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新城,1925年出生,河南睢县人,1944年6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随军来到景德镇,经组织决定他留下转到地方工作,1984年从景德镇市环保局离休。
张新城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生活中把助人为乐、解人之困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他不论是在岗还是离休,几十年来,先后数十次为灾区同胞、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捐款赠物献爱心,累计金额近百万元。2020年12月,他被授予全省“最美老干部”荣誉称号。
一
一直以来,张新城总是寻思着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954年,张新城从广播里得知安徽省发生特大洪灾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100元积蓄、100斤粮票和棉被衣物。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捐赠,但在他眼里这算不了什么,他认为能帮助到受灾群众才是最重要的。
2012年,张新城的居住地昌虹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到市社会福利中心看望老党员,他和老伴(也是离休干部)自掏腰包买了水果、蛋糕、营养品等前去慰问。在看望老党员之后,他和老伴又顺便去了趟儿童福利院。在儿童福利院他俩见到了许多遭遇不幸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身患疾病,有的是被父母遗弃。他俩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当得知孩子们急需奶粉、尿不湿等物品时,老两口第二天就把东西给送了过去。此后,夫妇俩就时常去福利院看望这些孩子,并且每次都会给孩子们带去需要的物品。
张新城得知社区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无子女,生活很贫困,行动又不方便,不仅为老婆婆买米买菜、捐钱捐物,还亲自到有关单位联系,最后得到街道、民政部门同意,把这位老婆婆送进了养老院。张新城随后又买了些生活用品和牛奶、水果等送给老婆婆,直到老婆婆一切都安顿好才离开。此后,张新城和老伴会经常买些东西去养老院看望老婆婆。
55岁的吴银妹是张新城的邻居,她和丈夫都是从乡下进城的务工人员,家境困难,他们在城里无依无靠,却得到了张新城和老伴亲人般的关爱和帮助。2012年,吴银妹患了重病需要做手术,張新城和老伴得知情况后,急忙给她送去1000元钱,并鼓励她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013年7月,张新城在收听广播节目时,得知昌江区鲇鱼山镇的一位盲人希望能拥有一台收音机和一块盲人表。经过多方打听,热心的张新城在浙江商城买到了一台可以插卡的多功能收音机。市里买不到盲人表,他就让孙女在网上购买了一块。随后张新城专程来到市残联,将这些东西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中,请他们转交给那位盲人,满足其愿望。
为了给更多的盲人带来快乐,2014年11月,张新城与全市各个街道社区联系,了解社区盲人的情况并做好登记。随后他又自费购买了60台收音机和60块盲人表,还细心地让家人帮忙将收音机调好频率,设定好手表的时间,方便盲人使用,然后将这些爱心物品陆续送到有需要的盲人手上。
二
张新城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他身上的中山装尽管已经褪了色,但是他不舍得扔掉。他家里有一个自制的小工具箱,里面装着各种工具,家里的东西坏了,他自己动手修理。
张新城虽然自己非常节俭,但是对社会公益事业却慷慨大方。2008年,在得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到市红十字会捐款500多元,在单位捐款1000元,社区组织捐款他又捐了500元,并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玉树地震后,他自发跑到民政局捐款1000元;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他捐款500元;2012年景德镇市遭遇洪水灾害,他捐款500元。2010年,昌虹社区有4个低保户的小孩考上大学,得知这些家庭为小孩的大学学费犯愁时,张新城同社区离休干部董耀华一道在社区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资助这些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多年来,张新城共资助困难学子5人。2012年,龙珠阁辖区、昌江广场和牌楼里7户发生了火灾,他为每户受灾户送去500元。2012年,张新城从报纸上看到近郊浮梁清溪小学教室很简陋,窗户连玻璃也没有,冬天上课学生冷得难受。他立刻把1000元交到《瓷都晚报》记者手中,请他转交给清溪小学,让学校买玻璃给窗户装上,让学生能安心读书。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他分别到市民政局、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同年5月5日,昌虹社区一居民家着火,他又捐了500元给受灾居民。
张新城还特别关心社区事务,经常主动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和义务服务。张新城出资出力为社区宣传栏做雨棚,帮助年龄更大的或身体不好的老人提菜,帮助残疾人推车。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期间,张新城天天在社区里穿行,在大街小巷进行文明劝导。他还发现了一个传销窝点,由此数名传销人员得以解救。
如今,已逾鲐背之年的张新城,依然风骨弥坚。2020年9月4日,他主动捐款10万元,资助20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9月8日,张新城得知鄱阳是全省洪涝灾情重灾区,在电视上看到抗洪抢险的同志日夜奋战在一线,他感慨地说:“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不能去一线帮助受灾群众,我只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为当地受灾贫困家庭提供一些帮助。”他委托儿子前往鄱阳县,将1.5万元爱心助学金转交给当地受灾的3名贫困大学新生。第二天,张新城又委托孙子捐赠5000元,用于全市免费午餐项目。
