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的脊椎从上到下,由一节节的椎骨串接而成,形成一根S形的脊柱。成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组成,分别为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椎和1块尾椎。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是身体的支柱,是支撑生命的大梁,具有传递信息、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无论颈椎、胸椎还是腰椎,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破坏脊柱整体乃至全身的健康。
人不管坐着、站着还是走着,腰椎所承受的力都是最重的,所以在整个脊柱的各个节段,腰椎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其中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和多发。就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外科、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秘书长、脊柱内镜学组组长王文教授,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知识吧。
记者:常听一些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辈说腰腿疼痛起来彻夜难眠或者走不了路,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王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刺激或压迫了腰椎内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18世纪,人们已认识了坐骨神经痛和腰腿痛,这时从解剖学上虽然已经了解了椎间盘组织的存在,但并没有意识到腰腿痛症状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后来人们认为坐骨神经痛的根源在腰椎椎管内的病变,突出的椎间盘被当作椎管内肿瘤切除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直到1932年,美国青年医生巴尔在观察一例“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切片时发现有软骨细胞,进一步观察发现,其它“椎管内肿瘤”大部分不是肿瘤,而是突出的腰椎间盘,由此提出了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记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有哪些临床症状?此外,是否有一些前驱症状?
王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因髓核突出部位的大小、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主要的临床症状如下:1. 腰部疼痛:几乎所有本病患者都有此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腰部及腰骶部的钝痛,平卧时减轻,活动后加重,重者呈痉挛性剧痛,这主要是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炎症性疼痛;2. 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根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电击样,一般多发于单侧。这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早期神经根底部的炎症化学性刺激造成的,后期炎症和消退后机械性压迫往往出现麻木或下肢发凉;3. 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一般可出现胫前肌群及足背肌群麻痹,出现足下垂。继发产生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跛行;4. 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突出较重者,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无力,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发生椎间盘突出症以前可以有一些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症状,也叫前驱症状。不过这些前驱症状并无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有类似表现,仅供参考。1. 急性腰痛:由扭伤引起,或是做一些轻微动作而诱发,患者常会自认为闪了腰。轻者勉强能小心翼翼地行走,重者则卧床不起。这种发作,经过卧床休息或服些止疼药甚至不经治疗可渐渐自愈;2. 腰痛的反复发作:此现象提示有椎间盘退变合并椎间关节的不稳定或后关节的过伸。调查发现,85%的患者腰痛发作间歇期为3月~3年,每次发作持续3天~3周,在间歇期则无腰痛;3. 慢性持续性腰痛:这种患者往往一开始只有几年反复发作的急性腰痛病史,以后逐渐转成持续性的腰痛。他们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腰痛加重,故而对每一种动作都十分小心;4. 颈腰综合症:下腰椎最容易由于椎间盘退变而引发症状。这种退行性变化有时可以是多阶段地影响整个腰椎,有时也可以影响到颈椎,出现颈腰综合症。当出现颈腰综合症时,患者常常全身都痛,颈部的痛可放射到枕部、双肩、上肢乃至胸部。
记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该如何治疗?很多患者谈开放手术色变,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王文: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追求以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最小的治疗成本、最小的风险系数,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以“能保守治疗的不微创,能微创治疗的不开放”为治疗理念。毕竟,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风险系数高、加速临近阶段变化、术后遗留腰疼等问题。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卧硬板床休息是最基本、最必要的,无论接受哪种治疗方法,都要坚持卧硬板床休息。同时,患者可配合理疗以缓解肌肉紧张、解除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松解粘连,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理疗方法。急性期炎症、水肿较重,需要消除炎症、水肿,缓解因炎症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症状。可用干扰电治疗,也可用短波或超短波治疗。缓解期炎症、水肿较轻,而肌肉的劳损、神经干的血液循环较差,这时理疗的重点在于消除腰部组织的炎症,改善神经干的血液循环状态,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主要方法有:热水袋外敷,电吹风外用,粗盐粒炒热外敷和铁砂加醋外敷等。因受凉或劳累复发的患者如果症状不重,仅有腰部疼痛时,也可选用同样的理疗方法。此外,对腰围进行保护,加强腰背肌锻炼,在医生指导下持续牵引,使用非甾体镇痛药和肌松剂,封闭骶管等都属于保守治疗的范畴。
然而,保守治疗并不适于所有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于病情较重者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或反复者就应理性选择微创手术。椎间孔镜是诸多微创方法中较好的技术。之所以说是较好的技术是因其具备了“可视化、微创化、量化”的特点,采用的局部麻醉手术较安全,创伤轻,出血少许,基本无需卧床,功能恢复快,能达到或超过开放手术的效果。对于腰椎退变较重、不稳定、椎间隙狭窄的病例,可以在椎间孔镜技术下,以局部麻醉行腰椎间“膨胀式”融合,这一技术为国内独创,具有创伤轻、出血少、病人功能恢复快、痛苦小、椎弓根无需行钉棒系统固定、避免或明显减轻病人邻近椎间的退变以及腰痛的优点。
记者:俗话说,“病人腰痛,医生头痛”,可见腰痛的治疗之难!由此,积极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好腰椎?
