。抓住文本特质,避免了所有文本都当做主题文本的“满汉全席式”课堂,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语文教学才能扎实。
群文阅读填补了单篇诗文的阅读面和阅读量的不足,通过多文共享,多角度、多层次来表现主题。在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以及阅读方法的习得以及对文美、情美的感悟。但是,鉴于古诗群文阅读的特殊性,因此一者要突出古诗的体裁特点——品悟意境,再者还要达成群文阅读的基本目标——方法习得和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
关键词:群文教学;文本特质;古诗词;建立议题
有着诗歌国度之美称的中国,历来重视经典古诗词的学习。近年来,部编教材更是大幅度增加了经典古诗词的篇幅。整个初中学段,古诗词就有84首之多。学校更是加强了经典古诗文的学习教育。但是,有些教学方法值得商榷。老师们常把教学重点放在文学常识的掌握、字词理解、翻译以及背诵默写等“考点”内容上。过于“务实”的教学过程,把古诗词整体的人文韵味和文学美感以及审美品质熏陶给忽略了。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基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探讨经典古诗词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群诗阅读,让古诗词中的智慧、情怀、胸襟、美学以及积极的人生信念,厚植于孩子们的心田,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何为“群文阅读”,百度的解释是: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视野下古诗词教学,就意味着“教”和“学”的改变,既要研究怎样确立课型建立议题,如何架构课堂,又要考虑“学”的指导,还要顾及如何指导学生思考表述,如何诵读,怎样有利于学生积累古诗词等。
群诗阅读教学实施的第一步是议题的确定和文本的编组,即“为什么教”和“教什么”。多文本编组的范围可以是课内多篇、课内外结合或课外多篇,多个文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互为对比、互为补充或互为支撑。先说说面对课内多个文本如何确定议题。
确定议题的过程就是甄别文本特质、确立课型的过程。王君老师曾经把课文按文本特质型分成七种,分别是语用型、主题型、写作型、思辨型、诵读型、积累型及跳板型群文教学,从学生的语文素养成长和心灵品质成长的需求角度来确定组合文本、教学内容。
如八下的《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这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在于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对民生的关注,呼吁对生命的关怀。于是就把整合课的最终落点确定为“惟歌生民病”,做主题型群诗教学,通过多样求同、对比式诵读、对举式插图拟题等活动,达成情怀熏陶和思想启蒙的目标。又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望岳》等三首古诗,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落点,抓住登临诗的精神特征,插入背景,以此引导学生领悟借景抒情和诸多美学手法,揭示了“登高是最美好的姿态”的主旨。“通过引导学生探寻唐代文人登高抒怀的精神密码和文化内涵,从而与自己的生活与生命打通,引领孩子们精神成长,即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这三篇登临诗分别也代表初唐、中唐、盛唐的巅峰之作,了解了它们的内涵,就等于了解了登临诗的全部奥秘。群诗教学的核心是议题学习和议题建构,而文本特质分类意识可以让我们快速确立议题,确定教学内容。“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一旦明确,“怎么教”的问题就相对轻松些。
议题确定后,后面要考虑的是架构课堂。群文教学的课堂架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横式展开。多个文本以显性的方式呈现,通过不同角度的求同、比异,最终抵达课堂落点。一種是纵式推进。多个文本以隐性的方式呈现,即先呈现一篇或多篇,循着教学切口,逐渐加入相同或相反的文本,构成多个类别或多个阶段,文本之间互为支撑互为补充,让学生形成或全面或立体或深刻的认知。
李白群诗的阅读教学。设置问题:“读完这三首诗,请你列举李白诗歌里的意象,由此推断,你认为李白诗歌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学生就分别从宏大意象、多种修辞、非凡想象等多种方法并举上面概述。遵守“一课一得”的原则,独选修辞手法阐述——夸张。分别从夸张的三种特征展开课堂,尤其聚焦于超前式夸张,打开学生对李白诗歌的认知,体味白式情感的蓬勃力。这样的语言的“显性特征”的语用价值和人物的精神内涵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又如苏轼词《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落点是“诵读出豪迈情怀” ,在进行同类信息整合的思路下,提炼出“酒”文化的内涵,设置问题:这里的酒,怎么读?出示:相同的酒不同的味道。是的,不同的味道亦是别一样情怀:为国效力 兼顾苍生 豁达乐观 胸怀天下。以“怎么读”提问搭建思维的支架,以“不同的味道”聚焦精神的活法,熏陶出一种包容、豁达的理性思想。抓住文本特质,避免了所有文本都当做主题文本的“满汉全席式”课堂,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语文教学才能扎实。
群文阅读填补了单篇诗文的阅读面和阅读量的不足,通过多文共享,多角度、多层次来表现主题。在教学时,我们要关注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以及阅读方法的习得以及对文美、情美的感悟。但是,鉴于古诗群文阅读的特殊性,因此一者要突出古诗的体裁特点——品悟意境,再者还要达成群文阅读的基本目标——方法习得和美的熏陶。
(作者单位:福建省罗源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