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安全管理在70例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zhouwe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压疮安全管理在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进行压疮安全管理的70例老年卧床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老年卧床患者无一例压疮发生。结论 针对老年卧床患者采取压疮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有助于减轻老年患者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压疮安全管理;老年卧床患者;壓疮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2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78-02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组织、皮下组织长期受压,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限性损伤,多见于骨隆突处。好发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营养不良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据有关临床资料统计发现,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0%-25%,发生压疮后其病死率增加至4陪,如果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至6陪[1]。为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我院对70例老年卧床患者采取了压疮安全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抽取的70例老年卧床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65-91岁,平均年龄78岁。患者的原发疾病为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股骨颈骨折、骨关节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压疮安全管理实施方法
  ①根据患者的感觉、运动、控制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等因素采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大于65岁或者病情危重的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2]。根据压疮评分情况判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分为极、高、中、轻度4个级别):总分23分,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9分提示极度危险。18分作为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评分在≤18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②皮肤评估需有规律地多次进行,对于无压疮危险的患者在其病情变化时进行评估,轻度危险患者评估周期为2周,中度危险患者评估周期为1周,高度危险患者评估周期为3天,严重危险患者每天进行评估。③对于轻度、中度危险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对于高度及极度危险患者,实施以下干预措施: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压疮的重要性及方法,取得配合,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住院环境,必要时用防压疮床垫,以减轻患者身体所受压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翻身及更换卧位时间,如对于水肿、出汗、感觉麻木的患者需0.5-1.0小时翻身一次,在翻身时避免推、拖等动作[3],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保持患者的床铺及衣裤平整、干燥、清洁,增加患者的营养摄取及支持。④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患者的皮肤情况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并取得配合。⑤严格交接班制度,对高危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详细交接并记录患者的压疮评分、皮肤情况、护理措施。⑥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对符合难免性压疮的患者及时申请并上报护理部,患者是否发生压疮及发生压疮的预后、转归情况等。
  3 结 果
  70例老年卧床患者无一例压疮发生。
  4 讨 论
  4.1 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必要性 压疮本身并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由于其他原发病未能很好地护理而造成的皮肤损伤。老年人因老化过程导致皮肤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机等方面均出现衰退现象,表现为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脂肪萎缩、变薄,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皮肤血流速度下降且血管脆性增高,最终导致皮肤易损性增加,一旦发生疾病,长期卧床,护理不当,极易导致压疮的发生,发生压疮后不仅恢复慢,易复发,很难痊愈[4],而且对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4.2 压疮安全管理在压疮预防中应用价值 ①压疮安全管理的实施不仅增强了护士、患者及家属的对压疮的防范意识,规范了护士防范压疮的护理程序。②高危压疮安全管理的实施使护理防范措施变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理工作能够在压疮的预防管理中有计划地开展,护士能够主动的去观察患者的风险意识,有利于早期及时发现患者皮肤发生变化,而且有效提高了护士对压疮预防的认识,更大大增强了她们的压疮护理能力。③压疮安全管理的实施,要求对老年卧床患者进行持续性监控并及时详细记录,使得压疮管理变得更为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连续化和完整化。④压疮安全管理的实施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主动积极地配合,有效避免了错误和不科学的护理方法所引起的压疮。⑤压疮安全管理的实施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充分且全面地了解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主动参与到护理质量评价中,增强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卧床患者采取压疮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减轻其身心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毛玉英.改变压疮管理模式提高压疮护理质量[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50.
  [2] 邓霞,曾颖,汪敏.压疮安全管理在101例老年卧床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年1月第42卷第1期:109.
  [3] 孙爱清,蔡建英,侯霄雯,孙美荣,于龙娟,张爱霞.压疮安全管理护理策略的回顾性分析[J].护理研究,2009年12月第23卷第2期增刊:33.
  [4] 于瑞萍.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0,7:142-143.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5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的临床护理,对比两
脑出血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并发症之一,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尿毒症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脑出血合并症又为临
目的 分析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6例全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麻醉术后均行麻醉复苏室护理,就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了回顾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2岁,既往无病史,右手虎口处发现肿物4年余,因无疼痛及功能障碍,未给予治疗.近2年左右生长速度增快,有疼痛感.外观显示:右手虎口处见一肿物隆起,将右手拇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住院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
目的 研究与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及进行评价.方法 笔者对所在医院中2012年11——2013年10月在门诊输液室进行就诊的患者进行对比,共计800例,人性化护
目的 探讨旷置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旷置挂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低切高挂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关节镜下综合手术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的方法及近期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2013年9月28例采用关节镜下综合手术治疗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膝关节骨软骨骨折患者恢复正常。结论 膝关节骨软骨骨折在确诊时容易发生漏诊现象,应及时进行确诊行关节镜下综合手术治疗,治疗中可采用吸收螺钉和缝线悬吊等固定方式,促使软骨早日愈合。  【关键词】
【摘要】 目的 对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78例患者的并发症症状均得到了治疗,在平均住院7.6±4.5d后,患者均达到出院标准。结论 胃大部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胃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50例有胸腰椎骨折患者在进行椎管减压之后,再进行AF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X线复查,并对患者出院之后进行6个月到15个月的时间随访,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50例患者中术后有4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其余患者伤口完全愈合,术后X线复查,有13例患者固定位置稍微有点偏移,其余患者手术都很成