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精神世界的荒凉图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i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作为传统农业文明产物的诗词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这类抒写同乡之情的名篇佳作,展读吟诵之际,那一缕缕浓得化不开的由共同地缘、乡土维系的悠久情感无不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动容。当席卷全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无往不胜地将古老中国的每一块领地,包括城市和乡村都收纳到自己的麾下时,那以地缘、乡土为基础的情感联系注定要改旗易帜。只是,读者想不到的是在《巩生与彩霞》中,一住坂头村、一住坂尾村的两个乡亲,会在共同谋生的城市里以嫖客与妓女的尴尬身份相识,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各因自己的苦衷为了区区十块钱僵持不下,各不相让,最后以一张荒诞的“欠条”告终,一波三折中尽显底层小人物在消费主义时代的卑微与冷酷。如果说大多数的底层小说因揭示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地域差距、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而具有了不容忽视的审美意义和批判意识的话,那么《巩生与彩霞》则将取景框对准了两个本该惺惺相惜的乡里乡亲,来自同一阵营,消弭了地域、贫富、城乡差距的男女主人公,在“十元破币”的风波中袒露出来的精神世界的冷酷与荒凉,以及与之相关的整个社会诚信缺失、人心冷漠的现实,是比物质的贫困更加令人怵目惊心的场景。
  以叛逆出道的李师江近年以一系列作品表现出回归常态的创作转向,《巩生与彩霞》结构的中规中矩简直可以用来作为教授小说写法n要素的范本。按照布鲁克斯、沃伦在《小说鉴赏》中对情节的理解,小说中的一系列事件通常要经历处于某种不稳定因素、某种矛盾或某种对比的开始阶段,矛盾发展以及各种力量不断做出调整以达到一种新的稳定的中间阶段,与矛盾化解、趋于稳定(哪怕是暂时的)的结尾阶段。《巩生与彩霞》的情节即是非常典型的“三阶段”:它以餐馆老板娘发现十元破币为开端,引发了巩生找彩霞换钱的事件,巩生非换不走,彩霞却要恪守“放进口袋里的钱,绝对不能再掏出来”的行规,矛盾至此激化。小说之所以令人感兴趣就在于在发展阶段会遭遇重重阻力,阻力会引起人物什么样的反应,以及如何对待阻力既是情节发展的必要环节,也是作家大展身手选择或“创造”细节的绝佳机会。一系列涵义丰富的片段与细节就在此过程中自然楔入,将两人的斗智斗勇与广阔而又处处令人失望的乡村、城市联系起来。在口才与体力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的彩霞在这场风波中最先表现出妥协的意思,她想以老乡的情分化解这场纠纷,却不料巩生对这些远逝的古典情感无动于衷;她想以自己不幸的家庭和身世来感动这个固执的男人,谁知巩生也有一部足以与之抗衡的苦难史;她甚至幻想与他再做一次身体交易来抵消那十块钱的账目,可是面对不确定未来的巩生仍然不为所动。最终还是两人各退一步,以“下次巩生或者工友来彩霞处消费”少收十元达成了一致,并立字据为证。本来羞于启齿的事件却因交换法则与人心的坚硬被升格为堂而皇之的文字记录,令人啼笑皆非。结构上的循规蹈矩不仅没有限制主题的出奇制胜,反倒是在二者的对照之中形成了某种耐人寻味的张力,更加凸显出小说的喜剧风格:目的渺小却态度认真,卑琐无聊却振振有词,结局荒诞却过程严肃,诚如鲁迅所说: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小说基本上由人物对话构成,人物语言作为揭示人物性格的最重要手段是自古至今通行的创作秘笈。“讲话简短的士兵,爱发牢骚的打杂女工,腼腆的教会学校女学生,饶舌的酒店掌柜,迂腐的教授——所有这些人物都有他们自己的语汇以及组合这些语汇的方式。”(布鲁克斯、沃伦《小说鉴赏》)难度在于人物语言不仅要能揭示其性格,也要一并能够揭示出这性格的养成。正是在两人围绕十元破币唇枪舌剑的争执弥散出来的枝枝蔓蔓中,读者一点一点看清了他们所处的位置与周遭的环境。巩生这个建筑工地上的民工,抛妻别子的打工生活、粗俗不堪的工友、言而无信的老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工作条件、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的责任,这一切正常或非正常的压力已经榨干了他作为正常乡村男人的淳朴、仗义与宽厚,而只留下了与生活同样冷酷、机械的面目,以及这面目掩盖之下荒凉、僵硬的精神世界。在叙述者几乎退场的戏剧化呈现中,仅凭主人公的声口就能一窥当下社会现实的复杂形态,不能不让人称道作者简洁而又丰富的语言表现力。甚至连不起眼的配角人物,如细心厉害的快餐店老板娘、鄙俗世故的房东老太太也都以个性化的语言令读者过目不忘。
  王海燕,青年评论家,现任教于湖北文理学院。
其他文献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诗,那么教学语言无疑是流动着的韵律。美,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充满情趣的课堂让人如沐春风。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用真情激起心灵的震颤,用启迪拨开重重的迷雾,用诱导引发深远的思考,用智慧靓起课堂教学语言来!  一.亲和温馨的语言——未成曲调先有情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语言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几乎成为所有学生的通爱。好的教学情境,亲和的教学语言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课堂教学的导入
