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速,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率日益攀升。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血管功能障碍,特别是BBB受损日益成为AD病理生理学重要的原因之一。(1)BBB的功能:大分子只有在脑内皮细胞中有特定的载体和/或受体辅助转运时才能穿越BBB。肽链跨越BBB的程度和进入脑内的量都受到精准的调控。(2)AD的"双打击"血管假说:根据"双打击"血管假说,血管危险因素可导致大脑中的脑微循环受损,此为"第一次打击",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致病事件,一方面导致BBB功能发生变化,如BBB分解和渗透性增加;另一方面,促使脑灌注发生改变,如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失调和减少。血管破坏促成了"第二次打击",导致脑实质中Aβ沉积增加、清除减少,导致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临床症状。(3)BBB与Aβ的转运和清除:脑内的Aβ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蛛网膜绒毛或类淋巴系统-淋巴系统等途径输送到外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可使Aβ跨过BBB,从血液转运到脑内,形成Aβ病理。外周循环的Aβ水平与肝脏、肾脏和肺脏等周围器官的功能有关。(4)BBB受损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AD患者BBB微血管病变最早的证据来自对死亡的AD脑组织的组织学检查。在体评价BBB破坏的常用方法是白蛋白指数,即脑脊液与血清中白蛋白浓度的比值。周细胞是保持血脑屏障完整性的关键,可溶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是周细胞损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在伴有BBB功能障碍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与血管损伤有关。(5)BBB受损的神经影像学评价:在体BBB完整性研究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基于顺磁性钆基造影剂的核磁共振DCE技术。这种小分子造影剂,可通过破坏的BBB,其从血管内转移到血管外脑组织的速率可用于评价BBB的通透性。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可以磁性标记大脑中的动脉水,并将其用作内源示踪剂来测量CBF。采用ASL评价AD患者多个脑区发现楔前叶、后扣带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及前额叶皮层灌注不足,颞叶海马和海马旁回灌注明显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