王文:平常有些习惯动作往往不被人注意,有时稍有不慎就可引起腰扭伤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洗漱、洗衣服、干家务活等都应注意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洗漱时正确的姿势应是膝部微屈下蹲,然后向前弯腰,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减小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另外,洗脸盆不宜过低,以免腰椎过度前屈而加重腰部负担;洗衣服时盆的位置不要太低,以防腰部过度前屈,洗完后不要立即直腰,应稍微活动一下再直腰,防止腰扭伤。晒衣绳不要太高,以防晒衣服时腰部过度后伸。洗衣服时,最好预备几个盆替换着用,不要弯着腰来回拿衣服、端水,防止腰扭伤,诱发腰椎间盘突出;在厨房干活时,如果厨房用具不合理应适当调整,避免腰部过度前屈或后伸。灶台洗碗池案板的高度以操作时稍稍弯腰为宜。厨房内注意通风,但要避免吹过堂风,使腰部受凉。有慢性鼻炎的患者受到刺激时容易打喷嚏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平时应避免油烟及有害气体的刺激,咳嗽、打喷嚏时最好采用直腰、挺胸、手扶腰部的姿势以保护腰椎;座位大小、高低应合适,不要坐小板凳、低沙发,座位高度应以大腿与上身的角度大于90度为宜。座位一定要牢固,不能晃荡,曾有因椅子腿突然断裂导致摔伤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例子。正确坐姿应直腰、含胸、拔背,靠背下方最好放一软垫,可帮助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
此外,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务活劳动还有很多,如早晨起床叠被子、搬花盆、拉窗帘、泼水等,都应多加注意。
人不管坐着、站着还是走着,腰椎所承受的力都是最重的,所以在整个脊柱的各个节段,腰椎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其中又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常见和多发。就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外科、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秘书长、脊柱内镜学组组长王文教授,了解一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知识吧。
记者:常听一些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辈说腰腿疼痛起来彻夜难眠或者走不了路,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王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刺激或压迫了腰椎内神经根、血管、脊髓或马尾神经,从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
18世纪,人们已认识了坐骨神经痛和腰腿痛,这时从解剖学上虽然已经了解了椎间盘组织的存在,但并没有意识到腰腿痛症状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后来人们认为坐骨神经痛的根源在腰椎椎管内的病变,突出的椎间盘被当作椎管内肿瘤切除后,坐骨神经痛的症状就会减轻或消失。直到1932年,美国青年医生巴尔在观察一例“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切片时发现有软骨细胞,进一步观察发现,其它“椎管内肿瘤”大部分不是肿瘤,而是突出的腰椎间盘,由此提出了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
记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有哪些临床症状?此外,是否有一些前驱症状?