“生命不息,帮助困难群众的行动不止。”这是张新城的座右铭,几十年来,他始终如一地践行着。
责编/晓辉
张新城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奉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准则;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生活中把助人为乐、解人之困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他不论是在岗还是离休,几十年来,先后数十次为灾区同胞、贫困学生、孤寡老人、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捐款赠物献爱心,累计金额近百万元。2020年12月,他被授予全省“最美老干部”荣誉称号。
一
一直以来,张新城总是寻思着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954年,张新城从广播里得知安徽省发生特大洪灾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的100元积蓄、100斤粮票和棉被衣物。20世纪50年代初期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捐赠,但在他眼里这算不了什么,他认为能帮助到受灾群众才是最重要的。
2012年,张新城的居住地昌虹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到市社会福利中心看望老党员,他和老伴(也是离休干部)自掏腰包买了水果、蛋糕、营养品等前去慰问。在看望老党员之后,他和老伴又顺便去了趟儿童福利院。在儿童福利院他俩见到了许多遭遇不幸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是身患疾病,有的是被父母遗弃。他俩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当得知孩子们急需奶粉、尿不湿等物品时,老两口第二天就把东西给送了过去。此后,夫妇俩就时常去福利院看望这些孩子,并且每次都会给孩子们带去需要的物品。
张新城得知社区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无子女,生活很贫困,行动又不方便,不仅为老婆婆买米买菜、捐钱捐物,还亲自到有关单位联系,最后得到街道、民政部门同意,把这位老婆婆送进了养老院。张新城随后又买了些生活用品和牛奶、水果等送给老婆婆,直到老婆婆一切都安顿好才离开。此后,张新城和老伴会经常买些东西去养老院看望老婆婆。
55岁的吴银妹是张新城的邻居,她和丈夫都是从乡下进城的务工人员,家境困难,他们在城里无依无靠,却得到了张新城和老伴亲人般的关爱和帮助。2012年,吴银妹患了重病需要做手术,張新城和老伴得知情况后,急忙给她送去1000元钱,并鼓励她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2013年7月,张新城在收听广播节目时,得知昌江区鲇鱼山镇的一位盲人希望能拥有一台收音机和一块盲人表。经过多方打听,热心的张新城在浙江商城买到了一台可以插卡的多功能收音机。市里买不到盲人表,他就让孙女在网上购买了一块。随后张新城专程来到市残联,将这些东西交到了工作人员手中,请他们转交给那位盲人,满足其愿望。
为了给更多的盲人带来快乐,2014年11月,张新城与全市各个街道社区联系,了解社区盲人的情况并做好登记。随后他又自费购买了60台收音机和60块盲人表,还细心地让家人帮忙将收音机调好频率,设定好手表的时间,方便盲人使用,然后将这些爱心物品陆续送到有需要的盲人手上。
二
张新城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他身上的中山装尽管已经褪了色,但是他不舍得扔掉。他家里有一个自制的小工具箱,里面装着各种工具,家里的东西坏了,他自己动手修理。
张新城虽然自己非常节俭,但是对社会公益事业却慷慨大方。2008年,在得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到市红十字会捐款500多元,在单位捐款1000元,社区组织捐款他又捐了500元,并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玉树地震后,他自发跑到民政局捐款1000元;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他捐款500元;2012年景德镇市遭遇洪水灾害,他捐款500元。2010年,昌虹社区有4个低保户的小孩考上大学,得知这些家庭为小孩的大学学费犯愁时,张新城同社区离休干部董耀华一道在社区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资助这些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多年来,张新城共资助困难学子5人。2012年,龙珠阁辖区、昌江广场和牌楼里7户发生了火灾,他为每户受灾户送去500元。2012年,张新城从报纸上看到近郊浮梁清溪小学教室很简陋,窗户连玻璃也没有,冬天上课学生冷得难受。他立刻把1000元交到《瓷都晚报》记者手中,请他转交给清溪小学,让学校买玻璃给窗户装上,让学生能安心读书。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他分别到市民政局、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同年5月5日,昌虹社区一居民家着火,他又捐了500元给受灾居民。
张新城还特别关心社区事务,经常主动协助社区开展各种活动和义务服务。张新城出资出力为社区宣传栏做雨棚,帮助年龄更大的或身体不好的老人提菜,帮助残疾人推车。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期间,张新城天天在社区里穿行,在大街小巷进行文明劝导。他还发现了一个传销窝点,由此数名传销人员得以解救。
如今,已逾鲐背之年的张新城,依然风骨弥坚。2020年9月4日,他主动捐款10万元,资助20名建档立卡贫困生,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9月8日,张新城得知鄱阳是全省洪涝灾情重灾区,在电视上看到抗洪抢险的同志日夜奋战在一线,他感慨地说:“我作为一名老党员,不能去一线帮助受灾群众,我只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可能为当地受灾贫困家庭提供一些帮助。”他委托儿子前往鄱阳县,将1.5万元爱心助学金转交给当地受灾的3名贫困大学新生。第二天,张新城又委托孙子捐赠5000元,用于全市免费午餐项目。
“生命不息,帮助困难群众的行动不止。”这是张新城的座右铭,几十年来,他始终如一地践行着。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