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9年的冬天,江西龙南天气格外寒冷。一天,红岩月屋村几位老人在围屋大门口倚墙晒太阳,忽然见两个干部模样的人笑眯眯地向他们走来。打过招呼后,几位老人热情地领客人进围屋厅厦(祠堂),请他们在长条板凳上落座。原来,客人中有一位是龙南县(今龙南市)委领导,另一位是全南县政府的领导。全南县的那位领导说:“我叫方志奇,现任全南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红军在赣南闹革命时任团长。我是第一次到月屋围,此行是代表62位遇难金盆山红军战士,感谢你们月屋人当年对红军的救助之恩……”话音刚落,方志奇向几位月屋老人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几位老人听了他的讲述,立马想起了那段和红军在月屋遭遇的往事。大家边交谈,边流下感动的眼泪,心中悲喜交集,悲的是当年红军闹革命太苦了,喜的是后来革命取得了胜利。
那么,当年62位红军战士是怎么从金盆山来到月屋围的,月屋人当年又是如何救助这些遇难红军的呢?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决定红军撤离赣南闽西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为了在苏区留下革命火种,让老百姓看到革命的希望,党中央决定留下陈毅、项英等领导红军继续在赣粤边境打游击,以信丰油山为游击队活动的中心。
红军离开苏区进行长征,许多因反“围剿”负伤的红军无法随行。经过整编,有战斗力的红军和伤病员被组成几个团留下来打游击战。当时方志奇任其中一个团的团长。1935年3月初,他带领有伤病员的红军队伍200余人,从瑞金突围向信丰油山方向转移,一路昼伏夜行,历尽艰辛。因没有军用地图,他们只好边走边打听行走路线,进入安远后,预定到达的目的地是金盆山。
龙南金盆山位于龙南与信丰、全南交界处,面积近万顷,最高山峰海拔近千米。这里层峦叠嶂,林木幽深,沟壑纵横,山腰间有一座寺庙,香火缭绕。
方团长带着队伍到达龙南金盆山,红军战士个个疲惫不堪。但方团长觉得这里是一个隐蔽休整的好地方,暗自高兴。来到寺庙后,他才知道自己犯了线路错误。原来,赣南有两座金盆山,龙南和信丰各有一座,两山相距60里。方团长原本要去的是信丰金盆山,结果阴错阳差地误入了山名相同的龙南金盆山,不但多走了60里冤枉路,而且遭到龙南县的民团在花瓶丘的堵截,后面还有国民党军队的追赶,进入了敌人后追前堵的包围圈。
方团长带领的这支红军队伍,在赣南多县穿越,被国民党余汉谋部队侦察发现。此时余汉谋刚被蒋介石训斥其拦截红军不力,当获知几百名红军到了龙南金盆山的情报时,喜出望外,认为将功补过的机会来了,立刻调遣千余人,前往龙南金盆山围剿红军。
1935年3月17日至18日,一场恶战在龙南金盆山打响了。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是红军毫不畏惧,个个奋勇抵抗,打完了子弹,就同敌人进行肉搏战,手无寸铁的伤病员也拼尽全力搬起石头向敌人砸去。战斗打得天昏地暗,近200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金盆山。
在金盆山战斗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方团长率领部队拼命突围,但敌军穷追不舍。在花瓶丘,62名红军被抓,被押送到月屋围关押。这些红军到达月屋围时,蓬头垢面,衣服破烂,满身伤痕累累,其中有的还是乳臭未干的十几岁的孩子。月屋人看到这些红军,心痛得直掉眼泪。
红军被关押在月屋围的4天时间里,敌人白天把他们拉到围屋大门口严刑拷打,木棍打断了一根又一根,他们被打得血肉模糊。在敌人的酷刑下,红军表现得非常坚强,没有一人泄露军事秘密、指认红军干部。在场围观的月屋人,目睹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如此折磨摧残,内心承受着极其痛苦的煎熬。
此时,月屋有人觉得红军遭受苦难,光有同情心不行,必须想办法进行救助。五六个有同样想法的人秘密聚集在一起,决定冒险给红军送食物。趁着夜色,大家分头行动,把一包包番薯、芋头、米粿、饭团等从窗户塞给红军充饥。打猎懂草药的月升庆、月上进和土郎中月上兰把捣烂的草药送给红军疗伤。见过世面的月上兴找到敌军长官说,这样众目睽睽之下对红军施暴,月屋围成了不祥之地,请求他们棍棒下面留情。
方团长带领红军从金盆山突围后,没有在花瓶丘被抓,自然也没有被关押在月屋围。最后,他又是如何脱險的呢?方团长到月屋围拜谢月屋父老乡亲,才揭开了这不为人知的秘密。
原来,方团长在金盆山战斗率部突围过程中,不慎跌落至深沟,身体受伤,昏迷过去,一天后苏醒过来,仅靠喝山泉、吃野果活了下来。他在茫茫林海中寻找出山路径,进入全南龙下境内,巧遇一名砍柴人,便称自己是逃难的讨饭人,路上跌伤,这位善良的砍柴人把他带出了大山。方团长从此十多年隐姓埋名,在全南到处流浪,靠打长工度日。
1949年8月20日,全南县获得解放。方团长盼望革命胜利的一天终于到来了,他高兴地到县委报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经历。经县委层层上报审核,他的身份和经历得到上级确认,上级还安排他在全南县人民政府担任副县长。
尽管公务繁忙,方志奇始终心系当年金盆山战斗突围红军战友的安危。经多方打听,他才知道那些红军被抓关押在月屋围,得到月屋人的冒险救助。全南到龙南很近,仅80里之遥。他决定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抽空去一趟月屋,代表62位遇难红军战友,当面感谢月屋的父老乡亲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红军的恩情。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责编/江南
那么,当年62位红军战士是怎么从金盆山来到月屋围的,月屋人当年又是如何救助这些遇难红军的呢?