王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因髓核突出部位的大小、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主要的临床症状如下:1. 腰部疼痛:几乎所有本病患者都有此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腰部及腰骶部的钝痛,平卧时减轻,活动后加重,重者呈痉挛性剧痛,这主要是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炎症性疼痛;2. 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根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电击样,一般多发于单侧。这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早期神经根底部的炎症化学性刺激造成的,后期炎症和消退后机械性压迫往往出现麻木或下肢发凉;3. 肌肉力量减弱或瘫痪:一般可出现胫前肌群及足背肌群麻痹,出现足下垂。继发产生椎管狭窄可出现间歇性跛行;4. 马尾神经症状:中央型突出较重者,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刺痛,排便、排尿无力,女性可出现尿失禁,男性可出现阳痿。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发生椎间盘突出症以前可以有一些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症状,也叫前驱症状。不过这些前驱症状并无特异性,其他疾病也可能有类似表现,仅供参考。1. 急性腰痛:由扭伤引起,或是做一些轻微动作而诱发,患者常会自认为闪了腰。轻者勉强能小心翼翼地行走,重者则卧床不起。这种发作,经过卧床休息或服些止疼药甚至不经治疗可渐渐自愈;2. 腰痛的反复发作:此现象提示有椎间盘退变合并椎间关节的不稳定或后关节的过伸。调查发现,85%的患者腰痛发作间歇期为3月~3年,每次发作持续3天~3周,在间歇期则无腰痛;3. 慢性持续性腰痛:这种患者往往一开始只有几年反复发作的急性腰痛病史,以后逐渐转成持续性的腰痛。他们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腰痛加重,故而对每一种动作都十分小心;4. 颈腰综合症:下腰椎最容易由于椎间盘退变而引发症状。这种退行性变化有时可以是多阶段地影响整个腰椎,有时也可以影响到颈椎,出现颈腰综合症。当出现颈腰综合症时,患者常常全身都痛,颈部的痛可放射到枕部、双肩、上肢乃至胸部。
记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该如何治疗?很多患者谈开放手术色变,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王文: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追求以最简单的治疗方法、最小的治疗成本、最小的风险系数,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以“能保守治疗的不微创,能微创治疗的不开放”为治疗理念。毕竟,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风险系数高、加速临近阶段变化、术后遗留腰疼等问题。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卧硬板床休息是最基本、最必要的,无论接受哪种治疗方法,都要坚持卧硬板床休息。同时,患者可配合理疗以缓解肌肉紧张、解除肌肉痉挛、消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松解粘连,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理疗方法。急性期炎症、水肿较重,需要消除炎症、水肿,缓解因炎症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症状。可用干扰电治疗,也可用短波或超短波治疗。缓解期炎症、水肿较轻,而肌肉的劳损、神经干的血液循环较差,这时理疗的重点在于消除腰部组织的炎症,改善神经干的血液循环状态,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主要方法有:热水袋外敷,电吹风外用,粗盐粒炒热外敷和铁砂加醋外敷等。因受凉或劳累复发的患者如果症状不重,仅有腰部疼痛时,也可选用同样的理疗方法。此外,对腰围进行保护,加强腰背肌锻炼,在医生指导下持续牵引,使用非甾体镇痛药和肌松剂,封闭骶管等都属于保守治疗的范畴。
然而,保守治疗并不适于所有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于病情较重者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或反复者就应理性选择微创手术。椎间孔镜是诸多微创方法中较好的技术。之所以说是较好的技术是因其具备了“可视化、微创化、量化”的特点,采用的局部麻醉手术较安全,创伤轻,出血少许,基本无需卧床,功能恢复快,能达到或超过开放手术的效果。对于腰椎退变较重、不稳定、椎间隙狭窄的病例,可以在椎间孔镜技术下,以局部麻醉行腰椎间“膨胀式”融合,这一技术为国内独创,具有创伤轻、出血少、病人功能恢复快、痛苦小、椎弓根无需行钉棒系统固定、避免或明显减轻病人邻近椎间的退变以及腰痛的优点。
记者:俗话说,“病人腰痛,医生头痛”,可见腰痛的治疗之难!由此,积极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保护好腰椎?
王文:平常有些习惯动作往往不被人注意,有时稍有不慎就可引起腰扭伤或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洗漱、洗衣服、干家务活等都应注意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洗漱时正确的姿势应是膝部微屈下蹲,然后向前弯腰,这样能很大程度上减小腰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另外,洗脸盆不宜过低,以免腰椎过度前屈而加重腰部负担;洗衣服时盆的位置不要太低,以防腰部过度前屈,洗完后不要立即直腰,应稍微活动一下再直腰,防止腰扭伤。晒衣绳不要太高,以防晒衣服时腰部过度后伸。洗衣服时,最好预备几个盆替换着用,不要弯着腰来回拿衣服、端水,防止腰扭伤,诱发腰椎间盘突出;在厨房干活时,如果厨房用具不合理应适当调整,避免腰部过度前屈或后伸。灶台洗碗池案板的高度以操作时稍稍弯腰为宜。厨房内注意通风,但要避免吹过堂风,使腰部受凉。有慢性鼻炎的患者受到刺激时容易打喷嚏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平时应避免油烟及有害气体的刺激,咳嗽、打喷嚏时最好采用直腰、挺胸、手扶腰部的姿势以保护腰椎;座位大小、高低应合适,不要坐小板凳、低沙发,座位高度应以大腿与上身的角度大于90度为宜。座位一定要牢固,不能晃荡,曾有因椅子腿突然断裂导致摔伤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例子。正确坐姿应直腰、含胸、拔背,靠背下方最好放一软垫,可帮助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
此外,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务活劳动还有很多,如早晨起床叠被子、搬花盆、拉窗帘、泼水等,都应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