在一次县级优质课竞赛活动中,七位老师上同一课题:《皇帝的新装》,评价人物形象时,有的老师这样设计:你认为哪一个人最可恨?哪一个人最可爱?为什么?而另一个老师的设计是:假如你手中有一根鞭子,你最想抽打谁?假如你手中有一朵红花,你最想给谁戴上?为什么?   前一位老师的课堂让人如坐大牢,度日如年。学生要么面面相觑不知所以,要么傻乎乎地看着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而后一位老师的课堂却如行云流水,一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备独自完成阅读的能力水平,重于文本情感的理解,丰富的经验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文本细读要立足“文本”,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实际,不能求之过深以至失去正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年轻教师由于缺少对文本仔细阅读的阶段与实践,使得语文课程教学显得较为枯燥和单调。因此,运用文本细读策略,解读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比较,发展思维,
鲁迅早年留学日本学医时,曾遇到过一位令他终生难忘的藤野先生。这位老师细致地批改他的解剖学作业,并且当面指正。藤野先生的批改方法本质上是“耳提面命”似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直接输入,终究还是“被动积极”,绝不是“主动积极”,本身的潜能和实际的习得效果并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因为学生的习得是学生自我构建的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不过是有一定储备的助手罢了,完全为了学生服务的;只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充
[教学设想]  “活动单导学”模式课堂更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悟,这与散文注重感受和体验作者情感的宗旨不谋而合,本节课则是通过设计的系列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教会学生在活动中掌握阅读技巧,感知情感,感悟情怀,提升精神品质的散文阅读的目标。  《想北平》是一篇短小的散文作品,作品用短小的篇幅融进自己对北平无尽的思念,读之让人忍不住随作者一起落泪。一个“想”字贯穿了全文,深深烙在作者灵魂深处,更融进进
中国自周以来,顺应以宗法制社会结构为特点的儒家思想长期处于统治地位。马克思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雇农,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一无所有,这就决定了他的思想必然或多或少地打上了统治阶级思想的烙印。为此,笔者试图从传统的儒学文化中寻找一些阿Q性格的根源。这些根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就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运用点拨机制,把语言文字的品味放到文本背景中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两者是“血之于肉,分别不开的”。语文
多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走进教室,使各学科教学如鱼得水,初中语文学科尤其明显。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快速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在语文教学中,书面语言的教学很重要,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口语交际的教学也不容忽视。“文本于语”,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况且,口头语言有书面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地说,每个人口头语言表达的频率总比书面语言表达的频率高得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交际的日趋频繁,口头语言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说:“口语交
李清照出身于名门,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文人,他对经书造诣极深,又长于词章,家里藏书甚丰,母亲王氏,乃系出名门,《宋史》说她“善属文”。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李清照的熏陶是无疑的。所以,李清照天资聪颖,记忆超群,嗜书如饴,这些为她后来词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李清照18岁,嫁给赵挺之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爱好金石,且能诗词,共同的爱好与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诗意化的生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