1934年10月,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决定红军撤离赣南闽西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伟大的长征。为了在苏区留下革命火种,让老百姓看到革命的希望,党中央决定留下陈毅、项英等领导红军继续在赣粤边境打游击,以信丰油山为游击队活动的中心。
红军离开苏区进行长征,许多因反“围剿”负伤的红军无法随行。经过整编,有战斗力的红军和伤病员被组成几个团留下来打游击战。当时方志奇任其中一个团的团长。1935年3月初,他带领有伤病员的红军队伍200余人,从瑞金突围向信丰油山方向转移,一路昼伏夜行,历尽艰辛。因没有军用地图,他们只好边走边打听行走路线,进入安远后,预定到达的目的地是金盆山。
龙南金盆山位于龙南与信丰、全南交界处,面积近万顷,最高山峰海拔近千米。这里层峦叠嶂,林木幽深,沟壑纵横,山腰间有一座寺庙,香火缭绕。
方团长带着队伍到达龙南金盆山,红军战士个个疲惫不堪。但方团长觉得这里是一个隐蔽休整的好地方,暗自高兴。来到寺庙后,他才知道自己犯了线路错误。原来,赣南有两座金盆山,龙南和信丰各有一座,两山相距60里。方团长原本要去的是信丰金盆山,结果阴错阳差地误入了山名相同的龙南金盆山,不但多走了60里冤枉路,而且遭到龙南县的民团在花瓶丘的堵截,后面还有国民党军队的追赶,进入了敌人后追前堵的包围圈。
方团长带领的这支红军队伍,在赣南多县穿越,被国民党余汉谋部队侦察发现。此时余汉谋刚被蒋介石训斥其拦截红军不力,当获知几百名红军到了龙南金盆山的情报时,喜出望外,认为将功补过的机会来了,立刻调遣千余人,前往龙南金盆山围剿红军。
1935年3月17日至18日,一场恶战在龙南金盆山打响了。尽管敌我力量悬殊,但是红军毫不畏惧,个个奋勇抵抗,打完了子弹,就同敌人进行肉搏战,手无寸铁的伤病员也拼尽全力搬起石头向敌人砸去。战斗打得天昏地暗,近200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金盆山。
在金盆山战斗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方团长率领部队拼命突围,但敌军穷追不舍。在花瓶丘,62名红军被抓,被押送到月屋围关押。这些红军到达月屋围时,蓬头垢面,衣服破烂,满身伤痕累累,其中有的还是乳臭未干的十几岁的孩子。月屋人看到这些红军,心痛得直掉眼泪。
红军被关押在月屋围的4天时间里,敌人白天把他们拉到围屋大门口严刑拷打,木棍打断了一根又一根,他们被打得血肉模糊。在敌人的酷刑下,红军表现得非常坚强,没有一人泄露军事秘密、指认红军干部。在场围观的月屋人,目睹国民党军队对红军如此折磨摧残,内心承受着极其痛苦的煎熬。
此时,月屋有人觉得红军遭受苦难,光有同情心不行,必须想办法进行救助。五六个有同样想法的人秘密聚集在一起,决定冒险给红军送食物。趁着夜色,大家分头行动,把一包包番薯、芋头、米粿、饭团等从窗户塞给红军充饥。打猎懂草药的月升庆、月上进和土郎中月上兰把捣烂的草药送给红军疗伤。见过世面的月上兴找到敌军长官说,这样众目睽睽之下对红军施暴,月屋围成了不祥之地,请求他们棍棒下面留情。
方团长带领红军从金盆山突围后,没有在花瓶丘被抓,自然也没有被关押在月屋围。最后,他又是如何脱險的呢?方团长到月屋围拜谢月屋父老乡亲,才揭开了这不为人知的秘密。
原来,方团长在金盆山战斗率部突围过程中,不慎跌落至深沟,身体受伤,昏迷过去,一天后苏醒过来,仅靠喝山泉、吃野果活了下来。他在茫茫林海中寻找出山路径,进入全南龙下境内,巧遇一名砍柴人,便称自己是逃难的讨饭人,路上跌伤,这位善良的砍柴人把他带出了大山。方团长从此十多年隐姓埋名,在全南到处流浪,靠打长工度日。
1949年8月20日,全南县获得解放。方团长盼望革命胜利的一天终于到来了,他高兴地到县委报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经历。经县委层层上报审核,他的身份和经历得到上级确认,上级还安排他在全南县人民政府担任副县长。
尽管公务繁忙,方志奇始终心系当年金盆山战斗突围红军战友的安危。经多方打听,他才知道那些红军被抓关押在月屋围,得到月屋人的冒险救助。全南到龙南很近,仅80里之遥。他决定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抽空去一趟月屋,代表62位遇难红军战友,当面感谢月屋的父老乡亲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红军的恩情。这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